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有什么卡车岸防炮

俄罗斯有什么卡车岸防炮

发布时间:2022-05-19 17:29:40

1. 俄2S35“联盟”SV自行榴弹炮

在俄罗斯的“胜利日”大阅兵上,俄罗斯新型2S35“联盟”SV自行火炮也展露真容。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2. 俄罗斯B16式120毫米有什么特点

2B16式120毫米牵引迫榴炮,俄语型号为2B16式,绰号“诺那-K”(HOHA-K)。该炮的研制早在70年代就开始,后来吸收改进了阿富汗战争的经验,于1986年列装,主要装备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

该炮实际上是2C9式/“诺那-C”自行迫榴炮的牵引型,火炮的炮身结构与2C9式自行迫榴炮上面的2A51型火炮基本相同,其内弹道性能及所配用的弹药与2C9相同。

通常由嘎斯-66轻型卡车牵引,甚至有时乌兹-469吉普车也可牵引,由此说明此炮重量轻机动性好、体积小适合于空运空投和伞降。同时兼有加榴炮和迫击炮的弹道性能,体积小火线低,比迫击炮射程远、射速高、威力大。炮口安装有4个反射隔板的箱形炮口制退器,制退效率30%。

火炮采用机械式半自动装填装置,炮尾装填,立楔式炮闩。液压驻退机和液压气动复进机安装在身管上方。火炮进入阵地时,炮车轮离地,座盘落地,火炮由座盘和箱形开脚式大架支撑。两条大架的后部装有驻锄,每条大架各装有一个架尾轮。

火炮两侧安装有防盾,左防盾略高于右防盾。方向机和高低机位于火炮左侧。行军时大架合并锁住,火炮的炮口向后转动,炮身与大架并拢。

3. 俄罗斯近期新装的自行火炮中名为”霍斯塔“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火炮,其口径具体是多少毫米

”霍斯塔 “ 实际是俄语“玉簪花”的发音的,所以这个行火炮其实就是2S34 玉簪花”120毫米自行迫击炮。是俄罗斯最新的营级支援火炮,不过本质上是旧瓶装新酒。


2S34是2S1“康乃馨” 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的改进型。用2A80-1 120毫米迫击炮(带膛线)换装了原来的122炮,由于火炮改进大,所以换了名字。有效射程13公里,能发射包括北约标准的120mm迫击炮弹和Kitolov激光制导炮弹,最大射速6发/分钟。

高爆榴弹13公里

火箭增程榴弹14公里

迫击炮弹7.5公里,

破甲弹直射距离:600米。

2S34有两种改进型,分别是2S34M和2S34-1,主要改进在火控系统,包括发射3воф112“凯特洛夫”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的能力。


4. 苏联在二战时期装备了哪些自行反坦克炮

AT-1反坦克歼击车
这是苏联装甲兵第一种反坦克歼击车AT-1,它基于T-26轻型坦克底盘进行发展的。此车于1933年开始设计,到1936年制成了一辆原型车用于试验。俄国人为AT-1选择了一门PS-3型76.2毫米火炮,将炮装在T-26底盘上部箱型结构的战斗室内。这种方案使火炮只能靠车体自身的移动来转换射击角度,火炮的俯仰角为-5~20度左右,车体上部一直延伸到履带护板的上方,火炮则安置在前部。在车体两侧的后半部分各安有一扇折叠式舱门,用于在战斗中抛出弹壳,乘员也可用自卫武器向外射击,这样也方便了弹药的装填,此后的T-26也采用了这种设计。在AT-1的试验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除了火炮射击角度不足,过低的战斗室也使得四人乘员组感到拥挤不堪。到了1938年,AT-1不管是从武器还是从底盘来说对于其他新型车辆都显得过时了,所以AT-1未能装备部队。

IT-45
这个设计方案是NIl-13设计体根据1942年4月NKV提出的轻型自行反坦克炮要求设计的。
IT-45最初的设计方案编号为Il3.73-SU和Il3.75-SU,车体来自T-60/70轻型坦克,后置动力组来自ZiS-5卡车(后改为ZiS-80增压发动机),采用3人乘员组。战斗室为封闭式,非常低矮;35毫米前装甲和15毫米侧装甲均倾斜,正面可以抵御德国50毫米/L42坦克炮的攻击。
火力方面均采用45毫米M1942反坦克炮,500米距离上可穿透61毫米垂直装甲。值得一提的是Il3.75-SU方案并联装了2门45毫米,并增加1名装填手。这两个方案整体看起来很像德国“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但由于动力迟迟无法投产和火力不足,最终被放弃。

