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和俄罗斯谁对中国威胁最大
当然是日本,俄国远东只是防御,占的岛,其实都是日本先去占了后,俄国才去夺的,,俄国和中国都是大国思维,都知道互相不可能完全搞定,白白结仇,
日本就不同了,实际上八国联军时,日本出兵最多,也是唯一把俘虏用来做活体实验的,早早备战百年,就为了入侵中国,而俄国压根就没有这种念头,仅仅是各国来抢的时候,必须抢一块缓冲区来作为自己的防御,实际上英国培训日本的目的,也是在远东拖住俄国。
输出革命也是日本,,俄国自己的革命就是日本人偷袭之后怕被报复去搞的,结果天意让更强大的苏联出现了
⑵ 俄罗斯与日本经济特点不同的原因
俄罗斯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而日本面积狭小,矿产资源短缺,依赖外国进口
地理位置不同,俄罗斯位于高纬,属于欧洲国家,日本位于中纬,是岛国
⑶ 为什么俄罗斯在北方领土上态度那么强硬啊,而日本无可奈何呢
看了以上这些回答,都没有切中主题。
原因有:
1、在经济上,俄罗斯跟日本没多少贸易额,根本就不依赖日本,日本也对俄罗斯投资很少。
2、在政治上,俄罗斯地位比日本高的多,日本政治上依附于美国,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
3、民族情绪上,俄罗斯临近国内大选,政府要显得对外强势才能获得民心。
4.、军事上,俄罗斯希望重振军事力量,北方四岛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俄罗斯希望加强这些地区的均存在。
总之,日本对俄罗斯没有多少影响力,政治上日趋衰落,所以对俄罗斯也无可奈何。但是对中国,中国严重依赖日本的技术和投资,而且实际上占有钓鱼岛近30年,在国际法上占有优势地位。
⑷ 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该国工业发展的基础与日本有什么不同
1、俄罗斯工业主要是大型重工业,森林工业,军事工业,油气开发为主,分布于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以西以及远东地区。日本的工业分布集中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是电子,汽车工业,船舶工业为主。
2、造成差别的原因是因为日本国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需要大量进口,加之是个岛国,对外交通以海运为主,所以工业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日本的工业发展基础建立在原材料进口,深加工和高科技产品出口。而俄罗斯国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但人口密度小,所以以矿产地为中心,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的矿产产区。俄罗斯工业发展基础建立在丰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依赖资源的出口和重型工业的优势。
3、两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决定了工业发展基础的不同,也决定了工业发展方向的不同。
⑸ 什么是日本模式什么是俄罗斯模式
货币超发导致房价暴涨后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日本模式。日本80年代末货币超发,经济增速却在放缓,但由于日本央行的干预,日元还是升值的,导致的结果是日本房地产资产被严重高估。85-90年间,东京土地价格上涨了156%,日元对美元升值90%,也就是说东京土地的美元价值上涨了246%,被严重高估,势必要向市场均衡回归。而向市场回归有两种途径,一是日元对外贬值,二是紧缩货币使资产的本币价格下降。迫于通胀和贬值压力,日本央行选择大幅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给,保证日元汇率的基本稳定,但最终导致股市和楼市泡沫的相继破灭。
另一种是俄罗斯模式。2008年前,俄罗斯也面临货币超发的问题,M2和名义GDP增速之间的差距最高达40个百分点。过剩的流动性也导致俄罗斯楼市大涨,2004-2008年俄罗斯平均二手公寓价格上涨了267%,期间卢布对美元汇率升值了14%,资产价格也存在高估的风险。但俄罗斯选择了让汇率贬值,08-09年卢布对美元贬值幅度最高达34%,之后卢布对美元又大幅贬值,继续释放风险。俄罗斯房价在经历了暴涨后却保持了稳定,没有出现崩盘现象,但是汇率却是一贬再贬
⑹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相同点
1、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2、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3、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二、不同点
1、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
2、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3、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俄国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革命。
