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俄罗斯叫什么
1、基辅罗斯
2、莫斯科大公国
3、俄罗斯帝国
4、苏联时期
俄罗斯历史始于东斯拉夫人,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988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
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俄罗斯帝国简介
(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英语:Russian Empire),简称俄国、俄罗斯、沙俄、沙皇俄国或帝俄,别称第三罗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
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帝国共有1亿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亿6570万人,是当时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国家,仅次于大清帝国和大英帝国。
⑵ 请问沙俄是哪个国家
沙俄是指在苏联以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之前的沙皇俄国,是一个封建国家。即俄罗斯帝国,简称俄国、俄罗斯、沙俄、沙皇俄国或帝俄,别称第三罗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
“沙皇”一词在官方定义下改与“国王”同等,但民间和国外仍非正式地把俄罗斯君主称为沙皇。俄罗斯人尊称拜占庭的君主为“沙皇”,而认为俄罗斯的大公们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另一方面,他们也称呼旧约的人物为沙皇。
(2)俄罗斯帝国长什么样扩展阅读
俄罗斯帝国是欧洲传统五大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才显现出俄国农奴制度的弊端,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相对落后于其他欧洲强国。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霸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约四十万平方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还规定中国西部边界的走向。由于《中俄北京条约》关于西部边界的规定,1864年10月,沙俄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边界约记》,沙俄霸占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⑶ 征战了500多年的俄罗斯帝国,到如今究竟是赢了还是输了
经过漫长500 多年的征战,现如今的俄罗斯帝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领土大国,军事实力也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大国,人口过亿,横跨欧亚两大洲,雄踞欧亚大陆北方的大国。
5、可是,我们无论纵观历史还是横看过往,都能看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以征战为主的扩张,总是劲不住时间的洗礼的,殖民时代乃至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如此。经受几千年风吹雨打的中国为啥最终可以浴火重生?分裂数千年的印度为何还可以完整重新站起?而再看成那些专注于扩张像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就是曾经拥有了“日不落”的疆域,数百年后仍被打回原形。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历史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只有文化的疆域,才能久远和稳定,所以无论是东风、白杨,还是民兵只能是逞一时之强。如此说来,俄罗斯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呢?也就不言自明了!
⑷ 俄罗斯帝国的介绍
俄罗斯帝国(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或帝俄,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家族统治。1在罗曼诺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经开始使用“沙皇”的称号,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罗斯帝国”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也许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一世称帝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2俄罗斯帝国的国力在19世纪达到空前鼎盛,是当时的世界列强之一,自称第三罗马,但在19世纪后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其它欧洲几大国。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罗斯共和国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推翻,被苏俄(苏维埃俄国)取代。
⑸ 历史上强大的俄罗斯帝国是什么样子的
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俄罗斯帝国的国力在19世纪达到空前鼎盛,是当时的世界列强之一,自称第三罗马,但在19世纪后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
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罗斯共和国和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苏联取代。
⑹ 俄罗斯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大、演变至15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⑺ 求俄罗斯帝国与苏联简介。
1、俄罗斯帝国通常简称为俄国或沙俄。14世纪中期,是从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诸罗斯公国之一的莫斯科公国。1546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沙俄诞生。1613年7月11日,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莫斯科圣母大教堂举行加冕,开创罗曼诺夫王朝。1721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北方战争胜利,俄罗斯参政院授予“俄罗斯帝国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帝国。后领土不断扩张成为全球帝国,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共记304年。该国首都原为莫斯科,后迁都至圣彼得堡,并更名为彼得格勒。
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USSR,俄СССР),简称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22,402,200 平方公里),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而与瑞典、日本、美国及加拿大隔海相望。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故在解体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首都莫斯科。
⑻ 俄罗斯帝国的国家象征
1721年彼得大帝登基后,俄罗斯帝国的国旗曾长期是罗曼诺夫皇室的皇帝私人御旗——金底黑色双头鹰,19世纪末,尼古拉二世才将国旗更改为我们知道的样式,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
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取消三色旗。1920年苏维埃政府采用新国旗,由红、蓝两色构成,左边为垂直的蓝条,右边的红色旗面上有一颗五角星和交叉着的铁锤和镰刀。此旗后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国旗图案作了修改,为一面红旗,左上角有金色的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称为俄罗斯联邦,随后采用白、蓝、红三色旗为国旗。 在东罗马帝国日趋灭亡的过程中,欧洲两个大国将双头鹰图案引入自己的国徽,以显示自己是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地位。一个是俄罗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1473年娶了拜占廷帝国的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公主后,将双头鹰图案放进俄罗斯国徽中,以示莫斯科是第三个罗马。而另外一个就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也把双头鹰便成王徽的主体,显示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室的地位。一些德意志地区的诸侯王室都引用了双头鹰标志,显示自己和哈布斯堡王室的亲密关系。
俄罗斯联邦国徽为盾徽。1993年11月30日,俄决定采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时代的、以双头鹰为图案的国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君权的权杖和金球。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双头鹰由来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拜占庭帝国曾横跨欧亚两个大陆交界处,它一头望着西方的欧洲东南部,另一头望着东方的亚洲西部地区,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1453年,曾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战死。他的两个弟弟,一个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另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儿索菲亚·帕列奥洛格逃到罗马。后来,这两儿一女在其父死后被罗马教皇抚养成人。当时的罗马政治家们为了借助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抵御奥斯曼土耳其人,便用联姻的方式将索菲亚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娅由此佩戴着拜占庭帝国威严的双头鹰徽记来到了俄罗斯。索菲娅协助夫君伊凡三世把俄罗斯的土地基本上联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国家。1497年,双头鹰作为国家徽记首次出现在俄罗斯的国玺上,直至1918年。1993年11月30日,这只象征俄罗斯国家团结和统一的双头鹰又“飞”回到俄罗斯的国徽上。二十世纪末,国家杜马从法律上确定了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
⑼ 谁知道俄罗斯的历史与资料越详细越好!!
