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为什么喜欢领航舱

俄罗斯为什么喜欢领航舱

发布时间:2022-05-22 04:08:21

❶ 为什么俄罗斯的军用大飞机喜欢设置领航舱

美国人科技先进,钞票用不光,VOR、INS、GPS等等东西一装还要领航员干吗?
苏联作为伟大的主义国家,当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多快好省,烧钱的自动导航设备作为礼物都送给外国了......

❷ 同样是运输飞机,为什么俄罗斯比较先进

因为俄罗斯的运输飞机多是在冷战时期研发的,那个时候美苏搞军备竞赛,军备研发都是往死里投钱,经费不怕用完就怕没项目花,因为砸钱够多所以发展得快,中国当年一穷二白,一来缺钱二来缺人,有钱有人时都去研究像核弹之类的战略级武器,运输机之类一时半会用不着所以没人家先进,但近年来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已取得不错的成效。

苏联最运输能力最强的应该是安-225。安-225运输机是为运输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研制,最大起飞重量640吨,货舱最大载重250吨,机身顶部最大载重200吨,机身长度84米,翼展88.4米,(尽管大力神号水上飞机翼展97.54米,但因为它实际上只飞离了水面约20米,在这种高度表现下只被视为是一种翼地效应飞行器)。

载重能力

安-225的载重量原厂公布是250吨,但一般认为,安-225至少有超过300吨的载重能力,其中货物不是只可放在机身内的货舱中,安-225原本为了背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所设计的机背货架,也拥有运载250吨重物体的能力。(相比之下,美国空军所拥有最大型的军用运输机C-5只有118吨的额定载重能力,安托诺夫的安-124只有约150吨的水平。)除了载重能力外,安-225因为机身庞大,所能携带的油料也相对地更多,因此拥有超长的续航能力,在全负载的情况下仍能持续飞行约2500公里的距离。

❸ 俄罗斯不是很穷吗为什么其 空军 研发力量这么强呢

你应该想到当年的苏联,俄罗斯是当年苏联的主体部分.当年苏联的首府就在莫斯科的.当年冷战时斯苏联可是与美国两雄并立的.你所指的很强是说们的苏系,米格系战机,和米系的,卡系的直升机.图系的轰炸机,安系\伊尔系的运输机
俄罗斯强大的研发力量是苏联时留下的.
苏霍伊飞机实验设计局(苏)

地址:新西伯利亚(北纬55.02度,东经82.55度)
负责人:总设计师 伊凡诺夫

苏霍伊飞机实验设计局(简称苏霍伊设计局)于1939年组建,首任总设计师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研制成功的着名机种有截击机苏-9,苏-15;歼击轰炸机苏-7,苏-17,苏-24,苏-30,苏-34;强击机苏-25;歼击机苏-27,苏-35,苏-37,是前苏联着名的设计局之一。

米高扬设计局(米格)

1940年,米高扬和格列维奇组建了自己的设计机构——实验设计室。以后这个室发展成了庞大的米高扬设计局。从那时起,米高扬的“高空高速”的设计思想便成了当时该局的指导思想。米格飞机也从此开始孕育,并陆续诞生。
为了实现自己的设计思想,米高扬设计集团夜以继日地干了起来。他们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高空高速歼击机伊-200的设计。这种飞机采用木质机翼和尾翼、焊接的金属机身,并且采用了轰炸机发动机AM-35,这一种大胆尝试使伊-200受益非浅。与当时同类飞机相比,它在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机动性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投产前,伊-200定名为米格-1。
像现如今的有超强机动性能的米格29\米格35等等.

俄罗斯米里直升机设计局(米)
早在40年代初,前苏联就成立过一个布拉图欣直升机设计局。着名设计师市拉图欣曾设计过一些直升机。但是,那个时候的苏联,直升机工业时代尚未到来,生产直升机的条件还不具备,所以布拉图欣设计局不久就自消自灭了。实际上,它就是米里设计局的前身。

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米里1909年生于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1931年毕业于诺沃切尔卡斯克航空学院,毕业后就到中央流体动力学研究院(ЦАГИ)从事旋翼机研究工作,以后转入直升机的研究。1945年他被任命为ЦАГИ直升机部实验室主任。

1947年12月刚满38岁的米里受命组建米里直升机设计局,他担任第一任总设计师,直到1970年病逝。在这23年中米里领导设计局共研制出9个直升机型号:米—1、米—2、米—4、米—6、米—8、米—10、米—12、米—14和米—24。

设计局刚建立时非常简陋,连固定的办公地点也没有,一会儿迁到这里,一会儿又迁到那里,最后迁到了从前布拉图欣设计局的旧址——雷宾斯克街。他们正是在这里研究米—1直升机的。1948年米—1研究成功,1950年投入批生产并交付部队使用。米— l是前苏联第一种投入批生产的直升机,这标志着苏联自己直升机制造业的建立。

