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所在的城市都有哪些好吃的老字号
1。中国台湾省
中国台湾省
台湾省小吃是台湾省一系列街头食品的总称。狭义上,仅指起源于台湾省的小吃,如泡茶;一般来说,也包括台湾省和台湾省那些繁荣创新,甚至普通人发扬光大的,比如:好吃的,煎饺,煎鸡蛋,米饭,肉,面,薯仔,芝士,红烧肉,鸡肉,蜜汁烤的焖饭;最广义的定义,甚至包括台湾省流行的任何小吃,如台湾省葱油饼、臭豆腐、猪血饼等。
2。成都
成都
成都风味独特,小吃种类繁多,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喜爱。从各方面到馄饨、饺子、咸菜到凉凉、炒水果到馄饨、炒菜到炸糕,各种精致的东西都有烤,每次品尝不下200种。成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三。西安
西安
在Xi安,很多有名的小吃,比如羊肉包子、葫芦头、肉包子、凉面、包子吃猴子或者盛翔、葫芦头吃春天、肉包子吃凉面,基本都是同一帮粉丝。除了西塔巷,人回归的小吃一条街24小时营业,最有名的官塘贾三小笼包和红包菜炒肉丝饭,还有马永新黄柿子饼和其他国家的烧烤小吃。
4。重庆
重庆
魔芋、小鸭火锅山汤圆等。
5。香港
香港
香港被誉为“美食天堂”。其独特的美食区位于香港九新地区,为顾客提供中国、意大利、日本、泰国、韩国、法国、地中海、俄罗斯的美食。
6。广州。亦称CANTON
广州。亦称CANTON
广州的饮食文化闻名全国。所谓“广州菜”。广州菜有二十一道菜,特别是炒、煎、焖、炸、蒸、蒸、扣头。口感清鲜脆,细腻而不淡,鲜而不俗气,嫩而不腻,油而不腻。季节性强,夏秋争取轻重冬春。常见的广州菜有鸡片、水煮虾、乳猪、烤鸭、蛇汤、炸虾、炖海鲜、大翅人参烤虾籽等。
7。武汉
武汉
在武汉吃早餐,武汉被称为早产儿。吃早期的热干面、年糕、鱼露、李子、耙子和烧物,如糊粉陀、发糕、锅贴和饺子。
8。长沙
长沙
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色泽浓郁,油味突出,尤其是麻辣糯香鲜酸。在长沙,你可以亲自品尝正宗的湖南潮风,嗯,有点鱼翅袍,三件套鸡,脆皮鸭,昌人等。湖南等长沙的小吃,各有独特魅力,不胜枚举。
9。北京
北京
北京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可谓传奇。北京小吃在庙会或者街边集市都有卖,人们会在不经意间遇到。老北京称之为“吃菜”或“菜茶”,融合了汉、回、蒙、满等民族的美食和明清宫廷小吃及形式,种类繁多,风味独特。两三百种北京小吃,包括酒菜(如白水、酒铺、魁北克、墩子杰米的榨菜等。)、宴席小吃(如燕窝头、羊肉馅烧饼、五寿桃、包子、马蓉包子等。),以及小吃或早餐,以及晚上的各种小吃(如艾沃沃、驴打滚等。).一种发酵豆浆灌肠,最传统的特色是炸猪肝豆腐,还有豆瓣酱之类的面条。
10。上海
上海
上海是各种特色小吃的聚集地。它的味道不同于广东和香港的纯甜味,也不同于四川和重庆的麻辣味。它以美味、精致和美味而闻名。上海小吃,蒸、煮、炒、烤,品种繁多。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不算太:汤、牛肚、油。这是最受欢迎的“三大作品”之一。小吃:油煎馒头、南翔、小馄饨、油豆腐汤面、开阳、葱油薄荷饼、海棠饼、蟹壳黄、沙园、排骨年糕。
‘贰’ 圣彼得堡有买琥珀蜜蜡的百年老店吗
比国内价格贵一倍,没亲戚在矿上的话去俄罗斯和乌克兰也买不到便宜货啊。
‘叁’ 中国古代商家老字号有哪些
中华十大老字号 :
一、张一元(茶庄)
张一元茶庄由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花市大街摆设茶摊,光绪二十六年开设“张玉元”茶庄。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文卿在前门外观音寺街路南购房开设了一间门脸的店铺,取名为“张一元”茶庄。取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亦即“开市大吉、日新月异”之意。不久迁至观音寺街路北一处三间门脸的店铺营业。1912年张文卿又在大栅栏开设“张一元文记茶庄”。以“文”字表示为张文卿所开,三个茶庄以张一元文记为主。茶庄开业后,由于店址优越、经营得法,以质量上乘而声名远扬。
二、荣宝斋(笔墨纸砚)
