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战斗民族俄罗斯在诺门坎战役、苏德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损失惨重
首先,阿富汗战争和诺门罕战役中,苏军的人员伤亡并不算严重,对于那么大的一场战争,1~2万人的死伤其实只是正常的人员损失,当然这话说的十分残酷,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苏军在阿富汗战场上没死多少人,但是长达10年的战争拖垮了苏联,就像越战拖垮了美国一样,不过好在美国社会内部矛盾相对缓和,后来美国还缓了过来,而苏联是没缓过来,挂了。
在苏军入侵阿富汗战争中,苏军始终占据战场的优势,这个没有什么新鲜的,在游击队对抗正规军的情况下,一般都是正规军占据战场优势,一般来说,一个连的正规军可以打败10倍于己的游击队,无论是美国在越南,还是苏联在阿富汗,包括现在的美国在阿富汗,都差不多是这样的比例。本身苏军在阿富汗打了10年,伤亡的人员也就是1.5万人左右,这样的伤亡人数不能算大。
诺门罕或者叫哈拉哈河战役,苏军打日军还算干净利索,只不过是伤亡大了点。但是苏军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保证了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远东地区的相对平静,从这个角度上说,这点伤亡可以说是超值的。
至于诺门罕战役,对于这样强度的战役,双方都是投入了10万之众,苏军伤亡总数约2.5万人,日军伤亡约1.9万人,但是苏军死的少,伤的多,而日军正好反过来,尤其是第23师团几乎被打光,这对于日军来说是不能承受的损失。苏军伤亡较大的原因是苏军参战部队大部分都是新组建的部队,很多是原来的架子师,补充预备役人员后参战,而参战的日军第23师团虽然也是新建师团,但是日军已经是在东北潜心训练了大约1年,事后朱可夫也说,和我们作战的日军训练的不错,是所谓的“皇军”。而苏军这边是大量的新兵,甚至还没进行新兵训练就上了战场,这样的伤亡自然就大,虽然最后凭借着雄厚的火力,苏军是压倒了日军,而且打得也还算干净利落,尤其是对比同时间的苏芬战争。当时,普遍也还是认为日军是一只比较现代化的陆军,所以苏军还是能够比较干净利落的解决掉日军关东军,说明苏军还是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的。
Ⅱ 诺门坎战役苏联伤亡大么
诺门坎战役从统计来看,苏军损失了25600多人,其中44%都是子弹带来的伤害,另外48%是炮弹,手榴弹带来的损害。还有6.5%是航空炸弹损害,0.9%是日军的刺刀。
日军损失的19000人,当中62.7%都是苏军的炮击造成的。37%的是子弹造成的伤亡。苏军司令官朱可夫将军就说过,“与我们在哈勒哈河作战的日军士兵训练不错,特别是近战,他们守纪律,执行命令坚决,作战顽强,特别是防御战。
苏军损失大于日军,但苏军的战略目的达到了,所以宣称获胜,日军也没敢言语,就这样含糊下去了。
Ⅲ "诺门坎"具体在什么地方
摘要 诺门坎地区在距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地方
Ⅳ 为什么战斗民族俄罗斯在诺门坎战役、苏德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损失惨重呢
回顾以往的历次战争,战斗民族俄国(苏军)确实给我们这样的感觉,不管胜利还是失败,伤亡都很大!特别是二战时期的苏德战争,虽然苏军最后战胜了纳粹德国,但付出的伤亡代价也是极其惨重的,战争初期可以说是没有准备,但即使是战争末期,攻克柏林时也是伤亡了三十万人,这和美军相比,似乎格局完全不同,感觉俄国人为了胜利,好像可以不在乎人员的伤亡。但其实并不是,哪个国家都不会把人命当儿戏,而俄军伤亡大,是有很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原因造成的!
