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罗斯为什么要攻打格鲁吉亚呀
第一、历史问题。俄罗斯历史上经过残酷而且长时间的战争,才征服了整个高加索地区。苏联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划分成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高加索山以北称为北高加索,划归俄罗斯联邦。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奥塞梯。苏联根据高加索山把北奥塞梯划归俄罗斯,南奥塞梯划归格鲁吉亚。这样奥塞梯被人为一分为二,埋下隐患。
格鲁吉亚在苏联时期分离主义倾向一直非常严重。斯大林虽然是格鲁吉亚人,也一直在格鲁吉亚进行严厉镇压。苏联解体的时候,格鲁吉亚就是一只带头羊。苏联解体以后,格鲁吉亚一直非常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特别是车臣。格鲁吉亚一直是车臣获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
第二、科索沃独立。俄罗斯一直强烈反对独立的科索沃,在美欧一些国家的支持下,2008年初宣布独立,欧美立即承认其独立,把联合国反对的分裂变成了正义的独立。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摇篮,但却被美国绕过联合国先攻击后"霸占"然后直接支持使其独立!独立极大的伤害了同为斯拉夫民族的俄罗斯的文化和民族情感,感觉恍如被扇了一记耳光,此恨在心,却无奈难报。
第三、北约东扩。北约近年加紧扩张,形成对俄罗斯包围和威胁,特别是吸收独联体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议题上,让俄罗斯受到强大的压力!近来又传出美国准备吸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组织的消息,以及格鲁吉亚的亲美政权的迫切希望加入北约投入美国怀抱的做法,让俄罗斯忍无可忍!
第四、资源问题。格鲁吉亚地处里海石油和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位于俄罗斯、伊朗和蕴藏丰富石油的里海,一条可以绕过俄、伊的输油管可以直接到达欧洲,里海石油最终将可能像今天的中东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地缘战略特点,使格鲁吉亚成为美国和欧洲俄罗斯的焦点热点。
第五、南奥塞梯独立问题!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1992年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摘自网络
㈡ 俄土分别支持亚和阿,两大国会在南高加索形成新的战场吗
不会,土耳其还不至于在亚美尼亚这一带,和俄罗斯打仗。埃尔多安没有那么傻!
这次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爆发的战事,是它们长期边境领土争端引起的。作为似乎是整个伊斯兰世界新主人的土耳其,经常会趁机揽起救世主的差事。因此,他们一出手就指责亚美尼亚,甚至做出对于阿塞拜疆全力支持的保证,这不是火上浇油嘛!没有一点对地区矛盾合理解决的好处,很不应该。
这次战事,应该是阿塞拜疆主动发动。毕竟,纳卡地区一直是它们自认为自己国土,如今成了独立单位,当然要找个机会收回。但对方亚美尼亚也不是没有合理依据。因为那是苏联时期划分给阿方,一直是亚美尼亚人祖传家园。苏联解体后,理应回归自家。
所以一直独立出去,只是没有和亚方合并。但早就不归阿方管了!如今,经过长期准备,阿塞拜疆准备一举拿下这一地区。但真打起来,很难说是什么情况了。目前看,双方互有攻防,形成拉锯战了。但阿军原来的进攻目标,都没有实现,基本上还是在纳卡外围打转,攻不进去。这样,战事长期化后,再打就没有可能。甚至很可能会被对方反击,反而丧失更多领土。
据说土耳其派出军队和武装支援阿方,但双方(阿方土方)都否认。应该说现在阶段还不至于,因为阿方是进攻方,现在就靠土耳其支援部队打前锋,那么后期一旦失利,靠 什么维护自己领土呢?所以,很可能真的亚方大反攻的时候,土耳其军会出动增援。