前身是“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后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荣宝斋位于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历来是书画界人士荟集、交流和乐于来往的场所。当年鲁迅、郑振铎先生以及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大师,均常予以关注和支持数百年来,这个老店饱经沧桑。最初专营文房四宝类商品,进而自印信笺、诗笺,经销名人字画、古董文玩。清末出版的《缙绅》(官名录)、《二十四节笺》、《七十二候笺》曾名重京师。鸦片战争后,松竹斋难以维持。店主聘请广交京师名士的庄虎臣为经理,1894年,将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着名的大书法家陆润庠(清同治状元)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1950年公私合营,“荣宝斋新记”诞生。新中国五十年来,北京荣宝斋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创造并积累了难以计数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了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在这期间,北京荣宝斋在发展传统业务基础上,拓宽了经营领域和业务渠道,在山东、浙江、四川辽宁、山西、陕西、湖北、吉林等地设立了经销处,加强了国内的商业和文化活动。
三、马聚源(帽子店)
老北京时代有句顺口溜,头一句就是:头戴马聚源。马聚源是一家自产自销的帽子店。最初只是个小摊子,清嘉庆十六年,公元一八一一年,直隶马桥人马聚源,于前门外鲜鱼口中间路南,以其名开办马聚源帽店。店主马聚源极善经营,为满足各界之需,研发上自宫廷、下至百姓尽皆可戴之帽。时之京城,无论何人,皆以有其帽为荣。后经张姓官员推荐,马聚源遂为清政府做缨帽,帽店即转为专门服务于贵族官僚之‘官帽店’。清末,马聚源帽店被誉为北京帽业之首。清朝以后,马聚源改为制作瓜皮中帽与将军盔。之所以驰名于北京四九城者,乃源其制帽选料真实,唯新好用之,兼之工艺精细。其所制瓜皮帽,缨选藏牦牛尾,用藏红花做颜以着色,绸缎取南京源兴缎庄出最高档元素缎。
四、泥人张(彩塑 )
民间艺术荟萃,享有天津三绝之一的泥人张彩塑,乃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匠心独特、形神兼备。
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发展、繁荣、濒危、再发展等几个时期,几经波折,泥人张彩塑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令人万分喜爱。
五、全聚德(烤鸭店)
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全聚德人的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我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在百余年里,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已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1993年5月,中国北京全聚德集团成立。1994年6月,由全聚德集团等6家企业发起设立了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首都旅游集团、全聚德集团、新燕莎集团实施战略重组。首都旅游集团成为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005年1月,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随即,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收购了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30.91% 股权,与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并列成为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007年4月,北京着名老字号餐饮企业仿膳饭庄、丰泽园饭店、四川饭店也进入全聚德股份公司,至此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涵盖烧、烤、涮,川、鲁、宫廷、京味等多口味,汇聚京城多个餐饮老字号品牌的餐饮联合舰队。