诺门坎战役
可以说当时阿富汗游击队要什么武器美国就给什么武器,美国自己没有的甚至会从世界各地想办法搞来援助阿富汗反苏武装,几乎是竭尽全力去帮助阿富汗抵抗苏联。单兵防空导弹也没少给游击队,让苏联人的直升机那是吓得胆战心惊,游击队获得了数量众多而且非常先进的武器,是造成苏军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所以这场战争表面上看是游击队和苏军作战,但实际上还是美国和苏联的冷战博弈。
Ⅳ 前苏联和日本在蒙古的诺门坎战役详情
诺门坎战役
++展开目录
【诺门坎战役】
1931年日本帝国占领中国东北后,随即将那里变成了侵华反苏的基地。前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面向抗战中的中国提供 军事援助 ,一面极力加强远东红军,使其兵力大大超过当时侵占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这两支军队在中苏边境 剑拔弩张 ,不断发生冲突,其中两次规模较大的摩擦对关东军以后的战略发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是1937年6月的乾岔子岛事件,在那次冲突中,日军击沉了一艘苏军炮艇,而苏联由于国内正在进行大清洗运动,没有对此予以报复。另外是1938年7月的
Ⅵ 诺门坎战役初期苏日对战,如日中天的关东军为何惨败
领土纷争一直是近代战争不断发生的重要因素,许多国家为了扩充疆土边界,提升国力,不惜通过旷日持久的军事侵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的祖国在当年孱弱的时代就遭受到了无数的剥削与掠夺,家国之中战火四起,无数的列强瓜分着我们的土地。而在众多的侵略者当中,日本显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国家,其侵略的野心还不止于中国,连当时的苏联都遭到了敌视,可在着名的诺门坎战役中日本却惨遭落败,其中发生了什么呢?
在近乎碾压的战场局势下,1939年,日军被迫向苏联提出停战,诺门坎战役最终也以日军的失败而终止。每一场战争,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都会对双方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日本来说,这次战役让他们尝到了苦头,就是在之后苏德战争的火焰熊熊燃烧之时,双方也未曾再次出现重大的摩擦。
Ⅶ 日本和苏联的诺门坎之战为什么在蒙古国诺门罕地区爆发
诺门罕战役有意思的一点是交战双方虽然是日本和俄罗斯,但交战地却是在伪满洲国境内。那么,这场战役为何会选在诺门罕进行呢?
坦白而言,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早就有了将诺门罕边界向西推移的计划,只是日本人千方百计也没有找到足够支撑他们实现这一企图的有力证据。不过,已经铁了心要吃这块“蛋糕”的日本人终究还是东拼西凑了一些所谓的“证据”。
鉴于上述或历史或现时原因,未能就边界问题达成共识的日本和俄罗斯最终在该地区爆发了一场规模相当的局部战争,史称诺门罕战役或者哈拉哈河战役!
Ⅷ 日军不是很强大吗,怎么在诺门坎就被苏军打败了诺门坎战役是怎么回事
日军的强大 特别是日本陆军只是相对中国军队的装备而言
何况当时苏军将领是朱可夫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后,随即将那里变成了侵华反苏的基地.苏联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一面和向抗战中的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一面在苏联、蒙古与我国东北交界地区部署重兵。于是日苏两国在中苏边境剑拔弩张,不断发生冲突。
一九三九年四月,“战争扩大派”的代表人物东条英机成为日军真正的实权人物。他对苏联政府支援中国抗战极为恼火,认为有必要整一下苏联,逼迫其中止对华军援。根据东条英机的设想,日本关东军将对中苏蒙边境地区发动一次突袭,以消除苏联在蒙古的影响以及对伪满州国的威胁。
五月十一日,蒙古军队在距海拉尔以南约两百公里的诺门坎地区(位于今蒙古东方省的中蒙边境)与伪满军发生冲突。十五日,驻海拉尔的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向蒙军发动进攻,冲突规模逐步升级。驻蒙苏军根据苏蒙同盟条约,出动一个机械化步兵团、一个炮兵营前往边界,援助蒙军。妄自尊大的关东军认为向苏军显示实力的机会到了,便在诺门坎地区大规模集结兵力,准备给苏军以重创。