SU-76SU-76自行突击炮

SU-76(СУ-76)是一款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始生产的轻型自行火炮(突击炮)。它的优点是低轮廓,高机动性,使用了T-70坦克底盘(T-70原有底盘空间不足,为此而加长底盘,每边车身加装了一个路轮)很低的地面压力使其能行驶在沼泽以及森林等不良地形,协同步兵可以直接用火力摧毁碉堡和敌军加固的建筑物,但是由于它的一些不可靠性导致它在苏军前线乘员中口碑并不好,一些乘员给SU-76的呢称为“荡妇”。

ZIS-30轻型坦克歼击车
ZIS-30轻型坦克歼击车从一九四一年九月底开始服役。南方和西方前线的一些反坦克小队和二十个坦克旅装备了这些车辆。有记录显示这些坦克歼击车又被称为57毫米ZIS-2反坦克炮。

SU-85坦克歼击车
SU-85为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的一种坦克歼击车。其车体以着名的T-34中型坦克为底盘。早期的苏联自行火炮不是用来作为突击炮,如SU-122者,就是当作具有机动力的反坦克武器,而SU-85即属于后者。SU-85的SU代表俄语:Samokhodnaya Ustanovka ,意为自行火炮载具,而85则表示它的武器—85公厘D-5T火炮。

SU-100坦克歼击车
SU-100是SU-85 坦克歼击车的衍生型号,底盘取自一部分SU-85,另一部分属于T34-85的底盘,是当时苏联机动反坦克力量的中坚,唯一能在远距离威胁当时德国人的以动物命名的坦克系列的战车。

SU-122重型突击炮
二战时期德国StuGⅢ突击炮(三突)的成功逐渐引起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注意。突击炮造价便宜,不需要制造炮塔以及一些其他的部件,变大的空间可以安装大威力的火力装备,而且可以增加其前部的装甲厚度。
1942年4月,苏联命令一些设计局开发一种装备122mm或者更大口径的突击炮。这项工作交由苏联坦克工业部负责。每个设计局都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中Uralmash工厂首先拿出了U-35设计样车,第592号工厂则设计出SG-122(A)自行火炮。U-35装备122mm的M-30型榴弹炮,底盘采用了T-34坦克的底盘。而SG-122装备了相同的火炮,不过底盘却是基于缴获的德国StuG Ⅲ突击炮。
1942年7月,SG-122被通过准备进入生产,但是很快又被认为不便于维护而废弃了这个方案。
U-35的前部装甲有45mm厚度,俯仰角为-3度到+26度,水平转角为左右各10度。引擎和传动系统为了节约制造经费没有改进。加装了一些外部油箱增加了最大行程。车内5名乘员的安置如下: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部,炮手位于驾驶员左后部,车长位于右前部,两名装填手位于火炮的尾部。1942年12月,通过了所有的测试后,GKO命令制造,并命名为SU-35突击炮。不久又被改名为SU-122。1942年底,这个型号一共制造了25辆。
同月,第一个混合团组建了,装备了这种自行火炮8辆。43年1月,两个SU-122团被投入列宁格勒附近的战斗。43年3月,另外两个SU-122团组建并被投入战场。之后苏军改变了编制,SU-122被用来组建中型自行火炮团,每个团装备16辆SU-122和一辆指挥用的T-34坦克。SU-122以其强大的火力和优良的防护在前线赢得好评。43年5月,装备了新型炮弹的SU-122具备了在远距离摧毁敌军坦克装甲车辆的能力,包括德军的重型虎式坦克。
43年8月31日,德军“大日尔曼”装甲师一个虎式坦克营的少校在一份报告中提到虎式坦克被一种T-34底盘自行火炮的122mm炮弹命中之后严重损坏,难于修复,其实就是指SU-122。

SU-152/KV-14反坦克歼击车(重型突击炮)
为了在战役中摧毁德军的坚固防御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苏军决定发展威力强大的自行火炮。苏联坦克设计师们决定设计一种基于KV-1S坦克底盘的突击炮,这个设计方案被命名为241项目。1943年夏季,241项目正式上报GKO,很快GKO批准生产并装备红军部队,命名为SU-152设计方案。

5. 俄罗斯铠甲S1与通古斯卡防空系统有何不同

  1. 底盘不同,铠甲采用轮式底盘,通古斯卡采用履带式底盘,就越野和野战性能而言通古斯卡好一些,但是公路机动及行驶速度上采用轮式底盘的铠甲会更好一些,但是野战综合情况而言个人认为通古斯卡会好些,毕竟是履带式底盘。