全聚德股份公司成立以来,秉承周恩来总理对全聚德“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精辟诠释,发扬“想事干事干成事,创业创新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体制、机制、营销、管理、科技、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七大创新活动,确立了充分发挥全聚德的品牌优势,走规模化、现代化和连锁化经营道路的发展战略。十几年来,以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塑造品牌形象,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加快连锁经营的拓展步伐。现已形成拥有70余家全聚德品牌成员企业,年销售烤鸭500余万只,接待宾客500多万人次,品牌价值近110亿元的餐饮集团。
六、“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着淳朴挚爱的亲情)。狗子十四岁来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肥瘦鲜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味精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5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高贵友手艺好,做事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七、同仁堂(中药行)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着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而享誉海内外。
八、内联升(鞋店)
内联升是赵廷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创办的。前店后厂自产自销。赵廷是河北省武清县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在东四牌楼一家靴鞋店学徒。学得一手好活计。他出师后,得到当时清朝官员丁将军的帮助,筹资白银万两,在东交民巷开办了内联升靴鞋店,取名内联升,内指“大内”,联升意即穿了这里的靴子就可联升三级。
内联升开业后,生意很是兴隆。文官武将,大小官员,到内联升订做、购买朝靴的人络绎不绝。它做的朝靴,选料真实,做工讲究,穿着好看舒适。当时的缎子以南京生产的黑贡缎质量最好,其特点是厚,色泽乌黑光亮,经久不起毛,但售价昂贵。内联升不怕多花钱,也专门从南京进黑贡缎。内联升制作的朝靴底厚达32层,但厚而不重;黑缎鞋面质地厚实,色泽黑亮。沾了尘土,用大绒鞋擦轻轻刷打,就又干净又闪亮。这样的朝靴穿着舒适、轻巧、走路无声,显得既稳重又气派。内联升每订做一双朝靴,都是量尺寸,试穿样子,到顾客穿着随脚舒适满意为止。连宣统皇帝在太和殿登基时穿的龙靴,都是内联升做好后送到内务府的。
赵廷善经营,他认为,要想赚大钱,就得在坐轿的人身上打主意。为此,他多方钻营,搞出了那本“履中备载”,专记王公贵族和官吏的靴鞋尺寸、样式和特殊脚形。清朝下级官员为讨好上司经常去内联升参照数据定做上司朝靴作为礼物,内联升生产的朝靴身价倍增,一双可卖白银几十两。
九、广德楼(戏园)
“广德楼”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几乎是和法国的巴黎歌剧院、意大利的斯卡拉剧院、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剧院同时建成的艺术场馆。在清·蕊珠旧史撰《京尘杂录》卷四《梦华琐簿》中,甚至将“广德楼”排在了建于明代的着名戏园"广和楼"之前,由此可见“广德楼”在京城诸多戏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十、都一处(烧麦馆)