战事打起来,最倒霉的就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了。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消耗。特别是,为了战胜对方,不得不出下策,依靠别国来谋求胜利。这和借高利贷做生意道理一样。无论结果如何,人家外部介入方才是最大赢家。失败和损失的都是这两个国家。希望他们认清形势,趁现在还没有太恶化,赶快停手。
㈢ 阿塞拜疆和俄罗斯关系怎么样
不好。是最先脱离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
㈣ 阿塞拜疆是被俄国抢去的伊朗故土,独立以后为什么没有选择回归伊朗
阿塞拜疆为什么要回归故土伊朗呢?既然人家阿塞拜疆好不容易的独立了,好不容易的当家做主了,为什么还要回归伊朗,再成为伊朗的一个行政区呢!要知道对于阿塞拜疆的领导来说,一个行政区的长官和一个国家元首的差距真的是太大了。所以,即使以前阿塞拜疆属于伊朗,但是如果独立之后的生活越来越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回到过去呢。
独立后的阿塞拜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所以他们也没有心思回归伊朗了。阿塞拜疆所处的那片土地,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阿塞拜疆光是依靠出口那些资源就实现了富强。而伊朗被美国进行了制裁,而且还有许多的国家对其进行了限制,日子是相对的不好过。所以,阿塞拜疆也不太可能去回归伊朗对其进行扶贫。
㈤ 纳卡地区再度爆发冲突,阿塞拜疆虽与俄罗斯产生冲突,它有什么表现
纳卡地区再出争议,阿塞拜疆为“耍无赖”,甚至还和俄罗斯翻脸。众所周知,亚美尼拉和阿塞拜疆的战争已落下帷幕,从俄罗斯主导的纳卡问题协议来看,加美尼亚应及时从那纳卡撤出,交出自己得到的纳卡领土。在这点上,亚美尼亚做得还是不错的。截止至目前为止,已经将多个城市全部都交还给阿塞拜疆接管,但在金矿方面双方却迟迟没能达成一致。
在争夺金矿归属权这个问题上,阿塞拜疆显得是寸步不让,多次和这处金矿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随后阿塞拜疆方面还遭遇了亚美尼亚领导的反抗行为,甚至爆发了枪战。俄罗斯维和部队到达那时,制止双方的行为,对那些“上头”的阿塞拜疆士兵进行驱赶。本来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可阿塞拜疆这次面对俄罗斯这个不可敌的强敌时却是寸步不让,甚至还和俄罗斯维和部队间爆发了“全武行”。虽然没动枪,但还是使纳卡的气氛变得非常焦灼,据说在俄罗斯发出警告后,阿塞拜疆现在已经撤出俄罗斯所画的红线,化解了双方的矛盾和冲突。
㈥ 塞尔维亚和阿塞拜疆为什么打仗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这两个国家打仗的主要原因还是领土之争,冲突主要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简称纳卡)的归属问题,为这个问题两国已经断断续续打了30多年的仗,但其祸根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埋下。
自“十月革命”苏联成立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对于纳卡的归属问题一直争吵不休,先是苏联高加索局将纳卡划分给新成立的亚美尼亚,后有收回之前的决议,把纳卡又分给阿塞拜疆作为奖赏,但这个地方94%人口是亚美尼亚人,这导致了日后的剧烈的冲突,让两国人民饱受战火之乱。
在苏联强盛时期,两国尚且能够被强力压制住,谁也不敢乱动,但临近苏联解体前,也就是1988年,两国矛盾终于爆发。起因是阿塞拜疆试图将纳卡地区全面“阿塞拜疆化”,不断增加纳卡的阿塞拜疆人数量,同时减少亚美尼亚人口,至1988年,纳卡的亚美尼亚人口已递减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当地亚美尼亚领导人抱怨当地学校既没有亚美尼亚语教科书,电视上也没有亚美尼亚语节目 ,提出决议将纳卡地区并入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认为这是无理要求,戈尔巴乔夫也发表声明表示不同意,但此时的苏联已经是力不从心,虽然排来部队试图调停,但两国根本就不听从。亚美尼亚族和阿塞拜疆族居民之间在纳卡、苏姆盖特市、巴库等地区爆发了剧烈的冲突,造成了很大伤亡。
