‘壹’ 白俄罗斯的主食是什么
饭。
‘贰’ 白俄罗斯有什么习俗
白俄罗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大多惯以握手为礼,握手时要脱下手套,禁忌隔着门槛握手。
也习惯以拥抱礼会见客人。特别好的朋友久别重逢,会用拥抱和亲吻。一般是拥抱后互相亲吻脸颊三次,先右再左再右。
白俄罗斯人对亲朋好友问的相见,一般惯施亲吻礼:长辈对晚辈,一般以吻额为最亲切;朋友之间,一般都吻面颊;男子对尊敬的妇女,多施吻手礼;夫妇或情侣之间施吻唇礼。
与陌生女士相见,不要主动握手,更不能过分亲热。除非对方主动跟你握手,可以说两句赞美女士年轻漂亮的话,一定会得到对方的好感。
他们对盐十分崇拜,认为盐能驱邪除灾,故又对把盐碰撒比较忌讳,认为其为不祥的预兆。按古老习俗,就是喜欢用面包和盐招待客人。因为在古俄罗斯盐很珍贵,只有款待贵宾时才能在宴席上见到,而面包在当时则是富裕和地位的象征。通常,主人手捧面包,客人躬身接过面包,先对面包示以亲吻,然后掰一小块,撒上一点盐,品尝一下,表示感谢。流传至今,俄罗斯人用面包和盐招待客人以示善意和友好,已成为俄罗斯人与人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应邀做客,进屋后应脱衣帽,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和其他人问好。迎接客人的仪式有一定之规,重要的客人由主人在过道屋迎接,一般的客人由主人在房间里等待。此外,在家门口迎客的是家里地位最低的人,在门廊迎宾的则是一家之主。
会客时宾主坐次也有讲究,最尊贵的座位是家里圣像的下面,主人坐在贵宾的右手。告别时,客人要先向圣像祈祷,然后与主人行吻礼,视客人的尊贵程度,主人决定将客人送至房间门口或送至屋门槛。
‘叁’ 波兰和白俄罗斯自然条件、生活水平怎样啊
这些都是独联体的国家,,自然灾害不多,,,几乎都是平原地区,社会治安良好,(因为本人就在白俄罗斯学习),消费(衣:跟中国品牌专卖店里差不了多少,可能贵一点点。食:吃的东西比中国贵,一般的东西都在1.5-2.5倍左右。主食薯仔。面包。一些肉类。还有沙律。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带电饭锅来做饭。)
‘肆’ 白俄罗斯民族服饰
白俄罗斯民俗文化最早产生于基辅罗斯时期,那时的白俄罗斯民俗文化具有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欧洲文化的共同特征,14-16世纪白俄罗斯的民俗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
首先在衣着服饰方面,白俄罗斯的民族服装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据传,白俄罗斯之所以冠名“白”,皆因该民族素来爱穿白衣服。男子穿白色亚麻布绣花衬衫,系彩色腰带,外套坎肩,下穿白色灯笼裤,扎白色裹腿,脚蹬皮靴,头戴毡帽、皮帽或草帽。妇女的传统民族服装艳而不俗,上穿白色绣花衬衣,下穿条纹或方纹图案的白色大长裙,腰系毛织小花围裙,再配上五彩绒线织成的腰带,头戴花头巾,脚穿皮靴或皮鞋,显得既健美又活泼。
饮食方面,白俄罗斯的民间饮食品种丰富多样,其主食一是面包,二是薯仔。在白俄仅用薯仔就能做出一百多道菜。用黑麦糊、面粉和薯仔做成的薯仔薄饼是他们的传统食品,汤也是每顿饭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红甜菜汤和白菜汤。传统饮料有格瓦斯和桦树嫩芽做的烧酒,也喝伏特加和加糖的红茶,但不如俄罗斯人那样普遍。在白俄罗斯的城市里除了常见的咖啡店、餐厅外,还有一种专门商店“布里巴尼”,即薯仔店,可以看出白俄罗斯人是多么钟爱薯仔。
白俄罗斯的传统住房是圆木架成的房子,屋顶雕刻有马头形木雕,门、窗框上雕有花纹图案,十分精美,但是这样的房屋现在只能在农村看到了。
在文化娱乐方面,其民间创作如舞蹈、音乐、口头文学等十分丰富,还有许多古老的戏剧形式,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源自16世纪的民间木偶戏。白俄罗斯的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像木刻、陶器、地毯、刺绣、藤和麦秆编织品等都久负盛名。
白俄罗斯人最喜欢的一种舞蹈叫“布里尼舞”,意思是小薯仔,足见白俄罗斯人对薯仔的感情之深。
‘伍’ 白俄罗斯美食有哪些 白俄罗斯美食介绍
白俄罗斯拥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夏日的蓝天白云和湖水微波荡漾,还是秋日的落叶金黄和层林尽染,亦或是冬日的白雪皑皑和银装素裹,这里每一个季节都有着各自美丽。
这样的国家,自然也是少不了美食的,这里的美食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味道,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好好的介绍一下白俄罗斯有哪些美食吧!