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干隆三年(1738),创业人姓李,原籍山西。都一处烧麦馆最早是以经营烧饼、炸豆腐、烧酒的小铺,俗名“醉葫芦”,因门口挂一破酒葫芦而得名,清干隆17年(公元1752年)干隆皇帝微服私访深夜回京,到酒铺用餐,因除夕京城仅此一家还未关门。又服务热情而龙颜大悦,于是派太监赐匾取名“都一处”。干隆赐匾后,很多人都来都一处看匾,生意地甚为兴隆,经营酒类由白酒佛手露发展到五加皮、茵酒、黄酒、蒸酒等;菜肴也由凉菜发展为数十种炒菜,面食有烧麦、炸三角、饺子、馅饼等。 1956年公私合营后,店址从鲜鱼口南边,迁到了鲜鱼口以北的宽大新址。营业面积扩大到200多平方米,每天可接待二三千人次。现在干隆皇帝亲笔题写的"都一处"虎头匾挂在店堂正中,门口挂的是郭沫若写的豪放、刚健的"都一处"三个大字。1996年都一处进行了改建和装修,1998年8月18日重张开业,新开业的都一处内设三个大厅和一个外宾餐厅。一楼以普通烧麦为主,二三楼经营中高档烧麦和山东风味炒菜,都一处烧麦不仅用料精细,做工精湛,而且具有鲜香爽口,醇面不腻等特点,并曾经荣获商业部“金鼎奖”和“中华名小吃”等光荣称号。
‘肆’ 上海滩老字号有哪些 经营什么
"德兴馆" 是海帮菜的发祥地,创于清光绪4年(1878年)。"德兴馆" 的 着名菜肴"虾子大乌参"被誉为"天下第一参",其乌参油光发亮,酥烂味美,一时间便成为风靡沪上的佳肴。(还有焖蹄面,小笼包,八宝辣酱很有名)
“杏花楼”创建于清代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广东人“胜仔”开的甜品店,到如今颇具规模,享誉申城的粤菜名家。(杏花楼月饼很好吃,还很大,哈哈,青团也好吃)
老正兴是我国饮食行业中久负盛名的老字号饭店,它清代起源于上海,约创建于同治年间。三十年代,南京夫子庙一带餐馆纷杂,打“老正兴”字号的就有三家。
老半斋是上海有名的老字号,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开业,原设于汉口路湖北路口,民国初年迁至汉口路浙江路口,由开设银行的几位扬州人创办,原名半斋总会,后改为半斋菜馆,因对门又开了一家新半斋菜馆,于是又改名为“老半斋酒楼”,以经营镇扬风味菜为特色,主要名菜有水晶肴肉,煮干丝,白汁回鱼,清蒸刀鱼,清炖蟹粉狮子头等。
哈尔滨食品厂(淮海中路店)在上海市淮海中路603号,靠近成都南路(用鼻子可以找到,呵呵),始创于1936年,国营糕点店,过去以俄罗斯传统点心为特色,特色糕点有:蝴蝶酥、杏仁排、花生排、巧克力拉花曲奇、杏桃排等,一走到商店,就闻到香味。
1936年,绿杨邨酒家开门迎客,曾是上海滩做淮扬菜的头块牌子,一时风光无两。
80年代,绿杨邨顺应时代开出外卖部,专供价廉物美的特色淮扬点心,开辟了一片美味新天地。
老牌上海西点凯司令,就是在色戒中王佳芝和易先生约会的那家咖啡馆。栗子蛋糕绝对称得上是凯司令的当家花旦,实实在在的栗蓉外面裱着厚厚的鲜奶。
光明村大酒家是淮海路上的老字号名店。一楼的外卖窗口供应各式自制的点心、糕团与熟菜、卤味,常年都排着长队;二楼主要供应各种中式传统小吃点心;三楼与四楼主要供应各类家常炒菜。餐厅包房中西风格各异,透明的玻璃房子,环境整洁、典雅。以特色寿筵、书法婚宴、书法助兴为文化服务特色,办喜宴时,主桌会铺上大红桌布,配上不同的餐具。服务方面有个亮点——他们的老板和一个搭档会一起来祝寿,并当场写一幅字送给寿星,满特别的!该店自2000年到现在已有多位百岁以上老人在该村祝贺,每桌还赠送字画一幅。特色服务:有最低消费,是老字号,订座服务,可以刷卡,不能自带酒水,有停车位,提供在线菜单,有包厢,有下午茶,提供早餐,有送餐,有酒精饮料。(必吃鲜肉月饼)
老大昌(上海打浦路店)以生产面包,西点,月饼而闻名,是一家有着八十七年悠久历史的老字号国有品牌企业,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市,区老字号品牌发展规划。(必吃哈斗)
王家沙初创于1945年,因该地段名“王家厍”,且沪语中“沙”与“厍”同音,遂取名王家沙。老字号的王家沙点心在沪上享有美誉。(必吃蟹粉汤圆)
盛兴点心店在顺昌路上开了八十多年了,绝对可以称得上魔都的老字号。(必吃汤圆馄饨)
上海静安面包房有限公司1985年9月成立,是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的法式面包房,为锦江国际集团旗下成员企业。(法式长棍面包走起)
1986年,中英合作的红宝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必吃奶油小方)
杜六房的前身始创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第一家熟食店开设在重庆北路114号。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公私合营,划入静安区副食品公司。(油爆虾和酱汁肉走起,熏鱼酱鸭)
太多了,你可以看下帖子,还有图的。正宗!经典!上海最正宗的23家老字号!