  2. 雷达系统方面“铠甲”可以同时发现并跟踪20个目标,既可在固定状态下,也可在行进中对其中4个目标实施打击。除巡航导弹、反雷达导弹、制导炸弹、各种有人和无人战机外,“铠甲-S1”还可打击地面和水中轻装甲目标以及有生力量。而通古斯卡装备的对空探测装置包括1RL-144M雷达系统、1A29M光学瞄准具等,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天线旁瓣对消技术、波束稳定技术和相参放大发射机等,具有优良的低空性能。跟踪雷达的测角、测距精度仅仅达到80年代水平。所以“铠甲”雷达性能方面会更好一些。

  3. 武器系统方面“铠甲”防空系统由炮塔、炮塔控制系统、防空导弹、发射装置、操作和技术保障设备等构成。它配备地空导弹8至12枚,最大射程20公里,最大射高15公里;配备两门30毫米双管防空火炮,弹药基数750至1400发,最大射程4公里,最大射高3公里。两种武器相互补充,能够摧毁距离在20公里以内、高度在15公里以内、速度在1300米/秒以内的各种现代化空中攻击武器。“铠甲”可以在静止时或行进中开火,能够同时攻击4个目标,有效杀伤半径15公里。“通古斯卡”在炮塔两侧配备8枚9M311型防空导弹,导弹发射筒呈双排配置,可以单独俯仰操纵。9M311导弹长2.5米,弹径150毫米,全重42公斤,战斗部重9公斤,可打击飞行高度3500米以下、距离800m以内、速度在500米/秒以下的空中目标,导弹最大速度900米/秒,平均飞行速度可达600米/秒(1.7马赫),采用触发/近炸引信,平均杀伤率65%。该导弹采用无线电瞄准线指令制导,导弹发射后,炮长始终要将光学瞄准镜中的瞄准线对准目标,导弹飞行轨迹与瞄准线的偏差自动输入至计算机,发出导弹轨迹修正信号,跟踪雷达再将修正指令传送到导弹。导弹上装有激光/触发近炸引信。9M311导弹的设计很有特色,为两级式,一级助推级较粗,二级无动力,导弹发射后,助推器使导弹在很短的时间内飞至900米/秒的极速,然后抛掉助推器,二级弹体依靠动能飞向目标,通俗滴说,相当于一颗能够制导的大号炮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幅度降低导弹重量,二级导弹无动力无尾烟,很适合瞄准线制导的无干扰通视要求。该导弹属于两头冒尖的武器,优点大大的,缺点也同样明显,由于在一级弹体未抛掉之前不能做大过载机动,因此其有效杀伤区近界比常规单弹体导弹要大一倍左右,射程近界高达1500米,也就是说,“通古斯卡”上的导弹在1.5公里内无法打击目标,近端拦截只能交由机炮负责。武器方面个人认为都没有太多的经过实战考验,“通古斯卡”诞生以来从没参加过对空实战,仅参加过一次地面战争。1994年,俄罗斯军队打击车臣的战争日趋白热化,为了尽快赢得战争,12月30日,俄军对格罗兹尼发动了“新年战役”,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的摩步131旅刚刚装备了6辆“通古斯卡”,被两辆一组配属到三个摩步营担任机关炮“铁扫把”,用于清扫盘踞在高楼内的车臣叛军,但很可笑,在这次战斗刚一开始,6辆“通古斯卡”就被车臣的伏兵全部击毁。处女战被全歼后,至今“通古斯卡”尚未参加过任何战斗。9M311型导弹被改进型9M335导弹所取代,数量由8枚增加到12枚,导弹增大了助推器口径,达到90毫米,仪器舱和战斗部舱直径保持不变,仍为76毫米,离散杆战斗部的重量增加到20公斤。射高增加到8000米,射程由8公里增加到12公里。制导体制改为雷达或红外跟踪-雷达无线电指令传输,在90度扇面内可同时打击2个目标。该系统采用没有继续采用“通古斯卡”的2A38高速自动炮,使用了两门BMP-2步兵战车上的2A72型30毫米单管自动炮取而代之,可进行双向供弹,火炮重量比较轻,后坐力比较小,该炮对空性能较低,射速350发/分钟,只有2A38炮的三分之一,并非防空武器的最佳选择,这使得初期研制的“铠甲 S1”看上去更像是一套地空导弹系统。

  4. 总结:“铠甲 S1”的研制初衷并非是为了取代“通古斯卡”,俄军总结1991年海湾战争苏制武器惨痛经验教训,发现北约部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每出击3000架次才被防空火力击落1架,防空效率仅及越战的四分之一,但仍然对“通古斯卡”的野战防空能力抱有信心,认为其略加改进即可应付2000年以后的近距空中威胁。而“铠甲 S1”以后方固定阵地末端防卫作战为主,不装备陆军野战部队,要求系统重量轻,性能适中,造价相对低廉,对越野能力要求较低,但持续作战和多目标能力较强,战略机动性好,用于保卫重要的战略军事目标和工业目标(机场、军事基地、通信枢纽和经济设施)。