1951年斯大林召见航空设计师,要求研制一种12座的运输直升机供部队使用。米里接到任务后,领导设计师们日夜奋战,仅用一年时间就研制出部队急需的米—4直升机。米—4直升机1953年投入批生产,并大量装备部队。米—4在载重量和速度方面有7项打破当时的直升机世界纪录并在国际航展上获得金奖。米—4直升机连续生产14年,有四十多种改型,销往世界34个国家。

1957年米里领导设计局研制成功了重型直升机米—6,1959年投人批生产。米—6的研制成功是前苏联直升机制造业的一个巨大飞跃。同米— 1相比,米—6在许多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第一,由涡轴发动机取代了以前的活塞发动机,并且由双发取代了以前的单发。第二,直升机的起飞重量比米— l增大16倍,达到42吨。在60年代中期以前,米—6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单旋翼直升机。第三,其飞行时速首次超过300千米。

从米—6开始一直到现在,米里设计局在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机研制方面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以后研制成功的米—10,最大起飞重量达到43.7吨。60年代末研制的横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米—12,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05吨。有效载重4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装有涡轴发动机的中型直升机米—8,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直升机,共有百多种改型,生产万余架,销往世界四十多个国家。这是前苏联直升机制造业的又一个奇迹。米里领导研制的最后一个型号是战斗直升机米—24A。60年代中期,在前苏联,米里第一个提出了战斗直升机的设想。这一设想一提出来,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直升机速度那么慢、防护又那么差,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是根本无法生存的。让直升机上战场作战,简直是冒险家的幻想。米里不理会那一套,默默地进行方案论证,踏踏实实地进行技术储备。他们用米—4直升机挂上机枪、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进行试验,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米里提出了研制一种既能对地作战,又能运送一个作战小分队的战斗运输直升机的研制方案,得到了当时苏联国防部的全力支持。

1968年5月军方下达了研制战斗直升机的任务。米里领导他的设计局仅用—年时间就成功研制出米—24A战斗运输直升机。该直升机采用并列双座驾驶舱,驾驶舱后面是宽大的运兵舱,可载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机上携带机枪、火箭、导弹等武器,属于一种武装/运兵直升机。

米里1970年1月逝世后。他的学生马拉特.尼古拉耶维奇.季申科担任了米里设计局的第二任总设计师,直到1991年退休。

在担任总设计师的21年中,他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战斗直升机的研制上,其次是重型民用直升机的研制。

首先,季申科领导设计局对米—24进行重大改进。由于米里领导研制的米—24A存在不少缺点,它不是“纯”战斗直升机,又要作战,又要运兵,势必顾此失彼;并列驾驶舱设计影响飞行员的视界,不利于作战;驾驶舱后面的运兵舱,使机身特别宽大,雷达截面积大、被弹面积大,容易被探测和攻击;同时,由于“包袱”沉重,直升机的机动性受到影响。

从1970年开始,季申科领导设计局重新设计了米—24的前机身:将并列双座的宽大驾驶舱改为两个各自独立的串行式阶梯型座舱,射击员在前,驾驶员在后。这样的改进有很大益处。

第一,大大改善了飞行员的视界,有利于贴地飞行时观察地面障碍物,有利于搜索和攻击目标;第二,前机身变窄,减小了阻力,能防止一弹击中两名机组人员,有利于提高生存力。此外,武器系统也有所增强,其导弹攻击目标的准确性提高了两倍。军事专家们认为,经过重大改进的新型号米—24D优于 美国AH—1S“眼镜蛇”。米—24D型战斗直升机连续生产20多年,共生产数千架,其出口型米—25和米—35销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70年代中期以后,季申科领导设计局开始根据军方要求研制新一代战斗直升机米—28。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重大改进。首先米—28不再担任运兵任务,是专门用于作战的“纯”战斗直升机,直升机的性能和机动性明显提高;其次由于机身变细,减小了雷达截面积,降低了被探测概率、有利于提高直升机的生存力。该机在设计上采取巧妙的安排,让不太重要的部件作为屏障,保护那些关键部件。两台发动机距离较远,中间由主减速器隔开,防止一弹击中两台发动机。前后驾驶舱防护增强,前有防弹玻璃,周围有陶瓷装甲,能经受子弹的多次打击。可以说,米—28是世界—上防护最强的战斗直升机。米—28装有新型的瞄准—驾驶—导航综台系统,其武器威力大,所携带的16枚反坦克导弹,射程可达8千米。优于西方的导弹。许多西方军事专家认为,米—28的生存力高于美国的 AH—64“阿帕奇”。

除了研制战斗直升机以外、季申科还领导设计局研制了迄今世界大使用过的最大的单旋翼直升机米—26。米—26最大起飞重量56吨,最大载重20吨。从1979年开始投入批生产并获得适航证。