两国人民深受其害,阿塞拜疆的大部分亚美尼亚人被迫逃回亚美尼亚,大部分亚美尼亚的阿塞拜疆人也被迫返回阿塞拜疆。
两国独立之后,纷纷组建了自己的军队,纳卡地区也组建了亚美尼亚人的军队,冲突越来越激烈,断断续续地不停发生小规模战争,但纳卡却牢牢地被纳卡军队控制住。
国际组织多次调停,但都没有什么效果,三方都拒绝首先让步。阿塞拜疆认为,要讨论纳卡地区的最终地位,亚美尼亚必须从所有占领区撤军;亚美尼亚则坚持,先对纳卡地区地位达成共识,然后才能撤军;纳卡当局则要求先获得正式承认,再开展进一步谈判。
纳卡军队在亚美尼亚的支援下不仅击退了阿塞拜疆的无数次进攻,而且进一步占领了纳卡周围原属阿塞拜疆的7块地区,这些地区加起来占原阿塞拜疆领土的13.4%。面对不利战局,阿塞拜疆被迫承认纳卡当局为谈判方,从而开启了直接谈判进程,1994年5月,在俄罗斯的调解下,阿塞拜疆、纳卡和亚美尼亚在比什凯克签署了停火协定。
之后纳卡地区维持了短暂的和平,从2016年起又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再到如今两国爆发惨烈的冲突,根本的原因还是领土归属的问题以及大国之间博弈的问题。
㈦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小国的悲剧在于他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成为大国角力的棋子。亚美尼亚背后的是俄罗斯,格鲁吉亚背后的是土耳其。
这场冲突背后的国家是土耳其,土耳其国内,经济增长乏力,2020年以来,土耳其的货币里拉已经贬值近30%。土耳其的产业链,在国际分工中,既不完备,也不处在价值链的高处,也就是说,不能和意大利一样,靠着贴牌维持国内经济。
只能靠对外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
之前是在叙利亚跟俄罗斯掰手腕,但是被俄罗斯和叙利亚猛攻,碰到了硬茬,踢不动。
亚美尼亚肯定不会自己坐以待毙,就马上全部动员全部兵力捍卫国家。
㈧ 自苏联解体以后,阿塞拜疆与俄罗斯的关系为何越来越僵
因为阿塞拜疆在外交上逐渐靠近西方国家,作为邻国的俄罗斯自然不喜欢旁边有一个西方国家的盟友,所以两国的关系渐渐疏远。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不管是指小家,还是说国家都是这样。例如,我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就是这样。作为邻国,两国的关系非常好,在多个领域都进行了密切的合作。我国的游客去巴基斯坦,也会得到巴基斯坦人民的热情款待。但今天要说的这两个国家却是另一种情况。
第三点,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要谋求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展开多边外交政策。这就使得阿塞拜疆极力想要摆脱刻在身上的苏联痕迹,所以他积极地同西方国家互动,加入多个国际性质的组织,这自然不会受到俄罗斯的欢迎。
㈨ 俄罗斯为什么要打别的国家
北约的东扩,使俄罗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攻打格鲁吉亚,可以给乌克兰等和格鲁吉亚走一条道路的前苏联国家,给北约,给西方一个警告,警告它们,俄罗斯已经有决心,也有能力对自己感觉到的威胁做出反击。通过此次行动,树立俄罗斯失去的前苏联的国际权威。
自今年8月1日以来,双方交火事件不断,该地区局势骤然恶化。目前俄罗斯一支装甲部队正在进入茨欣瓦利市,局势十分危险.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8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联邦安全会议紧急会议上说,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的“侵略”行径是对国际法的严重践踏,俄罗斯不会让杀害本国同胞的兇手逍遥法外。他说,目前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冲突正造成和平民众的伤亡,其中大部分是俄罗斯公民。他强调,“根据宪法和联邦法律,作为俄罗斯联邦总统,我有责任捍卫本国公民的生命和尊严,无论他们身处何地。”
任何一方一旦稍不克制,就会使冲突升级.