甜菜汤
甜菜汤—白俄罗斯最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的食品之一。甜菜汤是一例冷汤,微微的有一点酸味。颜色呈红粉色,十分的美味。夏天喝一碗甜菜汤做开胃汤一定会让您的胃口大开。
薯仔饼
薯仔饼—绝对的俄罗斯美食代表。其实在欧洲,薯仔才真的是大家的主粮,薯仔做的各种食品也是让人赞叹不已。在白俄罗斯薯仔饼一般都是蘸各种酱料来吃,一般是蒜酱,奶酪酱啊,黄瓜酱啊,沙拉酱之类的。
鱼子酱
鱼子酱—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鱼子酱是俄罗斯的特产,但是白俄罗斯对鱼子酱也是同样的热爱。
鲜美可口的鱼子酱(красная)/鲑鱼子酱(икралососи)/黑鱼子酱(черная)/鲟鱼子酱(икра остра)、标示。红鱼子酱也常做成沙拉
薄煎饼
传统俄式薄煎饼。有各式甜咸口味、各种造型,是白俄传统节庆——谢肉节的应景食品。其实早餐也有很多人吃这个,真的是美味方便。
俄式炖肉
俄式炖肉—俄罗斯炖肉是以猪、牛、羊各以不同配料做法,煨煮成入口即化的香浓炖肉。搭配蔬菜、马铃薯或抓饭一起享用,特别令人满足。
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就是吃上薯仔烧牛肉”,可以看出他的美味程度了。
格瓦斯
格瓦斯—是一种盛行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含低度酒精的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由于其酒精含量只有1%左右。来一杯清热解暑。
这里的景色已经足够吸引人了,没想到这里的食物更是美味独特,令人垂涎三尺。这样的白俄罗斯,你一定不要错过哦!
‘陆’ 白俄罗斯的习俗有哪些
礼节礼仪
白俄罗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大多惯以握手为礼;也习惯以拥抱礼会见客人。
白俄罗斯人对亲朋好友问的相见,一般惯施亲吻礼:长辈对晚辈,一般以吻额为最亲切;朋友之间,一般都吻面颊;男子对尊敬的妇女,多施吻手礼;夫妇或情侣之间施吻唇礼。
信仰忌讳
白俄罗斯人多信俄罗斯正教,西北地区的人则多信天主教。他们对盐十分崇拜,认为盐能驱邪除灾,故又对把盐碰撒比较忌讳,认为其为不祥的预兆。他们忌讳以蔷薇花为赠礼。认为这是断绝友谊的象征,是一种令人沮丧的花。他们对“13”数字很讨厌。认为“13”是个凶数,会给人以大祸临头的印象或给人带来灾难。他们对以左手搞社交活动的人很反感。认为使用左手为不礼貌的举止。他们忌讳黑色。尤其见到黑猫,更会使他们感到沮丧。他们一般不爱吃蘑菇和茄子;
饮食习惯
白俄罗斯人爱吃黑麦糊和用面粉、薯仔做成的薄饼;喜欢酸奶、奶渣、干酪;特别爱喝汤类;象凉杂拌甜汤、白菜汤每天都离不开。他们平时以俄式西餐为主,爱吃黑面包,惯于用刀叉作餐具。他们对中国的饭菜倍加喜欢,认为中国的菜肴独具特色、味美适口。
尊重女子是俄罗斯人的社会风尚。
问候时,男子应先向女子问候;年轻者应先向长者问候;进屋的人应先向主人和其他的人问好。当妇女走进客厅时,男子应站起来表宗众挽,而男子走进客时,妇女可以不站起来,但必须面向来人,以示礼貌。
在介绍人们相识时,总是把妇女先介绍给男子,妇女在回答时应主动伸出手去握手并说出自己的姓名。非因公结识时,青年男女要说出自己的名字,成年男女则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和父名。要向妇女介绍某个人时,应先征求她同意后再介绍。上公共汽车、进房间、上楼梯时,男子一般都让女子先行,并为其开门,即使对不认识的女子也需这样做。出门时男子帮助同行女子穿大衣、拉大门;在影剧院里,男子应先找座位让女子坐下后,自己再坐。请女子跳舞后,应送她回原来位置,致谢后再离去。照像时,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如果女子站着,男子不应坐着照。跟女子在一起时,吸烟前一定要征得对方的同意。
谢肉节 (Масленица)