日本改革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⑺ 俄罗斯和日本分别采取什么人口政策
一、俄罗斯的人口政策
据统计,1991年苏联解体时,俄罗斯的人口为1.48亿,而俄现有常驻人口1.42亿。俄人口逐年减少引起俄政府的高度重视。普京在去年的国情咨文中将人口问题列为俄“最尖锐的问题”。面对人口危机,俄中央和地方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改变人口状况。所以俄罗斯人口政策的核心是鼓励多生。
普京2007年签署命令,批准了2025年前俄罗斯人口政策,要求政府达到以下两个目标:到2015年,要使俄罗斯的人口数量稳定在1.42亿~1.43亿人的水平;到2025年时,要使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增加到1.45亿人。俄罗斯人口政策还对如何降低死亡率和提高出生率开出了药方。这些药方包括提高孕妇和新生儿的福利待遇等。其中的主要着眼点是鼓励多生。政府宣扬所有的女人都有至少生3个孩子的爱国义务。俄卫生和社会发展部部长祖拉博夫表示,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口出生率,重点是直接向生育子女的家庭提供补助。
根据俄《家庭生育补助法》草案,生育第二胎或第三胎的产妇,如果没参加社会保险,她们在孩子满1岁半之前每月将获得3000卢布(1美元约合26.8卢布)的补贴。若产妇已参加社会保险,其生育补贴金额应为其工资的40%,但不得高于6000卢布。
二、日本人的人口政策
日本社会社会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人口的减少和出生率的下降将进一步加速日本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日本出生率的降低不仅提高了老龄人口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而且导致了人口的减少。日本人口于2005年首次进入负增长,2006、2007两年基本持平,2008、2009两年降低幅度增加。根据总务省发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7月,日本总人口为12745万人,同比减少10.7万人;日本人人口为12576.6万人,同比减少8.1万人。日本人口已连续六年处于人口减少状态。
年轻人连年减少,老年人持续增多,这样的结果令社会感到十分忧虑,媒体连呼日本社会老龄化非常严重。更让政府感到不安的是,日本人口总数也出现了明显的递减趋势。据《山阴新闻》报道,在高中足球鸟取县大会上,受少子化影响,共有3所高中因为学生人数不够而弃权。此外,在东京都等地区,中小学校的合并已经变成一种很平常的现象。
鉴于年轻人减少和老年人的持续增加,日本政府除设立专门机构提高出生率外,还从多方面对有孩子的家庭提供支援,如补发津贴,增设幼儿园等设施,通过制定法律让男性也积极参加育儿等。目前,政府正在讨论如何实现少子化对策税制,试图从经济上促进国民多生孩子。同时还制定了系列保障儿童权益的法规: 儿童宪章, 儿童权力宣言, 儿童权力相关条约. 从而试图提倡家家户户多生
除此以外,企业也积极配合。资生堂推出了“次世代育成支援行动计划”,减少了女性的工作时间。此外,一些厂家还开发了促进女性生育的各种新产品。如日本多科莫公司生产的手机具有可以通知女性受孕期的功能。想要怀孕的女性,只要在这种手机中输入自己的生理日期,手机就会在排卵日的前3天和当日发出两次通知。
⑻ 俄国是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与日本带有封建军事帝国主义有何区别
简单点儿说就是俄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经济最落后的,农奴制残余力量很大,封建性质很浓厚,又一直通过对外军事扩张弥补国内的不足,所以封建军事帝国主义指的是封建和军事两方面都很直观
而日本是明治维新之后,消除了各地的封建割据,已经向现代国家转型了,但骨子里还是有天皇至高无上的封建思想,加之对朝鲜、中国的侵略都是打着英美等常用的保护侨民等等口号,实行的却又霸占领土的事实,因此说日本表面已经向西方主流靠拢的同时,却又带有封建军事的性质,这也是“和魂洋才”在日本的实际运用
详细点儿的就看下面吧:
虽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在20世纪初,也继其他国家之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方面,由于1861年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俄国垄断资本同这些大量的封建残余紧密结合,错综交织。封建残余主要表现为:经济上,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贵族地主占有大部分的私有土地,广大农民继续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政治上,贵族地主把持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沙皇仍然拥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权力,对人民实行专制、野蛮的统治。