1991年申季科退休,由马尔克.弗拉基米洛维奇·万贝尔格接替他,担任米里设计局第三任总设计师,到1997年病逝,只有6年时间。他的主要功绩就是,领导设计局对米—28进行改进。当时俄军方对米—28还不够满意,因为它没有夜间或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万贝尔格领导设计局很快推出米—28的新改型——米—28N。该直升机与美国的 AH—64D“长弓阿帕奇”相似,旋翼轴上方的大园球内装有毫米波雷达,又装有先进的夜视设备,从而使米—28成为具有威慑力的“夜间大盗”。

此后,万贝尔格领导设计局进行了许多新方案直升机的探索,例如战斗直升机米—40方案,民用直升机米—58方案,与欧洲直升机公司合作的米—38方案等。

1997年春,万贝尔格突然病逝后,米里设计局选举西涅尔希科夫担任总设计师兼总经理。他是四位总设计师中最年轻的—位。他继续进行万贝尔格未竟的事业,完善夜战直升机米—28N并领导米—38的研制工作。

卡莫夫设计局(卡)

卡莫夫, 海军用直升机. 精品:卡28, 32, 卡50战斗直升机.

图波列夫设计局(图)
1925年,图波列夫担任了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设计局(从事陆上飞机和水上飞机的研制)的领导工作。在1925年至1930年间,该局设计制造了AHT-3(P-S)、AHT-4(TB-1)、AHT-5(刃-4)和AHT-6(TB-3)等不同类型的全金属结构飞机,并都投入了批量生产。特别成功的是TB-1和TB-3单翼重型轰炸机。1929年,被称为“苏维埃国家”的TB-1出色地完成了从莫斯科经过西伯利亚到纽约的飞行。图波列夫设计的轰炸机,长期在苏联空军中服役,所生产的TB型飞机总数超过了一千架。 在这些年代里,该局还设计试制了一些水上飞机:如AHT-8、AHT-22、AHT-27等,以及一些特种飞机,如长航时的AHT-25、巨型的AHT-20、以及高速飞机AHT-40等。 在战争年代里,图波列夫和他的助手们为满足前线的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前线轰炸机图-2。该机载弹量大、机炮火力强,且具有较高的飞行速度和较大的航程。图-2飞机于1943年末投入批生产,1944年参加作战。直到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图波列夫设计局的主要机种都是轰炸机,从重型轰炸机图-4、图-85,到喷气轰炸机图-12、图-14,以及后来的图-22“眼罩”、图-26“逆火”和图-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 在轰炸机的基础上,图波列夫设计局开始研制运输机,从图-104、图-114、图-124、图-134、直到图-154,图式客机的舒适性和经济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后来的图-204打下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60年代末,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了一种超音速客机图-144,这种两倍音速的客机同英法合作的“协和号”惊人的相似,不论是外形还是在性能上,而图-144要早上天三个月。

安东诺夫设计局(安)
安东诺夫在列宁格勒工学院毕业后就成了滑翔机制造厂的主要设计师。他的轻型滑翔机成为了当时标准滑翔机。许多苏联飞行员在他的滑翔机yC-4、yC-6等上训练自己成为快速飞机驾驶员。在国防体育的滑翔运动中,也被广泛应用。安东诺夫自己也成为一个优秀的滑翔运动员,他曾驾驶过契拉诺夫斯基设计的世界上独创的抛物线型机翼的滑翔机作了试飞。在1932年全苏滑翔运动大会上,他荣获了“A级运动员”的称号,他驾驶着自己设计的滑翔机,作了精采的飞行。他的“前哨”号滑翔机,创造了许多次世界纪录。`

1959年初,他设计成功了一种新型“A-11”教练翱翔滑翔机。这是全金属的张臂式单翼滑翔机,机上装有离地后会自动收起的升降输,尾翼成45°装在机身上,同时起水平和垂直安定面的作用。用飞机牵引只要滑行四五十公尺即可脱离地面,滑翔机的最大容许速度可达200公里/小时,可以在任何普通和复杂的气象条件下飞行。
天才的安东诺夫后来又成为飞机设计家。他的创造性思想,表现在飞机制造中,有着特别的生命力。安东诺夫和自己所领导的设计小组在近代双翼机已无用处的议论下,用杰出的技巧设计了超过当代世界上所有双翼飞机水平的“安-2”。这是一架单发双翼多用途飞机,具备许多其他飞机所没有的优点:它可在田野等处起飞降落,滑跑距离只有180公尺,能作5公尺低空飞行;设有最新的无线电导航、定向、盲目飞行和着陆设备;操徽和维护简单;载重量大,用作运输机可载运一吨半货物或十多名旅客;可作播种、灭虫、施肥、除草等四十多种用途。此外装上浮简可在水上使用,装上雪橇可用在雪地。
1957年,安东诺夫领导下的设计局研制了安-10“乌克兰”式巨型客机,它比图-104喷气式客机的耗油量小,可乘坐84名旅客,并能带3吨半货物。安东诺夫还为旅客的舒适和安全,驾驶员操称的简单作了独特的创造。
在安东诺夫主持设计局期间,他还领导设计了安-8, -12, -22, -26, -32, -72, -124军用运输机, 安-2, -14, -28多用途运输机,安-24旅客机以及全金属滑翔机安-11, -13, -15等着名飞机。

