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纳卡地区再度爆发冲突,阿塞拜疆虽与俄罗斯产生冲突,它有什么表现
纳卡地区再出争议,阿塞拜疆为“耍无赖”,甚至还和俄罗斯翻脸。众所周知,亚美尼拉和阿塞拜疆的战争已落下帷幕,从俄罗斯主导的纳卡问题协议来看,加美尼亚应及时从那纳卡撤出,交出自己得到的纳卡领土。在这点上,亚美尼亚做得还是不错的。截止至目前为止,已经将多个城市全部都交还给阿塞拜疆接管,但在金矿方面双方却迟迟没能达成一致。
在争夺金矿归属权这个问题上,阿塞拜疆显得是寸步不让,多次和这处金矿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随后阿塞拜疆方面还遭遇了亚美尼亚领导的反抗行为,甚至爆发了枪战。俄罗斯维和部队到达那时,制止双方的行为,对那些“上头”的阿塞拜疆士兵进行驱赶。本来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可阿塞拜疆这次面对俄罗斯这个不可敌的强敌时却是寸步不让,甚至还和俄罗斯维和部队间爆发了“全武行”。虽然没动枪,但还是使纳卡的气氛变得非常焦灼,据说在俄罗斯发出警告后,阿塞拜疆现在已经撤出俄罗斯所画的红线,化解了双方的矛盾和冲突。
⑵ 为什么是纳卡地区发生冲突
纳卡冲突,实质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纳卡在国际上被认为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阿塞拜疆在最近几十年来并没有实际控制这里,而且纳卡地区90%以上是亚美尼亚人。
两国因为纳卡问题进行了长达多年的战争,后来在俄罗斯和国际社会的调解下,暂时保持“纳卡实际上独立,但国际上不承认”的现状。
国际上普遍承认纳卡是阿塞拜疆领土
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源比较复杂,因为在历史上,纳卡地区的民族成分变化多次,亚美尼亚民族和阿塞拜疆民族是邻居,亚美尼亚人主要居住在山区,纳卡地区也是属于山区部分,而阿塞拜疆人原本主要生活在里海沿岸的平原地区。
也就是说,包括纳卡地区在内的高加索山脉南麓山区是亚美尼亚人的底盘,他们信仰基督教。但不同的是,亚美尼亚周边均是伊斯兰教的范围,阿塞拜疆也包括在内。
⑶ 纳卡冲突是怎么回事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地区)位于南高加索,为阿塞拜疆领土。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人口18万,其中80%为亚美尼亚族人。历史上阿亚两族就纳卡归属素有争议。1988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争夺纳卡爆发战争,亚美尼亚侵略占领纳卡及其周围阿塞拜疆领土。1994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就全面停火达成协议,但两国一直因纳卡问题处于敌对状态,两国之间的武装冲突时有发生[1]。
2020年9月27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爆发军事冲突,事件已造成至少23人死亡,上百人受伤。阿塞拜疆总统称,有平民在事件中伤亡10月4日,纳卡地区冲突已致至少230人死亡10月10日12时,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达成的停火协议正式生效。不过在停火协议生效的数分钟后,两国再次爆发冲突,并相互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领导人2020年11月9日签署声明,宣布纳卡地区从莫斯科时间10日零时(北京时间10日5时)起完全停火。根据该声明,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将交换战俘、其他关押人员和遇难者遗体,俄将在纳卡地区部署维和部队
⑷ 纳卡冲突的情况介绍
早在70年代苏联国内民族问题突出的年代,纳卡州的民族争端成为苏联民族问题一个代表,但当时这一地区并未发生冲突事件,当时的苏共中央有人建议把纳卡州升格为纳卡共和国,脱离阿塞拜疆,也不归属亚美尼亚而归属苏联中央直接领导,以解决纳卡问题,但是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层认为民族问题较为复杂,不要轻易改变当时的现状和法律,以免发生更大规模的问题,纳卡问题就此搁置,也埋下了日后冲突的种子。
1988年2月,纳卡当局在亚美尼亚支持下宣布脱阿入亚。1989年6月宣传独立,亚阿两族爆发冲突。苏联解体后冲突演变为阿亚战争,亚占领纳卡及其附近地区。在俄罗斯等国调停下,阿亚双方于1994年5月实现停火。两国接受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三主席为俄、美、法)的调解。1997年9月,三主席提出分阶段解决纳卡问题方案,即亚先撤出纳卡以外的阿被占领土,然后就纳卡地位进行谈判。亚予以拒绝,坚持纳卡作为一方参加谈判,并提出撤军与最终确定纳卡地位一揽子解决。1998年11月,明斯克小组提出阿同纳卡组成“共同国家”的方案。阿认为该建议赋予纳卡同阿平等地位不能接受,主张纳卡在阿主权范围内享有高度自治。1999年至今,阿亚两国总统进行了多次直接会晤,但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⑸ 纳卡冲突,谁才是最大赢家呢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螳螂扑蝉,黄雀在后”,意思是往往一件争斗和战争,最大的赢家并不是当事双方,而是幕后的第三人。这句话体现在国家层面更是如此,对于国家之间的战争,往往那是两败俱伤,即使有战争胜利的一方,其实也不是赢家。而最典型现在的纳卡战争,谁才是最大赢家呢?这个幕后大国那是一件三雕。
而俄罗斯最终一锤定音,军队直接进入,使得西方和土耳其想要插手高加索事物的企图那是立刻破灭了。所以俄罗斯最终的行动,以最小的代价,那是一箭三雕,成为纳卡冲突的最大赢家。从这也可以看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强悍眼光和战略能力。
⑹ 纳卡冲突的历史背景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位于外高加索,面积4400平方公里。苏联时期,它是阿塞拜疆西南部的一个自治州,多数居民为亚美尼亚族人。