6. 俄罗斯有什么牌子重型卡车 (图)

目前俄罗斯的重型卡车主要有,卡玛斯、明斯克、MAN,其中只有卡玛斯是俄国国产的,明斯克是白俄罗斯产,MAN是德国的品牌等。

7. 俄罗斯的防空导弹系统

远程导弹S-400最好,中国早期的防空导弹都是受苏联的仿制改进产品。
俄罗斯防空以导弹为主,小型高炮为辅。特别是导弹部分,形成了从低到高、从近到远的防空体系,是世界上防空力量最强、防空导弹发展最快的国家。

目前,俄防空军正在改进现役防空导弹的跟踪制导系统、提高攻击多目标和电子战性能,全面提高防空作战能力。到21世纪初,俄陆军野战防空武器将以防空导弹为主,高炮为辅,配以各种情报保障和射击指挥系统,构成远、中、近程和中高空、低空相结合的防空火力配系。

(1)C-300地空/反导系统

俄罗斯C-300地空/反导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机动式多频道全天候防空武器系统,西方称之为SA-10,既能对付高性能的作战飞机,又能射击巡航导弹和其他空中目标,对战斗机的攻击高度为25~27千米,对导弹的有效攻击距离为40千米。目前,俄罗斯战略防空导弹部队中有65%以上是C-300,而且随着老式系统的不断退役,这一比例还将会增大。

C-300地空/反导系统可以说一直是前苏联和俄罗斯的战略守护神。作为一种全天候防空导弹系统,它可以同时攻击多个目标,能够对付从超低空到高空各种高度的密集空袭。另外,C-300P还能拦截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其作战性能与美国的MIM-104"爱国者"PAC-2导弹系统相仿。但两者所担负的任务不同:C-300P是为了实现前苏联战略防空网的现代化,而"爱国者"却是为陆军野战部队提供保护。

近年来,俄又在C-300PMU1的基础上研制出新型反导系统C-300PMU2。该系统装备了新型(48N6E),射程由C-300PMU-1的150千米增加到200千米,弹片摧毁能力提高1倍。该系统提高了对付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1枚导弹拦截低空飞行巡航导弹的成功率为80%~86%。对低空的目标,导弹会像鹰一样从上向下攻击。杀伤各种战术、战略航空兵飞机的命中率为80%~93%,杀伤低空的巡航导弹的命中率为80%~98%。其主要作战性能特点如下:

一是具有较强的快速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导弹能在公路、铁路上运输,能自动对指示目标实施战斗行动,能自动地发现、跟踪和拦截目标。

二是具有全天候作战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任何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防空任务,能在敌方实施有源和无源干扰的条件下作战。

三是采用先进的垂直发射技术,具有全方位拦截目标的能力。

四是性能优良,维护费用低,实用性强。

(2)C-400防空导弹

C-400"凯旋"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是在改进C-300PMU1系列地空导弹系统的基础上而研制成功的,属于第四代防空导弹系统,是现役和在研防空导弹中最先进的一种,可以对付当今多种空中威胁,包括各种作战飞机、空中预警机、战役战术导弹以及其他精确制导武器。它不仅能攻击高、远目标,不能对付低空飞行目标。无论是杀伤范围、杀伤效能,还是在杀伤目标的多样性方面都址分突出。

C-400拦截飞机的最大距离为400千米,为世界之最;拦截弹道导弹的最大距离是50~60千米,比美国的"爱国者"和俄罗斯的"骄子"C-300PMU2的最大距离远10~20千米;其拦截率极高,可确保摧毁空中400千米范围内的飞机目标。

C-400防空导弹系统是一种具有防空和反导能力的武器系统,因其性能优于第四代地空导弹系统,所以俄罗斯军方称其为"四代半"地空导弹系统。

C-400防空导弹主要由照射和制导雷达、发射装备、指挥控制系统、保障系统、导弹及发射装置组成。这些分系统安装在重型卡车上,从而可以保证整个导弹系统快速机动和快速反应。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可以打击多种目标包括隐身目标。它拦截200千米以高空到超低空直至几十米的空中飞行目标,包括弹道导弹和掠地飞行的"战斧",而且它高性能的雷达可以发现隐蔽性很好的目标,隐身飞机F-117也在所难免。

二是具有很强的识别力与判断力。它能同时攻击6~10个目标,而且具有目标优先选择的能力。发射几秒钟后,即能判明哪进侦察机、哪些是轰炸机或战斗机,然后加以选择,并同时对不同方向的6个目标实施打击。