伊柳辛设计局(伊尔)
伊柳辛设计局设计的第一架飞机是DB-3型轰炸机。它的试飞结果非常理想,性能不亚于当时其他国家的同类型产品。成机于1936年8月装备苏联空军,并曾在当年五一劳动节的活动中,在红场上空做了精采的飞行表演。 伊柳辛是从该局设计的第二架飞机——伊尔-2强击机开始闻名的。伊尔-2强机于1939年设计制造,它具有独特的射击一轰炸武器系统,能携带专门的反坦克炸弹,机身装有防护装甲。卫国战争期间,该机共生产了36,163架。后来,该局又设计了伊尔-10强击机。同时,该局仍继续进行着轰炸机的设计制造工作,并于1940年和1943年分别制成了双发远程轰炸机伊尔-4和伊尔-6,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伊尔型强击机是卫国战争中参战数量最多的飞机,在粉碎德军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苏联的《真理报》当时曾评价道:“伊柳辛的飞机不仅是航空科学的成就,而且还是重大的战术发明。”
战争后期,伊柳辛设计局开始研制喷气式轰炸机。1946年,研制的第一架喷气式轰炸机伊尔-22开始试飞,它装有四台涡轮喷气发动机。1948年,该局又设计制造了苏联第一架喷气式前线轰炸机伊尔-28,它装有两台离心式涡轮喷气发动机,采用平直上单翼,时速为900公里。以后,伊柳辛设计局又设计制造了伊尔-46和伊尔-54轰炸机。伊尔-46和伊尔-28在外形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最大航程可达5000公里,最大载弹量为6吨,时速为930公里。伊尔-54和以前的飞机区别较大,机翼后掠角为55",采用自行车式起落架。同时,第一架后掠翼喷气式强击风伊尔-40也顺利地通过了国家鉴定。但是,在伊尔-28之后,该局设计的军用机没有被投入使用;因为在战争后期,苏联政府已决定各航空设计局进行专门化生产,伊柳辛设计局被指定专门研制旅客机。
1943年,伊柳辛设计局开始了旅客机的设计工作。 1946 年,第一架旅客机伊尔-12试制成功。它装有两台 AIII-82ΦH活塞式发动机,有27~32 个客座。接着,该局又制了伊尔-14旅客机。这两种飞机的质量都很好,曾在苏联民航和空军中广泛使用,世界上先后有20多个国家购买了这两种飞机。 1947年,又一种新型旅客机伊尔-18问世。它可载客60人,起飞重量42吨,装有两台 AIII-73活塞式发动机,以时速500公里巡航时,最大航程可达6,200公里。但它没有投入批量生产,因为当肘苏联政府要求航空工业尽快向喷气式方向发展。十年之后,装有四台AH-20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伊尔-18问世,载客量为110人。这是该局的第一种装有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飞机,也是当时在苏联国内航线上使用最普遍的旅客机。

1967年9月 15日,新的大型旅客机伊尔-62投入航班飞行,这是伊柳辛设计局最成功的设计成果之一,它可以与当时美国的波音707和DC-8相媲美。该机装有四台涡轮风扇发动机,经济巡航速度为820~90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为9820公里,最大载客量186人。

❹ 俄罗斯航班在恶劣天气下依旧运行,靠的是什么

当然不可能。所以俄罗斯的飞行员必须要有很强的应付复杂气象条件能力(同理,机务管制等也得非常熟悉如何处理这些状况),仪表着陆之类简直就是基本功。加上一些俄罗斯的机场设施不佳(可能近地防撞告警里都没有这个机场的数据……),更提高了俄国机组独自处理这些状况的能力。因为不这样做的话,整个国家的航空运输业可能就要瘫痪了……所以不要吃惊俄罗斯的飞行员(不只是俄航)恶劣天气下的起降为什么这么熟练啊。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他们国家航空业对环境的适应。类似的,国泰和港龙的台风天降落能力也较一般航司要强。俄罗斯的这种具体环境甚至可以影响到客机的设计。直到1970年代末,俄罗斯生产的客机仍然会在机头装有领航员舱,以便在恶劣天气且机场设施较差的环境下为机组提供尽可能好的起降条件。比较之下,西方似乎没有哪个国家生产的客机采用过这种设计。

❺ 俄罗斯拟为宇航员配备手枪防野兽,俄罗斯为啥要挑那么荒凉的地方降落

按照道理来说,宇航员返回地球的线路都是提前设置好的,但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元素,比如说由于地球的轨道偏移等情况的发生就有可能导致返回的路线发生偏差,最终导致宇航员降落在荒凉的地方,所以有时候就会看到救援队到很远的地方去救援宇航员。