由于对当地经济和生活条件不满意,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一直谋求将纳卡并入亚美尼亚。1988年2月,主要由亚美尼亚人组成的纳卡州苏维埃要求把这一地区划归亚美尼亚共和国管辖。同年6月,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表示同意接管纳卡州,但阿塞拜疆方面坚决拒绝变更领土的任何要求。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也不同意改变纳卡州的归属。与此同时,纳卡州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的冲突却愈演愈烈。
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为争夺纳卡爆发战争,亚美尼亚占领了纳卡及其周围原属阿塞拜疆的部分领土。1994年,两国就全面停火达成协议,但至今仍因纳卡问题处于敌对状态。
1992年,在俄罗斯倡议下,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欧安组织的前身)成立了由12国组成的明斯克小组,俄美法三国为该小组联合主席国。自此,有关纳卡问题的不同级别谈判在明斯克小组框架内陆续举行,但谈判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1994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就全面停火达成协议,但至今仍因纳卡问题处于敌对状态,小规模冲突不断。
⑺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互相伤害,纳卡问题到底是如何出现的
纳卡地区位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在国际上,这片地区普遍认为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这个地区的主体民族是亚美尼亚人。
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获得独立,并在纳卡问题上发生冲突,导致这片以亚美尼亚人为主的地区并没有加入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也没有获得事实上的控制。纳卡地区获得事实上独立,当地成立了“纳卡共和国”,但没有得到国际承认。
▲2020年的纳卡冲突
⑻ 停火再次被破坏,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实现和平的阻力在哪里呢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签署的有阿塞拜壃和亚美尼亚,以及俄罗斯三国的停火协议,遭到破坏的背后——是土耳其在作祟。因为,土耳其希望能够通过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战争,将俄罗斯拉入其中,并逐步实现拖垮俄罗斯经济的目的。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签订的停火协议,字迹还未干,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炮火又再次响起,这是在打脸俄罗斯,是土耳其在打脸俄罗斯,没有土耳其签订和承认的停火协议,就不是真正的停火协议,也不可能得到真正执行,土耳其对高加索的扩张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和平的最大阻力。
俄土的博弈和冲突在叙利亚之后,又在高加索地区引燃了,俄罗斯对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冲突一直隐忍,俄罗斯对土耳其的扩张一再退让,俄罗斯是在担心美国军事力量,美国军事力量如果伺机进入高加索,那俄罗斯家门口必然会大乱,俄罗斯战略安全的危机也就到了。
⑼ 俄罗斯维和部队将前往纳卡,维和部队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
联合国维和部队不能主动攻击,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总司令是联合国秘书长。
部队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维持和平部队是由武装部队的分遣队组成,士兵可以配备轻型防御性武器。联合国规定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各国的军队着本国军队的制服,佩戴本国的军衔标志,左臂佩戴本国的国旗,右臂佩戴联合国旗。为了方便识别维和部队,各国部队均头戴蓝色的头盔,因为蓝色代表和平,头盔上有联合国标志和英文的UN。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性地称维和部队为“蓝盔部队”。
派遣军事观察团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另一种形式。
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观察组,需由安理会或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观察组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提供,由非武装的军官组成。它的使命是维持和平行动。在执行任务时,观察员不能携带武器,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的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的内政。
⑽ 纳卡地区,是如何在历史上被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反复争夺的
纳卡冲突,实质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纳卡在国际上被认为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阿塞拜疆在最近几十年来并没有实际控制这里,而且纳卡地区90%以上是亚美尼亚人。
▲紧张的纳卡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