在每年的二月末三月初,是俄罗斯一个古老的节日。在十四世纪之前,俄罗斯人的祖先们是在三月份庆祝新年,在二月末庆祝谢肉节-送冬去,辞旧岁。过谢肉节的风俗一直保留至今。
谢肉节一般持续一周,每一天都有一个名字。星期一称作“迎接”,因为在这一天开始迎接节日,妇女们一早即开始烤制象征春天的面饼。成年人走上街头,唱着歌,跳起舞,用铜铃和彩带将树木装饰起来,然后欢送象征冬天的草人,给草人穿上女人的裙子,用十匹或更多的马拉着涂彩的雪橇,载着草人远去。每匹马上都骑着一位骑士,骑士手举一把扫帚,以示驱除寒冷。星期二称作“游戏”,因为这一天开始谢肉节的游戏。星期三称作“美食者”,星期四称作“狂欢”,在这些天,孩子们筑起雪城堡,玩“打仗”的游戏。人们还在坡道上滑雪橇,与冬日告别。星期五和星期六是出门做客,探亲访友的日子,在每家的餐桌上都会有面饼。星期日称作“告别”,在这一天,人们与谢肉节告别,与冬天告别,然后将草人点燃,期望旧的一切都将随冬日而去。
白俄罗斯人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性格豪迈,心地实在,通情达理,善于同外界礼尚往来,并且非常重视礼貌待客,文明用语时常“挂在嘴边”。他们表示高兴时,往往爱开怀大笑,而表示轻蔑时,又总习惯微微地一笑。因此,中国人的礼貌微笑,对他们来说,往往会使他们感到莫名其妙。他们有“女士优先”的良好传统,习惯在各种场合照顾优待妇女。他们对“7”数倍加喜欢。认为“7”是个吉祥的数字。因此,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总乐于同“7”数打交道。白俄罗斯民族崇尚偏爱白色,认为白色纯真、洁净;也喜欢红色,认为红色象征着勇敢,并会给人以鼓舞。
‘柒’ 白俄罗斯的食物
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饮食文化是一样的。美食都享有悠久的历史兼容了英法菜系的精华,烧烤系列比较诱人。菜有腌三文鱼、肉酱茄子等,据说是最地道的味道。主食中有一道“羊肉包子”,国人看了也许觉得普通,外表跟天津灌汤包子差不多,但入口能品尝到极浓而鲜美的羊肉汁.
我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薯仔烧牛肉”。着名的鱼子酱也不容错过。鱼子酱是顶级美食,其尊贵程度甚至要超越中餐里的鲍鱼。鱼子酱分为红鱼子酱和黑鱼子酱两种,黑色的产于鲟鱼,红色的产于鲑鱼。而更珍贵的是黑鱼子酱。如果说鲍鱼是美食中的黄金的话,那么鱼子酱则是美食中的玉,为了避免高温烹调影响品质,鱼子酱一般生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鱼子酱切忌与气味浓重的辅料搭配食用。
含羞草沙拉:其实并不是由含羞草做成的,而是以米饭为主原料,其他配料有金枪鱼、青椒、洋葱,最后再在外面撒上一层特制的沙拉酱与芝士粉。
烤鱼:俄式烤鱼选用的是鲈鱼,先把鲈鱼煎熟,再在鲈鱼表面放上烧好的蘑菇、鸡蛋、洋葱,最后在上面覆盖上一层洁白的奶汁,再撒上一些芝士。普通俄式烤鱼需要放入一些黄油炒过的番茄酱,与奶汁掺杂起来,透出一种粉红色。酸奶——益生菌保护肠道酸奶中含有益生菌,可保护肠道,避免致病细菌的产生。另外,有些酸奶中含有的乳酸菌可以促进血液中白细胞的生长。鸡汤——美味的感冒药鸡肉在烹饪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半胱氨酸,与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物乙酰半胱氨酸非常相似,有盐分的鸡汤可以减轻痰多的症状,因为它与咳嗽药的成分很像。炖鸡汤时加些洋葱和大蒜,可让效果更显着。牛肉——补锌增强免疫力锌在饮食中非常重要,它可以促进白细胞的生长,进而帮助人体防范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即使是轻微缺锌,也会增加患传染病的风险。牛肉是人体补充锌的重要来源,适当进补牛肉对免疫系统有益,可预防流感。蘑菇——增加白细胞抗感染长久以来,人们就把蘑菇当做提高免疫力的食物。理由是:吃蘑菇可以促进白细胞的产生和活动,让它们更能抗感染。