一旦发生特殊情况,比如地球轨道偏移等影响造成降落地点与实际降落地点不符时,宇航员就可以使用身边的武器在第一时间保护到自己的生命安全,直到等待救援的来临。

❻ 俄罗斯的航天科技

俄罗斯的载人航天发展目标和计划

http://tech.qq.com/a/20050926/000098.htm
俄罗斯将重新启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附图
http://jczs.sina.com.cn/2001-06-30/25502.html
前苏联一直把载人航天计划作为整个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载人航天体系,在长时间载人航天方面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前苏联在通过卫星式飞船试验掌握了生命保障和返回技术之后,于1961年4月12日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开创了载人航天时代。到1970年止,苏联共发射“东方”号,“上升”号和“联盟”号飞船16艘,借以掌握了载人飞船的设计、发射和轨道机动、交会、对接与舱外活动等基本技术,研究与试验了航天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在天上生活与工作的能力,这为后来的长时间和大规模载人航天活动奠定了基础。

从70年代起,前苏联的载人航天进入以载人航天为主体的研究、试验新阶段。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六十年代载人航天的已有成果,借助于以航天站为主体、以载人飞船和无人货船为运输手段的载人航天体系,在近地轨道上开展了频繁的载人航天活动,研究人在空间环境中长期生活与工件的能力,进行与军事、科研和国民经济有关的试验。

迄今前苏联已经发射了三代共8艘航天站,重量均为20吨左右,即第一代的“礼炮”-1到“礼炮”-5号,一次只能对接一艘飞船,第二代的“礼炮”-6至“礼炮”-7号,每次可同时与两艘飞船对接;“和平”号为第三代,可同时与6艘飞船对接,目前已形成了由“和平”号为核心舱、“量子”号天文物理舱、“联盟”-TM飞船、“进步号”货船四部分组成的轨道复合体,总重达60多吨。

为了支援“礼炮”号与“和平”号空间站,前苏联研制使用了这样几种运输系统:①载人飞船,包括60年代研制的“联盟”号和后来以它为基础改进的“联盟T”、“联盟TM”飞船,可载3名航天员及少量货物,主要用作为空间站运输往返人员,1971年4月至1987年底共发射50艘,②“进步”号小型无人货船,主要用于为航天站运输燃料、仪器设备、消耗品等,本身不返回地面,1978年1月投入使用。飞行实践证明,采用人货分运的方式更有利于人的安全和载货量。截止1987年底,共计发射33艘“进步”号货船;③重型货船,主要用于运输较重的大型货物,重约20吨,长13米,直径4米,容积50立方米,可向上运输5吨载荷,其返回可实现软着陆,把500公斤货物带回地面。1977年到1987年底共发射4艘,即“宇宙”-929、-1267、-1443、-1686号,估计这种货船尚处在研制试验阶段。

另外,前苏联也在研制发展作为航天运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航天飞机。1988年11月,已完成首次无人驾驶的大型航天飞机的飞行试验,90年代可望投入使用。据美国国防部分析,苏联还在研制一种小型航天飞机,它将作为一种机动灵活、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取代目前使用的载人飞船,支援空间站计划,从事轨道服务和军事活动。今后10年,独立后的俄罗斯试图继续在载人航天领域内发挥优势和起主导作用。

首先,俄罗斯计划继续研制“和平-2号”号轨道站。未来的轨道站的运营方案有两个,一是“和平一2”号轨道站在轨道上单独飞行;二是与美国未来的“自由”号航天站在轨道上对接联合飞行。“和平-2”号轨道站采用主桁架结构。各舱段集中在中部。太阳电池阵和太阳能收集器分别分布在两端。目前,“和平一2”号轨道站的核心舱已经研制出来。其重量为20t。其余各舱段也采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标准组件。

如果采用此方案,那么美国航天局将全权负责航天站的计划协调、系统工程组合与安全,俄罗斯将负责设计、研制和支持该计划所需要的火箭和发射工具。为此,美国航天局将在莫斯科设立常驻联络处。

即使组合航天站发展计划不能实现,俄罗斯也将为“自由”号航天站的建立提供大量的技术,其中包括提供“联盟TM号飞船作为航天站可靠的乘员飞行器和应急救生运载飞船、新的对接系统、环境控制和生命系统、空间拖船等。关于空间拖船的详细资料,俄罗斯已向美公开,对于美国这是前所未闻。它有可能代替准备用于“自由”号站的“航天公共汽车”飞行器。后者为美国一项秘密研制计划。

为了发展与“和平一2”号轨道站配套的运输飞行器,俄罗斯除继续进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研制外,还推出了一个“小型航天飞机”发展计划。该计划方案由一架小型的航天飞机和一枚小型号火箭构成,小型航天飞机类似于法国的“使神”号。“小型能源”号火箭由“能源”号火箭发展而成。有两种方一案,一种是一次性使用的,另一种是可重复使用的。它由助推级和火箭组成。推进剂采用液氧、煤油,芯级采用液氧、液氢推进,火箭的起飞重量为1050~1100t。低轨运载能力为32~34t。为了发射高轨道卫星和星际飞行器,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又配置了三面级火箭。这些火箭采用自然推进剂,可回收的助推火箭带有叠尾翼及机翼。在与芯级分离后,机翼及尾翼张开,飞回发射基地,水平降落。