三是射程远。可在400千米的范围内发现并摧毁当今世界上一切空中入性目标。

四是反应快。具有相当强的机动与瓜能力,接到作战命令5分钟之后就可进入作战状态,比西方同类系统快6~7倍。

五是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具有全方位拦截目标的能力。

六是可使用多种型号导弹,抗干扰能力强。

(3)"安泰"-2500防空导弹系统

"安泰"-2500是一种机动式多用途反导弹和反飞机防空系统,属于俄罗斯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统,为C-300B系统的改进型。其任务是保卫国家的重要工业和军事目标、军队部署,使之免遭敌方弹道导弹和气动导弹的中攻击,是当今世界上惟一一种反导弹、反飞机多用途导弹系统。

该导弹能有效地杀伤2500千米距离以内的弹道导弹,也能对付各种类型的气动弹道目标。"安泰"-2500系统可以在世界任何地区的各种形式的军事冲突中自主作战,必要时也可以与国家的军队和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联合作战。

"安泰"-2500系统能够同时攻击24个气动目标,或者同时攻击16枚有效雷达反射面积为0.02米sup2以下、飞行速度为4500米/秒以内的导弹。此时,扇扫雷达发现目标的距离为175千米,保卫区域面积可达2500千米sup2。

系统配置有圆周扫描雷达和相控阵雷达,发射车分为四联装和两联装发射车。每个"安泰"-2500防空导弹营的火力配备包括1部9C15M2型圆周扫描目标搜索雷达,1部9C19M扇面扫描目标搜索雷达,1部9C457M型指挥车,4部9C32M型多通道导弹制导站,24部9A83M型发射车,24部导弹发射装填车,48枚9M82M型导弹,96枚9M83M型导弹。

"安泰"-2500防空导弹系统的作战方式完全自动化。具有导弹系统操作人员少、且不要求较长时间的射前准备等优势。

(4)SA-11近程地空导弹

SA-11地空导弹又称"牛虻"地空导弹,在前苏联从未公开展出过。据西方推测,它是一种机动式全天候型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采用半主动单脉冲雷达制导;导弹弹长5.56米,弹径为400毫米,翼展860毫米,弹重为690千克;最大作战半径20000米,最小3000米;最大飞行速度为3倍声速,最大径向速度为50米/秒;最大过载为20g;作战高度最大140千米,最小30千米;在值班状态下,导弹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为(16~19)秒,系统从冷状态进入临战状态的准备时间不超过3分钟;高能破片杀伤战斗部重70千克,配有经过改进的无线电-电子近炸引信,杀伤距离为17米。主要用于对付中低空高速飞机,适于野战防空,也可担负要地防空。

SA-11地空导弹实际上是俄罗斯9M38舰空导弹的陆用型,美国称为SA-11,"牛虻"是北约的称法。9M38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俄罗斯还被命名为9K37"山毛榉"-1或"恒河"。西方国家认为,该导弹的性能介西方的"响尾蛇"和"霍克"之间,用来代替SA-4和SA-6导弹,此外,SA-11导弹还大量向国外出口。

(5)SA-15近程地空导弹

SA-15近也空导弹又叫"道尔"、"圆环胎"导弹,是一种机动型全天候近程防空武器,用于为野战部队或各种军事目标提供近距离对空防御。采用9M331型"法克尔"单级导弹,即SA-N-9型舰空导弹的改进型。导弹长2.9米,直径0.232米,战斗部重15千克,发射重量165千克。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配备一台大功率的双推力(即一台发动机同时起到助推器和巡航发动机的作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为850米/秒,机动过载为30g。对于作战飞机和直升机,导弹射程(1.5~12)千米,射高(10~6000)米;对于巡航导弹,导弹最大射程为6千米,最大射高4千米。每辆战斗车配备8枚导弹,它们装在炮塔前部垂直并置的2个密封发射箱中,在全使用期内无需进行任何维护。

"道尔"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于防御精确制导武器的近程地空导弹系统。它采用了三坐标搜索雷达,并具有垂直发射和同时攻击2个目标的能力,可在任何复杂气象条件下充当防空作战的"多面手",能有效拦截低空突防的作战飞机和巡航导弹等空袭目标。

"道尔"导弹系统的核心是战斗。由于将众多的作战和保障系统一辆车上,"道尔"战斗车可单独构成一个火力单元,独立完成从搜索、发现直至攻击目标的所有作战任务。除导弹发射和制导需短暂停车外,全部作战程度可在行进间完成。一个"道尔"导弹连编配4辆战斗车和1辆履带式自动化指挥车,构成独立遂行战斗任务的最小战术单位。