鱼和贝类——补硒防病毒研究指出,补充足够的硒可以增加免疫蛋白的数量,进而帮助清理体内的流感病毒。硒主要来源于牡蛎、龙虾、螃蟹和蛤蜊等海鲜类食品。深海鱼中的欧米伽-3能够帮助血液产生大量抗流感细胞,也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茶——抗细菌防流感研究发现,连续两周每天喝5杯茶(红茶、绿茶都可)的人,其体内会产生大量抗病毒干扰素,可以有效帮助人体抵御流感,同时,还可以减轻食物中毒、伤口感染、脚气,甚至是肺结核和疟疾的症状。大蒜——大蒜素抗感染和细菌实验结果表明,食用大蒜可让感冒发生几率降低2/3。经常咀嚼大蒜的人患结肠癌和胃癌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建议每天生吃两瓣蒜,并在烹饪菜肴时加入一些大蒜末。燕麦和大麦——抗细菌抗氧化燕麦和大麦都含有β葡聚糖,这种纤维素有抗菌和抗氧化的作用。食用燕麦和大麦,可以增强免疫力,加速伤口愈合,还能帮助抗生素发挥更佳效果。红薯——增强皮肤抵抗力皮肤是人体抵抗细菌、病毒等外界侵害的第一道屏障。维生素A对皮肤组织有重要作用。而补充维生素A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食物中获取β胡萝卜素,红薯是获得这种营养的最快途径,它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且热量低。另外,红枣、胡萝卜汁加蜂蜜、菊花茶、菊花粥、银耳粥,对于预防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都有一定作用,常吃可提高机体免疫
‘捌’ 白俄罗斯面积相当于中国哪个省
白俄罗斯面积相当于中国陕西省。白俄罗斯面积是20.76万平方公里,陕西省面积是20.58万平方公里。
白俄罗斯位于欧洲中心,是一个内陆国家,与其接壤的国家有俄罗斯、拉脱维亚、波兰、立陶宛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国土总面积20.76万平方公里。
白俄罗斯全国划分为明斯克、布列斯特、维捷布斯克、戈梅利、格罗德诺、莫吉廖夫6个州和具有独立行政区地位的首都明斯克市,下设118个区、106个市、25个市辖区、106个镇、1456个村。
白俄罗斯特产
白俄罗斯人的主食以面包为主,副食有猪、牛、羊、鱼、虾、禽等肉类及卷心菜、黄瓜、西红柿、胡萝卜、薯仔等蔬菜。特别是薯仔,既是主食,又是副食,他们能用薯仔做出上百种菜,有专门供应薯仔食品的商店。他们口味较重,烹调讲究酥烂熟透。
传统食品有黑面包、黑麦糊以及面粉、薯仔做成的薄饼等。他们喜欢吃肉,也很喜欢酸奶、奶渣、干酪;特别爱喝汤,经常喝的汤有凉杂拌甜汤、白菜汤、淋上酸奶油的罗宋汤等。
‘玖’ 俄罗斯他们那的主食是薯仔,他们都是怎么吃薯仔,有哪些做薯仔的方法
1.、做薯仔泥,即把薯仔削皮,整块放在水里煮,煮熟后拿出来用勺子压成泥。
2、炒薯仔片,就只炒它。还可以烤薯仔片。
3、做汤大部分汤里都有薯仔。
4、薯仔丝也很不错。
俄罗斯青菜少,以肉、薯仔为主, 所以做法很多,但也和中国菜大同小异。
‘拾’ 白俄罗斯有什么代表性的东西吗就像我们中国的熊猫京剧之类的
下段的文章摘自网络,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其实白俄罗斯是个小国,它本身是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真正有代表性的东西并不多,如果说纯粹代表性的东西,俄罗斯和乌克兰要远比白俄罗斯要深刻一些。下边是网摘:
我们在白俄罗斯只停留了6天,短短的一周不到的时间里,杂技团演出了三场,访问了两个城市。提及白俄罗斯,对于国人来说,并不是太熟悉。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白罗斯民族在语言、风俗、宗教信等方面同俄罗斯民族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在白俄罗斯虽然时间短暂,但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算是对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有个大概的了解。