‘伍’ 秋林里道斯的企业简介
前身系哈尔滨秋林糖果(肉灌制品)厂,始建于1900年,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知名企业,主要生产肉灌制品、熏酱卤制品、糖果、冰制品、奶制品等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其中主导产品“秋林·里道斯”红肠,以其完美的欧式风味成为闻名遐迩的特色食品。此外,“秋林·巧克力酒芯糖”“秋林·大虾糖”等传统风味糖果始终保持俄罗斯传统工艺和特色,久负盛名,畅销不衰。几年来企业荣获多项殊荣:中国市场品牌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秋林里道斯”系列红肠为“中国驰名品牌”;“秋林”商标被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黑龙江省着名商标”;“秋林里道斯”红肠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龙江总工会授予企业“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特产协会授予秋林里道斯红肠“中国知名特产”;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价企业为“AAA”级信用企业。
企业适时高速产业结构,相继建成了万米绿色养猪基地、秋林放心肉生猪屠宰基地及遍布全市的里道斯食品专卖店,初步形成了供、产、销一条龙的立体化产业结构。其中,生猪屠宰基地被市政府确定为我市放心肉基地,确保了“道里斯”肉食品原料肉的质量。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秋林里道斯走过近百年历程,秉承“用质量塑造形象、用创新拓展前程”的企业宗旨,信守“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的经营理念,一如既往地为消费者提供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打造百年老字号,彰显秋林里道斯。
‘陆’ 圣彼得堡有买琥珀蜜蜡的百年老店吗
有几个固定的牌子 不过不建议购买
现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明面上的商场 已经把价格提的很高了 专门针对中国旅游团
反而是从一些渠道商那里买的 要比商场中的便宜很多很多!!
‘柒’ 你们知道俄罗斯的传统家常饮料克瓦斯吗
俄罗斯人吃啥?择其要者,有面包、牛奶、薯仔、奶酪和香肠——“五大领袖”,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四大金刚”,以及黑面包、伏特加、鱼子酱——“三剑客”。
早在解放前,上海人就把纺锤形的咸面包叫做“罗宋(俄罗斯)面包”。到了俄罗斯,才知道味道多样、外形花哨的甜面包是当茶点的,只有微咸的“罗宋面包”才是当地餐餐不离、百吃不腻的“主食”。用这里出产的“硬小麦”和“强小麦”做出的面包非常筋道,干了也不掉渣。至于牛奶,更是俄罗斯人的最爱。俄罗斯的牛奶消费量接近人均每天1升,早在上上世纪,这里就把用白水而不是牛奶熬粥视为赤贫的标志。
赫鲁晓夫曾把共产主义简化为“薯仔烧牛肉”,可见俄罗斯人对薯仔的钟爱。苏联时期的外交部发言人曾引用过一句俗话:发言越短越好,香肠越长越好。足见他们对香肠的深情。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有一则寓言,说的是狐狸诱乌鸦张嘴,骗走了乌鸦口中的奶酪。由此可见,俄国人把奶酪当做美食的代名词。
如今在莫斯科,从法国的绿菜花到中国菜,从土耳其的西葫芦到西班牙的柿子椒,什么蔬菜都能买到,但是价格最低、味道最正的依然是当地产的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用这“四大金刚”加牛肉做红菜汤,滋味醇厚,鲜香无比,喝了通体舒泰。