"道尔"导弹系统的反应时间很短,约为(3.4~10.6)秒,由行进间停车发射导弹只需2秒钟,并可同时发射2枚导弹攻击2个不同目标。整个作战程序高度自动化,系统可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执行全部操作。由于"道尔"导弹系统和了先进的垂直发射技术,可以同时实施全方位拦截,加上系统反应时间短,火力和抗饱的攻击能力大为增强。

"道尔"导弹系统的火控系统采用了多种先进的传感器,具有较强的目标探测和攻击能力。它能在敌方实施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的条件下作战,抗干扰能力较强。一旦搜索雷达遭到干扰,"道尔"导弹系统还能依靠Csup3I系统提供目标数据,对目标实施跟踪和拦截。

"道尔"导弹系统在国际同类防空导弹系统中堪称一流水平。俄罗斯于1991年开始少量列装,1993年大批量换装。目前,先进的"道尔"地空导弹系统是俄军野防空的主战兵器。

(6)SA-17防空导弹

SA-17"灰熊"(俄代号"山毛榉"-2M)是俄罗斯的一种新型防空导弹系统,1995年进入俄陆军服役。导弹长5.5米,弹径0.4米,发射重量710~720千克,高爆破片战斗部重50~70千克,采用雷达近炸和触发引信。该弹的最大机动过载为30g,最大有效射程50千米,最小有效射程2.5千米,最大有效高度24千米,最小有效高度10米,最大目标速度为1200米/秒(临近目标)或300~400米/秒(离去目标)。

该系统的作战目标为战略和战术飞机、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战术空射型导弹、直升机和无人驾驶。SA-17导弹看起来好象是R-37空空导弹的加大型。它采用半主动雷达末段寻的导引头,可进行惯性中段制导和数据传输弹道修正。动力装置为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1200米/秒。另外,俄罗斯还在研制一种带三角翼的导弹,以在攻击目标时提高导弹的机动性。

SA-17主要由指挥车、目标搜索雷达、照射和导弹制导雷达、自行式火力单元、自行式装填发射车、导弹等几部分组成。

一个典型的SA-17导弹团包括一个配备指挥车和目标搜索雷达车的指挥班,两个Ⅱ型连队(每个连队有1辆照射和导弹制导雷达车、2辆发射装填车)和4个Ⅰ型连队(每个连队有1辆自行式火力单元车和1辆发射装填车)。一个SA-17导弹团一般可同时攻击12~24个目标。导弹团的最大行军速度为70千米/小时,Ⅰ型连队在进行自主作战时,可同时攻击4个目标,发射方向的地形容许高度为2米,反应时间为4秒,单车发射速率1枚/4秒,准备时间在行军状态为5分钟,位置移动后为20秒。Ⅱ型连队在进行自主作战时,可同时攻击4个目标,发射方向的地形容许高度为20米,反应时间为8~10秒,单车发射速率为1枚/4秒,从行军状态展开的准备时间为10~15分钟。

(7)SA-18便携式地空导弹

SA-18"松鸡"(俄代号9K38"针")是继SA-7("箭"-2)、SA-14("箭"-3)和SA-16("针"-1)事俄析型的便携式地空导弹系统,于1983年进入部队服役,用于取代SA-7,攻击低空机动和非机动目标以及悬停直升机等。

SA-18是在SA-14和SA-16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便携式地空导弹,它吸收了两者性能和技术上的优势,同时又注入和新技术,性能更为优越。它是俄罗斯现役最先进的使携式地空导弹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抗红外干扰能力强。SA-18采用双通道红外导引头,导引头内的目标选择逻辑装置能够识别由超声速目标发射的各种红外假目标,抗红外干扰能力很强,可以对付信号弹、闪光弹和调制式红外干扰等多种干扰。

二是杀伤力强。SA-18导弹除了战斗部外,依据目标状况的不同,还可剩余0.6~1.3千克固体推进剂,与战斗部同时引爆。除此之外,在引爆战斗部之前的瞬间,导引头逻辑装置能装导弹瞄准点从目标的发动机尾焰区转向机体中部,确保对目标的最大杀伤。

三是自动化程度高。作战时,射手只需探测到目标并通过瞄准装置瞄准,激活电池,将扳机向后扳到底,后续发射程度、敌我识别询问、弹上系统激活和导弹发射都是自动进行的。

四是可攻击目标种类多,方式灵活。该系统可攻击低空机动和非机动目标,包括固定翼飞机、悬停直升机、巡航导弹等。不仅能尾追攻击目标,而且还能从下面和侧面攻击目标,实现了全向攻击。