另一方面,到20世纪初,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国内市场狭小,资金缺乏,工业的发展日益依赖于外国资本特别是法国的资本,经济落后,难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它为此更加需要依靠军事侵略手段,占领殖民地市场,力图通过殖民掠夺弥补其财政资本的不足。因此,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这是因为:第一,日本垄断资本具有封建性: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明治维新后,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以消灭封建残余为前提,而是同国内的封建残余势力紧密结合。由于日本政府实行保护地主的土地政策,农村中半封建的地主剥削制度不仅继续保留,而且有所发展。日本垄断资本大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并与大地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垄断资本家有的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脱胎而来,例如三井财阀的前身是江户幕府时代的钱庄三井组;有的本身兼为大地主,例如三菱财阀就占有二千多町步的土地,是日本最大的地主之一;以皇族为代表的贵族阶级,不仅继续占有大量土地,而且投资金融业,拥有巨额的股票。第二,日本垄断资本具有军事性: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欧美列强。这样,实力不足的垄断资本便与拥有极大权力的军阀集团勾结起来,大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发动侵略战争,借以加速垄断资本的发展。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这些财阀,都是在国家扶植下,靠军事工业和对外侵略战争发展起来的。他们控制的工业、运输业都直接与军事有关,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外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则使垄断资本家得到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从战争中大发横财,加速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军事化。
⑼ 什么是远东政治格局为什么叫“远东”
远东(英文:Far East;日文:极东;韩文:)是一个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的地理概念。从前一些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东南欧、非洲东北为“近东”,西亚附近为“中东”,而更远为“远东”。后来原来的中东和近东合称“中近东”。现在有时“中东”指的是“中近东”。同理,西方国家被中国古人称为“泰西”。
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区的通称。通常包括中国东部、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也就是葱岭以东的所有地区。
远东与东亚相关。在不列颠帝国时期这个词作为不列颠印度以东的统称而流行于英语中。在一战前,近东一般指奥斯曼帝国附近地区,中东指南亚和中亚的西北地区,而远东则是指环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在许多欧洲语言包括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和荷兰语中也有类似的称呼。
在东方学者的用语中,远东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个文化概念。比如它从来不会把从属于西方文化圈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家称为远东一部分,即使这些国家比很多东亚国家离欧洲更东。在这个意义上远东是从属于东方文化圈国家的统称。
二战后,西方国家对远东一词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限制,这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欧洲中心主义思想以及它与欧洲国家在亚洲的侵略殖民活动联系在一起。在经济研究中都用更精确的术语比如东亚和东南亚,或者更大范围的泛太平洋地区代替。近东和中东则合称中东,通常指以色列以及阿拉伯世界国家和地区。
⑽ 日本拿钱换岛对俄罗斯很有吸引力啊为何俄罗斯不同意啊,俄罗斯地大缺钱,日本有钱地少,各取所需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俄罗斯都不可能把北方四岛让给日本,更不用说本身的资源价值日本也买不起。日俄北方四岛之争
北方领土问题是日本与俄罗斯一直未解决的重大争端,它牵动着两国的关系,也影响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稳定。所谓“北方领土”问题,主要是指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间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个岛屿的归属问题。北方四岛在地理上属于千岛群岛,因此,俄罗斯也称其为南千岛群岛。