黑面包、伏特加和鱼子酱
从某种程度上说,饮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朴素实诚,其传统饮食简单粗豪。俄罗斯人早先在饮食上要求不高——量大、油重、热乎就行,黑面包加白菜汤符合这三项标准。干体力活的壮汉一顿要吃掉两三磅面包,而干硬粗粝的面包要就着大量油乎乎的白菜汤才能下咽。
俄罗斯的黑面包外皮粗硬、口味酸咸、色如高梁面窝头。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这是粗劣食品,一度曾把它看做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有力证据。
其实,黑面包既顶饱又有营养,还易于消化,对肠胃极有益,尤其适于配鱼肉等荤菜。这是因为,黑面包发酵用的酒母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数百年前的俄罗斯人是凭经验悟得这一道理的。从13世纪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到现在,俄军士兵的主要食粮一直是黑面包。
最好吃的是农村里用老祖宗传下的方法烤成的面包,足有小脸盆大的面包坯送进温度均匀的俄式炉炕里文火焖烤,出炉时敲敲面包底部,梆梆响的才是上品。旧时俄国农村里一次就做出够吃一星期的面包,这是因为做面包挺费事,光和面和发酵就要近两天。一大缸面,用手和不得劲,干脆把脚丫子洗净了,跳进去踹。
伏特加酒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又一写照。伏特加的直接词义是“可爱的水”,俄罗斯人对它情有独钟。儿童妇女也统计在内,这里人均每天消费100克。伏特加一般是40度,与白兰地和威士忌一起,同为世界三大烈酒。不过,同威士忌在饭前加冰块苏打水浅尝辄止、白兰地在餐后细品慢啜相比,俄罗斯人喝伏特加要豪放得多,哪怕是满满一大杯也“一口闷”。伏特加在冰镇后口味更佳,就着咸鲱鱼或黑鱼子酱喝当然好,但贪杯者无需任何下酒菜,喝一杯酒闻一下黑面包足矣。
欧洲人视鱼子酱为上等美食,其中又以俄罗斯产的为上品。鱼子酱有灰(明太鱼)、红(鲑鱼)和黑(鲟鱼)三种。灰的口味重,红的太腥,黑的最妙。即使在50年代,黑鱼子酱产量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对俄罗斯人来说,吃一片抹黑鱼子酱油和黄油的面包也是难得的享受。
俄菜的丰富多样特别体现在凉菜上,酸黄瓜之类的腌渍菜、色拉、香肠、奶酪、鱼冻……一次家宴往往要上近十个品种的凉菜。晚餐通常不上汤,凉菜后就是正菜,一般是烧烤的鸡鸭鱼肉。
正菜吃过,主妇就撤去刀叉和菜盘,端出自制的大蛋糕或甜馅饼,以及果酱、巧克力、水果和冰淇淋,沏上一壶浓茶,就是一通闲聊。什么美国导弹、日本武士道、中国改革开放……有时主人会弹起吉他,客人很自然地分成多声部,合唱俄罗斯歌曲……对俄国人来说,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借机会同朋友交往。
俄菜本来很简单,俗话说,白菜汤,燕麦粥,俄国人的家常菜。但是,俄国人“从善如流”,不论是中国饺子、德国香肠、英国牛排,还是鞑靼羊肉趾、乌克兰红菜汤、汽车奥利维耶色拉……不断引进的外国菜点,最后都成了俄菜一族。俄罗斯的餐具原先也很简单,每人右手握一把大木勺,左手拿一大片面包兼作餐盘。从西欧传来的杯盘刀叉是19世纪才进入普通家庭的。早先农家吃饭,家长坐在长餐桌的一端,主妇端上一大盆白菜汤和加黄油的燕麦粥放在中间,坐在长桌另一端,老人和子女坐在长桌两旁。每个人舀汤后用面包接着送到口中。只有一家之主舀汤后,家庭其余成员才可轮流动手,要是有个孩子“越位”或是连舀两勺汤,老爸就用木勺在他脑门上敲一下,以儆效尤。
上个世纪80年代,麦当劳等洋快餐随着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进入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家麦当劳门前慕名而来的顾客排起数百米的长龙……如今,北京烤鸭、日本料理、韩国烧烤、土耳其大饼卷肉都在莫斯科安家落户。当然,价格最合理、口味最纯正的还是俄菜。