俄罗斯已有数家机构开始对空天飞机进行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多种方案。1993年9月在莫斯科举办的一个航空航天展览会,推出了发展空天飞机的各种各样的设想、草图及众多的设计方案。其中以电磁发射器方案特别引人注目。采用这种电磁悬浮技术可推进一些高速运行装置或发射和回收航天飞机中不同类型的遥控可器(这些工具都是由洲际特超音速飞机运送的)。航天飞机是在洲际特超音速飞机装置的“电磁跑道”上起飞和降落的。这种电通道既能使航天飞机在起飞时加速,又能在返回时使其制动减速都是采用了磁场中运动系统相互作用的同一原理。还有一种空天飞机,也采用上述技术,但在结构上是一种单级式的可重复使用无污染的飞行器。它发射安全性高,向轨道运送或回收有效载荷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观测、研究和运输。在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的今天,美国和俄罗斯联合研制空天飞机可能性很大。一个正在酝酿中的合作方案,被称作“国际空天飞机系统”,它重27t,可运载10t有效载荷。在空中发射后空天飞机带着一个可脱扣的装有液氢、液氧和煤油的油箱,可飞到200km的高空。

从太空之旅看俄罗斯航天

莫斯科时间2001年5月6日9时41分,载有太空游客蒂托的俄罗斯"联盟"型飞船返回座舱准确、安全地降落在了哈萨克斯坦境内,历史上的首次太空旅游圆满地划上了句号。此次太空之旅创造了世界航天史和旅游史上的奇迹,向世人展示了俄罗斯的航天科技水平,及其航天商业开发取得的骄人成就,同时还显示出,未来俄美在国际空间站等航天计划上的的合作与斗争将会继续。自1961年尤里·加加林勇闯太空以来,俄载人航天业已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40年的航天科学成果的积累,创造了一个传奇般的成就--普通地球公民遨游太空。虽然蒂托也曾是一名航天专家,但其专业职务毕竟是航空航天工程师,若想成为合格的太空游客,还须经历技能和体能方面的考验。蒂托在俄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接受了专项航天训练。他先后学习了"联盟"飞船设施、国际空间站构件、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器飞行控制等有关知识,并在"星辰"号服务舱和"曙光"号功能货舱练习器上经受了锻炼。这些技能训练帮助蒂托顺利往返空间站。

今年1月蒂托曾被查处患有肺炎,并接受了两个星期的住院治疗。据俄航空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表示,在经过治疗之后,蒂托的恢复状况令人满意,训练计划的如期完成没有受到影响。事实证明,俄宇航训练技术、航天医学和太空生命保障技术,确保蒂托平安度过了8天的太空之旅。蒂托的成功显示出,俄航天科技依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蒂托的太空之旅还反映出,俄罗斯正在着力推进航天商业开发。据俄航空航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俄政府的航天预算额约为1.65亿美元。该预算额与俄航天业所需经费之间存在着较大缺口,弥补这一缺口的主要措施就是航天商业开发。在"和平"号空间站未坠毁之前,俄曾在"和平"号上成功地进行了商业开发活动,创造了年收入两千万美元的良好业绩。目前,俄正打算利用国际空间站俄属太空舱和先进的航天技术继续进行商业活动,并计划在俄所支付的国际空间站建设资金中,力求使预算外资金的比例达到30%至35%。另据俄航空航天局管理处主任古谢耶夫介绍,今年,俄有望在国际航天市场上创收约10亿美元。今后,俄将努力使这一开发的年收入达到约20亿美元。

此次蒂托的太空之旅也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宇航局一直对蒂托之旅耿耿于怀,并以"国际空间站工作受到干扰"等为理由为蒂托太空旅行计划设置重重障碍。但是在俄方的据理力争和坚决抵制下,美方的企图未获成功。5月2日美宇航局局长戈尔丁在国会听证会上宣称,蒂托的旅行使空间站的建设工作被迫中断,宇航局将因此向俄航空航天局索赔。对此,俄方国际空间站计划负责人留明指出,所谓的"国际空间站工作受到干扰"其实是美方臆造出来的借口,其目的是为了部分地抹煞俄所取得的航天商业开发成就。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的专家也表示,美国阻挠蒂托上天是出于政治目的。

俄航空航天局新闻秘书戈尔布诺夫指出,目前已有多人表示愿乘"联盟"飞船赴空间站旅游。俄将就此事同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各方协商,以解决与此相关的法律和行政问题。但是,从美国宇航局近期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围绕国际空间站商业开发等问题,美俄将面临一番激烈的唇枪舌剑。

戈尔布诺夫介绍说,在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外,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俄将继续着力开展商业航天。目前,俄罗斯正与乌克兰、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和欧洲航天局进行一系列的商业航天合作,部分合作项目将被纳入2001年至2005年俄联邦航天规划。顺利开展这些合作,将使俄航天业的生存空间逐渐扩大,俄总体航天实力的恢复将因此而充满希望。