择捉、国后两岛是千岛群岛最南面的两个岛,齿舞和色丹两岛则是北海道的附属岛屿。四岛位于日本北海道东北,总面积为4996平方千米。不仅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且拥有丰富的资源,大陆架煤气资源储量约16亿吨,黄金储量约1867吨,银9284吨,铁2.73亿吨,硫1.17亿吨。此外,择捉岛还盛产比黄金还贵重的铼,储量高达36吨。齿舞和色丹岛虽小,但附近大陆架盛产海产品,年产量约80万吨。据统计,四岛及大陆架总资源价值达458亿美元。因此,历来深受日、俄两国的重视。
北方四岛在二次大战前为日本所有,二次大战末期苏军占领并划入苏联版图。战后,两国就这些岛屿的归属问题争执不下,致使作为两国关系基础的和平条约迄今未能签署。根据1956年苏日联合宣言,苏联同意在缔结和约后将齿舞和色丹两岛归还日本。但由于多种原因,该宣言没有得到实施。1993年,俄日两国领导人签署了表示尽快缔结和平条约和解决领土问题的东京宣言,但因双方在关键问题上意见分歧且互不相让,俄日关系一直徘徊不前。俄方坚持先缔结和平条约再解决领土问题的立场,且只考虑归还齿舞、色丹两岛;而日本的态度是,签署和平条约之前,俄必须将四岛归还日本,且要四岛一并归还。俄日领土争端严重制约着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仅从俄罗斯方面来说,北方四岛归属问题上的立场不肯松动的原因是因为北方四岛的地理位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北方四岛地处日本北海道的东北方,它东临太平洋,西濒鄂霍次克海。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北方四岛是俄罗斯所剩无几的自由出入海洋的重要通道。所谓自由出入海洋的通道,是指受气候、地理、人为等因素制约较少的进出通道。众所周知,俄罗斯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出入海洋的通道。在西方,有波罗的海通道。这一通道由于立陶宛、拉脱维亚特别是爱沙尼亚的独立,俄罗斯只剩下芬兰湾一隅的出海口,其出入波罗的海的一切行动都在芬兰湾沿岸国家的监视之下。因此,波罗的海通道的战略意义已大不如以往。在南方,有黑海、土耳其海峡通道。这一通道由于土耳其海峡掌握在土耳其人手中,该通道的出入本来就不够畅通,又由于原苏联黑海沿岸国家的独立,这一通道的战略意义大大下降。在北方,由于受北极气候的影响,这一地区的海面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无法通航。此外,即使在可以通航的季节,从俄罗斯北极地区进入太平洋也只有一条通道——白令海峡。白令海峡的一侧为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出口处横着美国的圣劳伦斯岛,稍远又有美国的阿留申群岛。因此,从俄罗斯北极地区进入太平洋并不自由。在东方,俄罗斯有经日本海出对马海峡的南下通道,有堪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出海口,有出入太平洋的千岛群岛诸通道。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出海口虽然直接面对太平洋,可以不受“人制”,但由于地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南端,加之堪察加半岛的地理条件十分复杂,因此,从俄内地没有通往此处的铁路,公路也很少,交通主要以海运和空运为主。所以,交通是限制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出海自由的最大问题。而千岛群岛,这里多海峡,出入太平洋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从气候条件上看,俄罗斯整个远东地区的众多港口到冬季多要封冻,然而,由于受日本海暖流的影响,在千岛群岛则有一些可以全年通航的天然良港。所以,比较而言,千岛群岛诸通道的出入是自由的,北方四岛通道是千岛群岛诸通道之一,比群岛其他通道更具有战略意义。第一,北方四岛通道距西伯利亚铁路最近,便于补给;第二,它离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哈巴罗夫斯克两大城市最近,离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战略基地萨哈林岛也最近;第三,由于它距日本海最近,因此,千岛群岛上的不冻港主要集中在这里。
2.北方四岛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战略要地。首先,北方四岛和千岛群岛一起构成了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重要门户,它可使俄罗斯自由出入于鄂霍次克海和太平洋之间;其次,北方四岛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牵制日本的战略要点,北方四岛在地理上十分适合于俄罗斯在远东牵制日本的战略要求,它与萨哈林岛的南端遥相呼应,给日本人上了一道“紧箍咒”;再次,北方四岛又与哈巴罗夫斯克的滨海区形成犄角之势,完全封闭了日本进入鄂霍次克海的各条通道。所以,北方四岛是俄罗斯在东方牵制日本的战略要地之一。
总之,无论是从国家利益还是从军事上讲,北方四岛都是俄罗斯的要地,所以俄罗斯是不会轻易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