刚刚10月中旬,但是白俄罗斯已经是初冬的季节,天总是阴沉沉没有一缕阳光,还不时下着牛毛细雨。8点之后天才亮,而下午5点暮色就降临。虽然没有凛冽的寒风和皑皑的白雪,但是阴霾的天空,却让人能感受到冬日的萧瑟和寂寥。
如果用“风景如画”来形容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毫不夸张。无论是街头公园还是巷道小径,处处都是苍松翠柏,绿树环抱。由于是暖冬的缘故,不少树木依旧绿意盎然,红黄的落叶洒满了草坪,看上去犹如一幅幅浓笔重彩的油画。明斯克既没有大都市的嘈杂喧嚣,也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车辆。也许是民族的习性,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要比起北京要缓慢得多。无论是演出前的装台,还是吃饭时,侍者上菜的速度,都是慢吞吞的。有的时候这里缓慢的节奏让国内的同行大为着急,不管你说也好,叫也 好,速度还是依旧。然而缓慢的节奏却丝毫不妨碍人们在这里的生活,喝着伏特加,听着民歌,再轻舞一曲,这就是白俄罗斯人生活的一部分——悠闲自由,无拘无束。
演出自然是成功的。三场演下来,白俄罗斯的观众对中国杂技充满了好奇,更让我们难忘的是白俄罗斯观众的友好和热情。在玛捷期列那市演出结束之后,观众们涌到后台要求签名留念,一些年长的女士拥抱着团里年纪小的演员长时间得热吻,场景让人兴奋不已。除了演出,剩下的活动就是参观游览。团里有的人提出要去购物,接待方同意了我们的要求,带我们逛了逛明斯克的市场和商厦。然而大家看后颇为失望:白俄罗斯的商业不是很发达,特别是轻工业产品比较匮乏,很多东西都依赖进口,特别是服装很多都来自中国。商厦还都停留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几乎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值得买。有意思的是同行的一位,在商场里面看上了一款白俄罗斯 风格的花瓶,正打算买下作为纪念。旁人突然发现花瓶的外壳包装上赫然印刷着“高档优质瓷器”几个字。大家看了哈哈大笑起来,调侃为“出口转内销”。
如果有人问,什么东西最能够代表白俄罗斯?我个人的回答是白桦树和薯仔。虽然在白俄罗斯只有短短的6天,而这两样东西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先谈谈白桦树吧,似乎无论我在白俄罗斯的何处,白桦树时时都会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们或是三五棵一群,或是成百上千棵成林。虽然正值初冬季节,明黄的树叶铺满了大地,斑驳的白桦树干,纤细的树枝,在寒风中婆娑舞动。白桦树是美的,无法形容的美,眼前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斑斓色彩;闭上双眼,耳边是白桦树在风中轻舞飞扬的瑟瑟之音,而触动你心底的却是那种悲凉萧瑟的美。看着白桦树,我突然明白了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为何充满了哀怨别离惆怅之绪,也似乎只有理解了寒风中寂寞的白桦树,才能更好的领会白俄罗斯民族的精神。
薯仔对我而言本来没有什么,但是在白俄罗斯主要是以薯仔为主食,让人难以忘怀。薯仔的各种做法让我们都尝遍了:煮薯仔、薯仔泥、炸薯仔片、煎薯仔、烤薯仔、薯仔汤、薯仔色拉,甚至连早饭时的煎鸡蛋都不忘记给上面放上两块薯仔。同行的中国美术馆的同事在谈到白俄罗斯姑娘的时候,戏称道:“白俄罗斯的姑娘年轻的时候貌美如花,至于年纪大了以后变成胖子,那是因为薯仔的后劲比较大给催胖了。”白俄罗斯的薯仔宴席,让我回国后一段时间看到薯仔直倒胃口。现在觉得还是中国的菜博大精深,味美可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