❼ 这次神七出仓的宇航服为什么要用俄罗斯的

此次神七上天要带两套宇航服,一套是我国国产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另一套是从俄罗斯购买的“海鹰”舱外航天服。买俄罗斯的产品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够时间作第二套“飞天”了。

神七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时,身穿国产“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将出舱,另一名身穿俄制“海鹰”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在气闸舱留守。

❽ 小问题,懂军事的进。

苏-34战斗轰炸机,由着名的SU27战斗机改进而来,准确的说,是由SU27的海军型改进而来。
苏-27飞机航程远、载弹量大,具有对地攻击能力,所以,苏-27的设计者们在其诞生不久,就考虑让它跻身轰炸机行列。经过改进,苏-27“摇身一变”成为战斗轰炸机。苏-34战斗轰炸机于80年代中期开始设计,早期称为苏-27NE(战斗轰炸机),90年4月在新西伯利亚进行了首飞,西方称为苏-27IB。苏-34突出了对地攻击能力。该机装有空中加油设备,不实施空中加油的作战半径为1000千米。
苏-34飞机第一架预生产型飞机于1993年12月18日上天,目前正在茹科夫斯基试飞基地进行定型试飞。预计到2002年全部取代苏-24战斗轰炸机。苏-34飞机与苏-27飞机的区别为:
一是座舱改为并列双座,右座飞行员主要负责领航和武器操纵使用;
二是在前起落架减震支柱上安装了登机梯,方便飞行员进入座舱,便于飞机的维护,飞机运行时收入前起落架舱内;
三是机头呈宽扁平状,有三对水平翼面,增大了机翼的前缘翼根边条,为此,俄罗斯人也称苏-34为“鸭嘴兽”;
四是机头加宽,飞行员座椅后的一小块空地,设计师们充分利用,为飞行员设计了一个微型厨房和厕所,并安装有按摩设备,飞行员长时间执行飞行任务时可加餐,按摩一下消除疲劳,或在长途飞行中解决“问题”;
五是在机身下部的关键部位装有17毫米的钛合金装甲,用于对地攻击时防御地面炮火攻击。
六是装有一个大型尾锥,内装有一部后视后射雷达,用途与SU35、SU37相似,可以控制导弹向后发射。
苏-34飞机作为一种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战斗轰炸机,具有载弹量大、航程远的特点。该机的发动机为苏-35使用的先进发动机。机上可携带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电视制导炸弹、超音速反舰导弹、普通炸弹。机上装有惯性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可实现误差不超过l米的精确导航。机载雷达可保证自动进行地形跟综飞行。
苏-34首先装备俄罗斯海军航空兵,布置在“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
苏-34将替代MIG-27、SU-24战斗轰炸机等。右图是苏-34的前起落架和进入座舱使用的梯子,这种登机方法与B1等大型飞机类似。
基本技术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35000kg
战斗外挂重量:8000kg
最大速度:M1.8
最大航程:4000km(无副油箱及空中加油)
苏-34战斗轰炸机的作战特点
苏-34战斗轰炸机区别于苏-30战斗轰炸机,它是一种战略导弹攻击平台。
苏-34的一项重大改进,是克服了苏霍伊战机在航空电子设备方面逊于美式战机的弱项。苏-34装备有全新的无线电电子设备、卫星导航系统和独特的通信系统。所配备的新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具有地形跟踪/回避能力,可保障战机在任何天气和昼夜条件下打击空中和地(水)面目标。
强大的武器系统和多种攻击能力是苏-34的又一主要特色。它的固定武器为一门GSH-301型30毫米航炮,备弹180发,射速1500发/分,炮弹初速860米/秒。机上共有10个挂架,可挂带R-77型中程空空导弹、R-73型近程空空导弹,Kh-31P、Kh-59M和Kh-15PM等空地、空舰导弹,FAB-250系列制导炸弹、RBK-500型子母弹、BETAB型反跑道/混凝土炸弹、PTAB-1M型反坦克弹、ShOAB型人员杀伤弹,还有23毫米6管加特林机枪。机舱内还装有70个无线电声呐浮标的浮标箱。必要时它可挂载核弹药。它的武器门类显示它既可对地面、海面实施攻击轰炸,又可进行空中格斗。它能打击250公里外的地面或水面目标,轰炸的精确度比普通轰炸机的精确度高出4倍。它配有大功率后视空空雷达,作用距离4公里,具有后视打击本领。它可携带经改装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空射巡航导弹,可对数千公里之外的敌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苏-34有可能成为俄空军最强悍的对地攻击机。难怪俄生产商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与苏-34同类型的战斗轰炸机。
苏-34采用了AL-37FU推力矢量控制发动机,加力推力达142.2千牛,推重比为8.7。为满足长途奔袭的需要,苏-34座舱左前方设有空中加油头,经一次加油航程可达7000公里。如果再加上巡航导弹的射程,那样,苏-34就一跃成为一种令人生畏的战略导弹攻击平台。
国际传媒有关俄空军将用苏-34取代图-22M3战略轰炸机的猜测大概不会是事实。因为图-22M3载弹量远远多于苏-34;作战半径达4400公里,又是苏-34远远不及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苏-34将和图-22M3搭配使用,构成有强大威慑力的俄罗斯战略空军优势。