尽管俄罗斯人与欧美居民一样,以奶油,肉类等高脂、高热量荤食为主体的饮食内容,但是,他们同时饮用大量牛奶及其制品,并且每天均要喝茶,这对降低血脂、减肥、防止心脑血管硬化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国家尽管以素为主,便脑血管、高血脂者比例甚高。可能与少吃奶类制品,喝茶也不普遍有关。 俄式饮食,菜肴还是比较丰富,而且制作简便,用在吃饭上的时间不长,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日,也可供我们借鉴。
馅饼,在俄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每逢重要节日、新年、洗礼、生日、命名日、婚礼以及葬礼,馅饼作为一道重要的菜肴,都是必不可少的。
俄式馅饼有着“太阳”、“伟大节日”、“丰收”、“孩子健康”和“婚姻幸福”等多种含义,俄国古谚语中说道:俄国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馅饼。
在俄罗斯,馅饼不仅制作方法多样,更有在馅饼用料、形状等多方面的差异。
俄式馅饼属于酵母发酵类馅饼,并依据使用原料的不同,将馅饼分为:黄米类、荞麦米类和面类馅饼。俄式馅饼的形状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圆形馅饼外还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比萨式露馅形、半露馅形、封闭形等等。馅饼的命名也很有趣,如:以人名命名的有“古里耶夫斯基饼”;以用途命名的有“婚礼馅饼”;还有以馅心命名的“卷心菜大馅饼”、“果酱大馅饼”、“奶渣饼”……多数薄煎饼在食用时配以蜂蜜、草莓甜酱等,还有的馅饼可配西红柿、黄瓜一起食用。
在饮用VODKA或馈赠亲友时,馅饼都是理想的佐餐食品或礼物。当家中的小孩吵架时,妈妈就要做一个大馅饼让大家分吃,这意味着“和好如初”。俄罗斯还有一种馅饼名为“婚礼馅饼”,它有着非常有趣的制作方法,并代表了一个特殊的俄罗斯风俗。
当一对俄罗斯青年准备结婚时,在婚礼当天除了要制作各种佳肴宴请宾客外,男女双方还要做一种传统的馅饼——由薄煎饼加几种馅层层垒叠而成。而最特别的是这种馅饼的盖。在制作馅饼盖时,夫妻两家制作的花纹会有所不同:丈夫家的馅饼花纹要制成小人形,表示“人丁兴旺”,而妻子一方的花纹要以鲜花为主,象征美丽、忠诚。瞧,看似简单的馅饼却饱含了深深的祝福……
俄罗斯人的传统清凉饮料——克瓦斯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饮料。中国人推崇茶,德国人和捷克人热爱啤酒,美国人喜欢可口可乐,法国人愿喝苹果酒和柠檬水,意大利人偏好橘汁。俄罗斯人的民族饮料则是克瓦斯。
克瓦斯,深深的颜色,酸酸甜甜,散发出新鲜黑麦面包的香味,是不含酒精的饮料之一。克瓦斯在俄罗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流行。古时,人们就知道,它很解渴,能有效地恢复体力,使人精力充沛,还能帮助消化。
传统的克瓦斯是用麦芽(黑麦芽和大麦芽)、黑麦粉、糖和薄荷做的,现在用面包,还有水果克瓦斯——用苹果、柠檬、红莓果等。
郎中和医生学者都想弄明白,为什么克瓦斯有利于健康。有人说是禾本作物起作用,有人觉得是做面包时放的酵母,有一些人则认为是做克瓦斯添加的东西,争论至今没有停止。看来,还是那些认为克瓦斯的所有成分都在起效是对的,它的成分有:酵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有机酸、各种维生素、酶、矿物质。
在过去,俄罗斯人一天也离不开克瓦斯。在工作时、下班后、饭前饭后都要饮用。难怪它的做法在西欧引起了好多国家的兴趣。1975年在南斯拉夫的国际比赛上,来自莫斯科的克瓦斯得了18分,而着名的可口可乐只得了9.8分。