㈩ 俄格大战为什么爆发
自苏东巨变之后,俄罗斯军事力量便很少再有用武之地,如果说两次车臣战争仅仅是俄罗斯联邦在国内维护领土完整的正义之举,空降贝尔格拉德只是一次作秀话。此次,俄罗斯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强势介入,可谓是动真格了。
围绕着这一问题,作为看客必然会心存不少疑问,到底是格鲁吉亚选择了俄罗斯,还是俄罗斯选择了格鲁吉亚,如果是俄罗斯选择格鲁吉亚,那么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格鲁吉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独立以来,国内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经济的原因,而是如何为何国家领土完整的问题。以往无论是阿扎尔、阿布哈兹还是南奥塞梯,在选择自治还是谋求独立上,都保持着相应的克制。俄罗斯与他们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一些时候还是会选择倾向格鲁吉亚,以保持某种他所愿看到的平衡关系。
好景不长,2003年格鲁吉亚国内爆发震惊世界的“玫瑰革命”,原本比较“老实”谢瓦尔德纳泽政府被推翻,素以有深厚美国背景的萨卡什维利上台。“玫瑰革命”的爆发,不仅成为了俄格关系的风向标,同样影响着默默无闻的高加索地区,乃至更大的范围。
经过普京总统八年调养,俄罗斯正在逐渐的恢复自己的信心,即使相比苏联时代有之十万八千里的差距,但是他的确一直在强大着。
俄罗斯的逐渐复苏,受到了美国与欧洲的密切关注,围绕东欧展开的俄美反导争端便是此一缩影。经过若干回合的斗智斗勇,俄美欧在反导争端上仍旧是僵硬的对峙着,即没有让美欧占到绝对优势,也没使俄罗斯稍有缓歇之地。
作为美国与欧洲的小伙伴,格鲁吉亚一是需要美欧将其带入西方的大家庭,二是需要美欧强撑门面,让俄罗斯在事关其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不敢有所放肆。
可能是如意算盘打错的缘故。无论是格鲁吉亚申请加入北约,还是在格鲁吉亚建立反导系统,都是俄罗斯的大忌,格鲁吉亚选择其中任意一项,都将遭致俄罗斯的惩罚,何况格鲁吉亚很可能两者兼修。极不凑巧的是,有着强烈意愿脱离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人民或许是受到了南联盟的启发和黑山的独立,国内更是躁动异常。早先俄罗斯方面,在黑山独立后也放出风声要在格鲁吉亚展开报复。如此一来,格鲁吉亚想息事宁人也是难上加难了。
本身在实力上,格鲁吉亚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背后又有着美欧的影子。也正是有了美欧的影子,原本的内战变得不像是一次内战,原本靠自身实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变得靠自我根本无法解决。格鲁吉亚应该明白,即使美欧内心是希望他成功解决国内分离势力的,美欧也不可能在国家利益上选择为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兵戎相见,可能最多也就是在某一战略侧翼为格鲁吉亚解围了,想必这也是格鲁吉亚最好的结局了,再或许只有祈祷俄罗斯不愿意将事态扩大,否则格鲁吉亚就可能要步南斯拉夫后尘了。
因此,在这件上压根就不是格鲁吉亚在选择俄罗斯,而是俄罗斯在拿格鲁吉亚出气。纵使美国是你后台也惘然。
俄罗斯会在自阿富汗战争后,首次对外用兵,必然存在着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仅仅是想惩罚下格鲁吉亚而息事宁人话,那也不符合的俄罗斯民族的做事风格了。
如果说美国的后院是拉美、欧洲的后院是非洲、中国的后院是东南亚,那俄罗斯显然只有中亚-高加索-中东这块后院可分了。