五是速度快、作战空域大。导弹采用起飞和主航二级发机,能以超声速攻击目标。

六是可靠性高。整个导弹系统中包括一套维修设备,每小时可对12枚导弹或12部发射装置进行技术检查,确保战场作战和训练和正常进行。

迄今为止,导弹武器系统已经发展成一个武器家庭,共有3种改型,它们是"针"-D、"针"-N、"针"-S。"针"系统在俄海军的舰船和潜艇上服役时的代号为"针"-M。另外,"针"系统还有一种空空改型"针"-V,用于装备米格-24、米格-25、米格-35战斗机和米格-28以及卡-50和卡-52等直升机。

8. 俄罗斯军用卡车有多厉害

亲可以网络下kamaz卡车,这个就知道了,达喀尔拉力赛13次卡车组冠军。性能比沃尔沃依维柯德国曼厉害很多。亲可以网络下达喀尔卡车组的视频,真的不是一个档次的。

9. 有名的进程防空炮有哪些

目前世界近程防空武器发展的趋势是弹炮结合的防空系统.以下是世界最主流的3种防空系统. 1.密集阵近防系统 "密集阵"近防系统是美国雷西昂公司的产品,已经生产了800多套,装备了几乎美国所有的海军舰艇以及另外20多个国家,它使用6管20毫米M61A1加特林枪炮,发射脱壳穿甲弹(APDS),射速大致在3000-4500发/分钟可调,储弹989发,射程1500米左右,整个系统重5625千克,搜索跟踪雷达工作于Ku波段,并采用"闭环多点技术"(closed-loop spotting technology),"闭环多点技术"是雷达技术的突破,它使"密集阵"既能跟踪来袭的目标,也能跟踪发射的炮弹,从而更有效的杀伤来袭目标。 最新曝光的“陆盾”2000型近程防空武器系统外观上又有了新变化,除换装了新底盘外,在车尾的炮塔两侧各加装了1个3联装防空导弹发射箱。从发射箱的外观来看,应该是“天燕”-90型空空导弹的地空型。弹炮结合后,新武器系统构成了重叠的拦截火力,毁伤效率大大提高,能够非常有效地拦截来袭的高速目标。 该系统使用8×8越野卡车为底盘,在卡车后部安有1座遥控旋转炮塔,上装7管30毫米高炮。火炮带有两个弹药箱,分别装有脱壳穿甲弹和高爆弹各500发。火炮上方安装了一部宽波段跟踪雷达和一套昼/夜瞄准系统,后者带有激光测距机。火炮的射速为4000发/发,最大射程3000米,但目标摧毁距离一般在1000~1500米。 美国海军依靠它强大的技术优势,在舰队防御领域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密集阵"近防系统就是它的防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密集阵"系统是美国海军舰只的最后屏障,它能有效的打击从其他防空系统漏掉的反舰导弹。"密集阵"是现役的唯一一种能实现自动搜索,探测,评估,跟踪,锁定和攻击威胁目标(如反舰导弹,水面水雷,小型飞行器等)的近防系统,它也可以与现有的其他作战系统和火控系统结合使用。 "密集阵"近防系统是美国雷西昂公司的产品,已经生产了800多套,装备了几乎美国所有的海军舰艇以及另外20多个国家,它使用6管20毫米M61A1加特林枪炮,发射脱壳穿甲弹(APDS),射速大致在3000-4500发/分钟可调,储弹989发,射程1500米左右,整个系统重5625千克,搜索跟踪雷达工作于Ku波段,并采用"闭环多点技术"(closed-loop spotting technology),"闭环多点技术"是雷达技术的突破,它使"密集阵"既能跟踪来袭的目标,也能跟踪发射的炮弹,从而更有效的杀伤来袭目标。 2.守门员系统 荷兰、美国“守门员” 7管30毫米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发射率4200发/分,射程3000米。该系统可以用来抗击400至500米内低空(5米高度)飞行反舰巡航导弹,也可攻击来犯飞机。荷兰海军已购买11套,用于护卫舰及快速攻击艇上,英国海军也购进15套用于航母及22型、23型护卫舰。该系统由荷兰信号公司与美国通用电子公司共同研制。 3.卡什坦系统 俄罗斯"卡什坦"系统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弹炮结合。"卡什坦"系统将2门30毫米的舰炮与8枚SA-N-11导弹安装在同一基座上,两者同时回旋、俯仰、接收同一火控系统的控制信息,统一分配目标。这种弹炮一体化的设计,将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速射炮在不同距离拦截来袭导弹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提高了武器系统的利用率,而且提高了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10. 俄罗斯BM-30龙卷风火箭炮是用的哪种系统

俄罗斯BM-30龙卷风火箭炮的设计型号为9A52,整个系统的设计局型号为9K58,由位于俄罗斯图拉市的合金精密仪表设计局研制,该设计局也是BM-21、BM-28火箭炮系统的研制者。9K58系统于1983年设计定型,1987年入役,最初为14管,1990年2月在吉隆坡举办的亚洲防务展览会上首次公开展出时变为现在的12管样式。