‘捌’ 狗不理包子遭差评,还有哪些名不符实的老字号
百年老字号名不副实的太多了,天津狗不理包子, 上海城隍庙小笼包,北京烤鸭,老北京炸酱面,上海梨膏糖,每个食品都是外地人听说到那里不得不吃,结果尝试以后,纷纷喊上当了。
一,天津狗不理包子
近日,天津狗不理包子因为报警抓给差评的顾客而登上微博热搜,百年老字号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竟是以这种负面的形象,真是让人贻笑大方。据说当时顾客评价:“包子皮厚,肥肉多”店家就说顾客破口大骂,污蔑店家,事后登上微博的时候,狗不理包子品牌发布声明撇清关系,说分店严重违反加盟协约,然后乘机把北京最后一家分店给关了。除去服务态度这一块,狗不理包子的质量也是真的不过关,这个老字号的食品也是比较迷惑的,大老远跑去品尝糖本就显得不太必要,主要这个糖还和家里的糖味道没差别,甚至更差。
所以有时候去一些老字号品尝美食也不太值得,不如多去当地的小摊逛逛,反而能收获更多好吃的特色美食。
‘玖’ 问一下,哈尔滨哪家俄罗斯西餐厅比较正宗且价格公道
嗯 华梅的西餐还是保留了俄式西餐的传统~~~~~我想说的是,到“哈馆网”看看,那里有哈尔滨各大餐馆,包括西餐厅的菜单,当然也有华梅的,还有环境还菜品的图片和网友的分享体验,很不错的
‘拾’ 满洲里俄式西餐厅,老字号最好。俄罗斯人最认可的当地餐厅,针对国内游客的西餐厅就不要介绍了。多谢。
大众点评网上看到的,希望对你有用,斑竹要不吝加分呀。
满洲里国际饭店,当地人都管国际饭店叫国旅,是满洲里最老、最国际化的老店。据说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建国前去苏联,都住这,当时也是各国间谍林立的地方,金发碧眼、中国人、外国人、达官贵人、情报贩子集散地,地位相当于香港的半岛酒店,是满洲资格最老的饭店,2000年以后在原址又重新翻新扩建,一楼、二楼是餐厅、包间等,楼上是住宿。当然来满洲里想吃最正宗的俄罗斯西餐,也只有在这了,不是满洲里大街上林林立立的西餐厅可比的。
因为是老店,价格公道,分量大,味道那是最地道的俄罗斯西餐了。俄罗斯人最喜欢去那,想想也是,这几年,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价格高了,俄罗斯人也承受不起。俄罗斯人跟中国人一样,认老字号,几十年了,来中国,都是住这。我们周三,周四在这住,好家呼,整个饭店,几乎全是俄罗斯人,楼上,楼下走着,好是壮观,感觉是在俄罗斯酒店。
我们去满洲里公干,当地朋友招待我们,决定在满洲里国际饭店一楼的VIP舒适地带西餐厅就餐,去之前说是在满洲里所有西餐厅中,俄罗斯人最多,也最喜欢去的西餐厅。憋着一股劲,要尝尝最正宗的俄罗斯西餐,一进去,愣住了,满屋子都是俄罗斯人,拿着酒杯到处找人喝酒。我感觉足有300-400人。放的也是俄罗斯音乐,有很悠长抒情的,也有类似摇滚的,俄罗斯美女帅男一个个跟着音乐摇啊摇。让人一时间不知自己身居何处,再一次感觉不是在中国,是在俄罗斯。到了满洲里,总时不时的有种时空、地域错乱的感觉,不是国内。
在北京,我们也吃西餐,这么地道的俄罗斯西餐,第一次吃到,价格也不贵,在北京吃这一顿,价格肯定翻番了。点的都是特色菜,我们这一顿,喝着从俄罗斯运过来的伏特加酒和饮料,人均100元还没到。吃到很晚,满嘴喷香,心满意足地出来,恍然间回到中国,一门之隔,感觉两个世界,两个国度。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果然是边疆城市,内地没有这种景象,北京也有俄罗斯人集中的地方,西餐厅如老莫餐厅,那是改革开放前,北京人唯一可以正了八经吃西餐的地方,但都没有这种氛围。这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满洲里小城,很美,很有特色。想念国旅西餐厅的西餐、沙拉和美酒。想念满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