看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的西边是不愿再受其奴役的东欧列国和西欧集团,俄罗斯很难从此突破,至多就只能维持现状;在其北面是杳无人烟却同样不简单的北冰洋,纵使北冰洋地区存在着丰富的资源,在开采不仅存在技术难度,还有美加英等国的围堵;在其东面是太平洋西岸,中美日在这里拥有十分巨大的利益,俄罗斯一旦在这里选择突破话,造成的后果将是难以兼顾西面与南面,这也不符合俄罗斯历来的选择,更容易引起中国的芥蒂。非洲更不靠谱了,黑海舰队很难维持俄罗斯的这种选择;拉美同样就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他触及是超级大国美国的根子。这就只剩下与俄罗斯一样同样广阔的南方了。目前来说,这就是笔者眼中当前国际关系的发展的某一大势,更或许这也仅仅是他的一个轮廓。
既然每个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有自己的一块自留地,大国中只剩下俄罗斯没有自留地,那很显然俄罗斯需要这么一块自留地的出现。换言之就是战略宽正面。
熟知俄罗斯的国际关系爱好者们应该都知道,俄罗斯对外利益的第一重点便是独联体国家,从中亚开始到高加索地区,独联体国家便占有八国,差不多是总数的2/3。再用一词来概括独联体国家在俄罗斯军事与国防上的作用,就是战略缓冲区。在险恶环境下,俄罗斯需要向其南方拓展国家利益,那必然需要先期巩固中亚和高加索的战略缓冲区,否则就很难能说向中东挺进。中亚五国中的多数与美国都有不小的渊源,有的甚至驻扎着美国军队和军事基地,好在这些国家同样与俄罗斯有深远的双边关系,美国无法将统统中亚“招降”;高加索三国中,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处理与俄罗斯关系上也保持的尽可能的低调,唯有格鲁吉亚敢做“刺头”,这也就难免俄罗斯首先选用格鲁吉亚来杀鸡给猴看了。
如果说亚洲的独联体国家还算安稳,那么欧洲的独联体国家就不这么回事了(或许也该算上波罗地海三国)。围绕乌克兰亲西派和亲俄派展开的权力斗争、围绕俄罗斯黑海舰队港口发生的俄乌争端、围绕拆除苏联红军通向的俄爱外交危机,甚至是与传统盟友白俄罗斯,也曾发生过一段十分不愉快的经历,就连小国摩尔多瓦也一直惦记着俄军何时从德捏斯特河沿岸地区撤军,可见俄罗斯在欧洲方向承受着的是多少的压力。
加之围绕在波兰和捷克建立反导基地的事宜,俄罗斯与美欧也曾一时剑拔弩张,一派严正以待的气势。作为俄罗斯在欧洲的一个重点和血脉相连的斯拉夫同胞——目睹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过程,更是在挑逗着俄罗斯的自信与尊严。
如此之长的账单,万一哪一天一同爆发了,俄罗斯又如何因应呢?
凡是夹在大国中的小国,都有一种恐惧与疑虑的心态。恐惧的不按大国行事的结果,疑虑的是即使按大国办事又将几何。
那些眼前貌似与美欧勾勾搭搭、情意绵绵的小国,一到万一的时候,只怕就是美欧随时准备舍弃的马前卒罢了。这次俄罗斯拿格鲁吉亚“小试身手”,无疑是在向这些小国传递一个信号——烂船三千钉,不能刺死你,也好把你压个半死。
这么一来,原本抱着侥幸的态度的小国又有几个真敢来玩真的?就像我们常说了,打一仗,太平多少多少年。俄罗斯这么一仗下来,好歹对内树立的信心,对外大耍了威风,战争进度只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又何乐而不为呢。
梅德韦杰夫今年五月刚上任,外界一直认为这是一位行事作风与普京远远不同的新人,西方社会对这个看上去慢条斯理、文质彬彬的年轻总统更是报以了不小的希望,简言之西方可能以为相较普京的毒辣,这位新人可能好欺负多了。
这一次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好似普京当年临危授命,接受叶利钦的委托——军事手段解决车臣问题那样,对内对外都告诉着我们,这是一位敢于玩命的总统,俄罗斯的风格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