该炮被北约称为M1983型,是苏联最大口径的火箭炮,主要装备苏联军属远程火箭炮兵旅,每旅下辖3个营,每营下属3个连,连各装备3辆9A32型发射车和1辆9T234-2装填-运输车,全旅共27台发射车。龙卷风火箭炮旅主要担负军作战地域内的火力支援,压制和歼灭有生力量,摧毁装甲目标、炮兵连队,同时也可加强到主要进攻轴线师以提高突击火力密度,打击正面之敌集团军的前沿机场、军师指挥所、仓库。

1989年,更加现代化的9K58-2系统进入一线并逐步取代旧型号,担负起火力突击己方前沿20-70公里范围内敌装甲部队、指挥中枢、机降部队登机场地、防空阵地等高价值目标的重担。9K58-2系统改为团-营编制,全团配属12台9A32-2型发射车、3台9T234-2装填车和1台指挥车。

9T234-2装填车的驾驶舱为两部分,分别位于发动机舱两侧,中间为水箱散热器。驾驶室后车厢内载有12枚待发火箭弹,车体后部右侧装有液压驱动的装填起重机,回转范围为左50度,右90度,最大起吊质量850公斤。装填时,装填车与发射车车尾对接,装弹架挂在发射车定向发射管尾部进行装填。3名操作手可在20分钟内将12发火箭弹装填到发射车上。

一直以来,苏军炮兵都十分重视火炮指挥系统,为了发挥龙卷风M系统的巨大潜力,合金设计局为其配属了康土尔生产联合企业新研制的饲养笼指挥控制车,并将此系统也配备到装备基本型的各旅中。龙卷风火箭炮旅(团)配属的饲养笼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在以往旧型号基础上进行了很大改进,具有搜集分析目标信息,对全旅的火力进行集中和规划、与各类情报来源进行作战情报交互的能力,这和美军M-270系统的TF火力控制分发系统基本类似。

该系统装在1K123射击指挥控制车内。指挥车采用卡玛斯-4310越野卡车底盘,为了抛开油机、变电车等专用电源站机动,指挥车后面拖挂了1台发电机拖车,可自行发电,相比以往的炮兵指挥系统来说是个很大的进步。为了保证指挥员的舒适,车内还装有空调、过滤通风设备和加热设备等,可供连续作战36小时。

指挥车内置2台E-713计算机、综合战术态势显示设备、C3I终端和保密通信加密机,可为每台发射车分发目标弹道数据。其中E-713计算机为俄罗斯90年代最新技术,是一台固化程序专用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计算速度,而且体积较前一代E-167专用弹道计算机小得多。其作战软件功能包括:接收、处理、储存、显示和发出指令;

向上报告战斗部队的位置及准备状况,向下传达攻击指令,并以图表形式指定目标,给出火力分配建议;制定集中攻击和对敌各纵队攻击的火力计划,计算坐标方位角;同时为6门旋风火箭炮计算射击诸元,根据气象数据提供气象报告等。而执行这些程序所用的随机存储器内存仅96K,只读存储器内存288K,可见俄罗斯软件工程师深厚的数学功底。

为了在频繁的机动中仍能保证有力的指挥,指挥车采用了2台高频电台和2台甚高频电台,可保证运动时50千米和停车时350千米距离内的可靠无线电联络。指挥车向发射车的通信由R-173M甚高频电台完成,指挥车间和向上的通信借助P-171M10Y高频电台进行,通过无线电中继台和有线通信线路实现线路间的数据交换。如果遭受干扰,系统能在1秒钟内接通备用通信通道,并转入跳频模式工作,具有很强的保密和抗干扰能力。此外还配有1台卫星通信车,可通过通信卫星和上级进行沟通。

作战时,全旅(团)的火箭炮发射车以指挥车为中心站建立通信-数传网络,中间配属1-2台转发、备份用的中继车,主要的指挥任务在中心站上完成,但中继车也能介入,当中心站处于无法指挥的情况下,作战软件自动将指挥权交给中继车。这样的设计实际上使龙卷风系统的指挥结构成为扁平网状结构,而非苏军以往的树状垂直指挥模式。指挥网络能实时转发来自卫星、指挥中心等C3I系统的信息,或将基层火力单位附属的侦察车所发现的目标诸元送给上级进行判别处理。通过该系统可让上级指挥官直接和单个发射车交互,也可让不同的营互传信息。

实际上,这种布置已经摆脱了苏联红军时代从上至下的树状指挥-通信-情报交换模式,接近美军的Link数据链网络系统,所以,西方国家一味贬低俄罗斯军队的指挥模式其实缺乏根据。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有什么卡车岸防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