❾ 俄罗斯的伊尔76的特点

基本设计
伊尔-76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截面与安-124不同,基本呈圆形。机头呈尖锥形。机舱后部装有两扇蚌式大型舱门,货舱内有内置的大型伸缩装卸跳板。机头最前部为安装有大量观察窗的领航舱,其下为圆形雷达天线罩。采用全金属多梁破损安全结构悬臂式上单翼。上单翼不阻碍机舱空间,后掠角不变,1/4弦线后掠角25°。机翼包括一段中央翼板,两段内翼壁板,两段外翼壁板。副翼为静态质量平衡式,并有两段三缝后缘襟翼,共有16个扰流片。整个机翼前缘共有10段前缘缝翼。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的截面基本呈圆形,前机身有两扇舱门,后机身底部有两扇蚌壳式舱门,向下开的中间壁板可作为货桥。

动力设计
动力装置为4台索洛维耶夫设计局生产的D-301M(俄文代号:Д-30K)涡扇发动机,分别吊装在两侧内翼之下,单台推力117.6千牛。每台发动机都装有蚌壳式反推力装置。内翼和外翼前后梁之间为整体油箱,总燃油量81830升。Д-30K是前苏联索洛维也夫设计局在Д-30的基础上改型研制的前苏联第一种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尽管其编号与Д-30相近,但要大得多,两者之间没有多少通用零件。基本型Д-30KY于1974年取代HK-8-4用于伊尔-62M旅客机。Д-30KYⅡ降额到10400daN,可保持到ISA+15℃。Д-30KП推力为11770daN,可保持到ISA+15℃。1980年KП型被KПⅡ型取代,但后者推力可保持到ISA+23℃。

军用设计
军用型机尾装有炮塔,后期部分改用民用型的机尾。悬臂式全金属T型尾翼的平尾安装角可调,方向舵和每侧升降舵上都有调整片。军用型机翼下有4个外挂点,每个可挂500千克炸弹、照明弹、标志弹。伊尔-76还具有改装成飞行医院的能力。机上装有全天候昼夜起飞着陆设备,包括自动飞行操纵系统计算机和自动着陆系统计算机。机头雷达罩内装有大型气象和地面图形雷达。伊尔-76安装有电子对抗设备,包括雷达告警接收机、箔条红外诱饵发射装置、外挂电子对抗吊舱。多种伊尔-76的改进型上装有雷达瞄准的2门23mm自卫火炮。在许多民用的伊尔-76上也有这一火炮系统,这是因为苏联/俄罗斯希望民用的伊尔-76在战时也能迅速为军方所用。

起降设计
为适应粗糙的前线机场跑道,伊尔-76采用了低压起落架系统,以及能在起降阶段低速飞行时提供更大升力的前后襟翼。机内装有绞车、舱顶吊车、导轨等必备的装卸设备,方便装卸工作。采用液压可收放前三点式多轮低压轮胎起落架,共20个机轮。前起落架为两对机轮,有油气减震器,轮胎尺寸1100毫米×330毫米,向前收入机身内。两个主起落架各有4个机轮,收入机身两侧的整流罩内,收入时机轮轴绕支柱转动,使机轮轴与机身轴线平行,收入后机轮仍保持垂直且与飞行方向成90°。轮胎装有胎压调节系统,飞行中可在2.6~5.2×105帕(2.65~5.3千克/厘米2)之间调节所需要的胎压。主轮胎尺寸1300毫米×480毫米。

筹载设计
伊尔-76由于设计时的各种局限,该机的货舱宽度有限,以至于苏军主战坦克必须拆除侧裙板才能装进货舱内,这显然是较为不便的。而且该机载重也有限。这些缺点在改进型伊尔-76МФ上得到了改进。2008年1月,据俄罗斯空军负责武器装备的副总司令亚历山大·帕夫洛夫对记者宣布,经现代化改造的伊尔-76МФ军用运输机计划在2009年完成国家联合试验,并将于2010年开始装备俄罗斯空军。2010年将在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航空明星飞机制造"企业为俄罗斯空军制造第一架批产伊尔-76МФ。考虑到飞机制造周期长,生产伊尔-76МФ的预先拨款最迟不能晚于2009年。而在2010~2015年间计划向俄罗斯空军批量供应伊尔-76МФ飞机。

❿ 都说俄罗斯的运输飞机先进,都有哪些运输飞机呢

有安-22和安-30这两种最先进的运输飞机。

安-30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为什么喜欢领航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