五月二十一日,斯大林急召朱可夫到克里姆林宫,想让这位名将出马,狠狠教训日本军队。
朱可夫曾在一九三八年被斯大林派往中国,担任驻重庆的苏军首席军事顾问。他花了不少时间对研究侵华日军的作战特点,颇有心得。
朱可夫欣然接受了要他出任驻蒙古的苏军的第一集团军司令的任命,并向斯大林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统帅部务必在一个月内从南欧、外高加索与白俄罗斯抽调两个坦克师、一个机械化炮兵师开赴诺门坎前线。此外,朱可夫还要求火速增加三个航空兵师和四个机械化防空炮团。斯大林同意了。在诺门歇地区,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日军发动奇袭,妄图攻占贝加尔湖以东地区
日本方面也在继续为扩大战事作冷库。五月三十日,日军参谋本部第一飞行联队编入关东军,以加强空中打击力量。六月中旬,日军大本营又正式批准了关东军扩大使用兵力于诺门坎地区的权限,任命关东军副司令官荻州立兵中将为前线总司令。
紧接着,日军前线部队的援兵陆续到达,参战部队除第二十三师团外,还有第七师团主力、第二师团以及第四师团和关东军直辖的全部炮兵。为减少日军伤亡,荻州还调集两个旅的伪满军开到前线。
七月一日,日军出动百余架轰炸机,在零式战斗机的护航下,轰炸了苏军和蒙军的后方重要基地等重要目标,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苏军诱敌深入,日军损失惨重
一九三九年七月一日,荻州接到航空队指挥官发来的电报。他得意洋洋地告诉幕僚们:“空军将士们干得很出色,他们已经击毁苏蒙军的一系列目标,兵站、粮库、军火库都燃起了大火。尤为值得庆贺的是苏军两个飞机场都完蛋了,飞行员们从空中望见苏军多架飞机被炸得起火爆炸。”野村参谋长等人用劲鼓掌,众人又振臂欢呼。
当日深夜,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主力渡过已经退潮的哈拉哈河,攻击了苏蒙军的两翼。苏蒙守军似乎难以支撑,且战且退。日军乘胜前进,却没料到中了朱可夫的“诱敌深入”之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成千上万的日军遭到苏军远程重炮和坦克群的猛烈攻击,伤亡惨重,不得不撤退到哈拉哈河东岸。接下来的是草原上的拉锯战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双方各出动几百辆坦克,在草原上激战。最终,日军大败。近两百辆坦克与百余辆自行火炮被苏军性能超群的主战坦克击毁,数百名坦克手战死,关东军吃了大亏。在激战中,苏军飞机频繁出击,炸毁日军几处炮兵阵地。
原来,朱可夫采用的是“后发制人”战术。他在开战前即令苏军制造假象,以百余架木制飞机模型冒充战机。苏军几百架参战飞机则躲入日机航程之外的伊尔库茨克等地的地下机库,伺机反击。上当的荻州损失惨重,只好向军部请求支援。七月二十五日,日军又紧急抽调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出关参战,同时做好调用华北方面军第十四师团及两个野战重炮兵联队参战的准备。朱可夫运筹帷幄,沉着应战,击退日军的反扑。八月中旬在强大的航空兵掩护下,苏军坦克部队开始反攻,日军全线溃败,其中第二十三师团被苏军坦克群包围,许多联队指挥官在绝望中纷纷切腹自杀,被苏军坦克碾死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次大会战中,苏蒙军仅伤亡6000余人,损失飞机七十八架、坦克一百一十三辆。日军则伤亡逾五万人,光是战死的就有二万余人,装备损失是苏蒙军的五倍。
诺门坎战役确保了二战中苏联东部边境的稳定
1939年9月15日,日本被迫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了《诺门坎协定》,规定双方立即停战。
诺门坎战役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让日军看到了苏军的强大战斗力。这场战役树立了苏军对日军的心理优势,也奠定了苏联远东边境地区的稳定,它也使日本放弃“北进战略”,未敢与希特勒联手从东方进攻苏联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使得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精力对付纳粹德国,从而迅速扭转了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