斯历史
俄罗斯联邦成立于1917年11月7日,在此之前一直在沙皇的直接统治下。1922年12月30日加入苏联,称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原苏联瓦解以前,俄联邦一直是其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共和国。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白俄罗斯、乌克兰两共和国的首脑在明斯克会晤,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的协议,并同时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在公元初,东斯拉夫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每个部落由几个氏族组成。他们砍伐森林,平整土地,从事耕作,集体饲养牲畜,狩猎和打鱼,一切问题由氏族大会决定。到公元六世纪,进入封建社会,成立了基辅公国。到九世纪基辅公国已经成为一个大的国家,它存在了三百多年,是罗斯民族的摇篮,后来形成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民族。到十二世纪中,基辅罗斯解体,一批小的公国取而代之。到123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远征欧洲, 首先征服了罗斯全境和波兰、匈亚利。从1240年起到1480年是蒙古人统治的金帐汗国,致使俄罗斯经济文化远落后于欧洲西部。
在1147年成立的莫斯科公国(其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塑像目前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在十四到十五世纪逐渐强大并领导其它公国摆脱蒙古人的统治。此后俄罗斯逐渐向外扩张,到十七世纪彼得大帝执政后,俄罗斯首次定为俄罗斯帝国,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最思想开放、富于改革精神的帝王(有趣的是这时我国是着名的康熙大帝的时代)。为了俄罗斯的强大,他军事上从瑞典人手里取了现彼得堡一带地区,并开始俄罗斯的欧洲化,不仅在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而且在服装和社会风尚上也学习西欧,致使到今天圣彼得堡人仍被俄罗斯人认为是最讲文明和最欧洲化的城市。在1712年,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迁都到圣彼得堡。使之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和以后的皇帝的继续下还在彼得堡建立了大批俄罗斯最早的大学。其中有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1724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1797年)等。
从彼得大帝后,俄罗斯迅速扩大,从周边国家攫取了大领土,人口也在半个世纪里扩大了一倍。但当时的国家即有资本主义的工业和商业,又存在着封建农奴制度。直到1861年俄罗斯沙皇才自上而下的废除了农奴制,从此俄罗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初,俄罗斯在日俄战争失败,使国内危机发展。1905年工人和平请愿被镇压,全国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在1917年1月俄罗斯沙皇被推翻。当时俄罗斯出现了工农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同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水兵和陆军士兵在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苏联。并在很短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在以后的经济建设中犯了许多错误,在与西方的经济竞赛中逐步落伍,引起苏联人民不满,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正式成立。
俄国历史发展特点
俄国历史的基本现象有农奴制、专制制度、东正教和村社等。基于这些基本因素形成的俄罗斯历史过程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流动的俄罗斯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善于流动的民族,索洛维约夫称之为具有“液态因素”。作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罗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东到第聂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广袤的东欧平原上。这块土地的地理概貌是:森林与沼泽交错、河流纵横、土质以砂质黏土为主,同时远离海洋、与大草原连接。俄罗斯先民在这里生生不息、顽强奋斗。他们清理森林、挖掘树根、烧荒种田。砂质黏土的地力薄,很容易就被耗尽了,只好再重新开垦一块耕地。于是,俄罗斯农民“象风滚草一样”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直到俄罗斯平原的天然疆界,“到乌拉尔和白海为止”。俄国历史学家有一种看法,认为大自然对于西欧是“亲娘”,对于俄罗斯则是“后母”,以此来说明俄罗斯民族所面对的艰难的自然环境。俄罗斯的移民拓荒还与外族的侵犯有一定关系,俄罗斯平原广阔无屏,草原蛮族可以长驱直入。克柳切夫斯基说:“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波洛夫齐人以及凶恶的鞑靼人的斗争从8世纪几乎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叶,这是俄罗斯人民最痛苦的历史回忆,这段历史记忆深刻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并且异常鲜明地表现在他们的壮士诗中。”基辅罗斯时期,外犯频仍,西南罗斯的居民不断向东北腹地迁移。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外敌的入侵下,俄罗斯人不断开发新的土地,征服并移民到新的土地上。如果说俄罗斯早期的移民开拓具有某种被迫性,那么,习惯变成自然,流动性逐渐成了俄罗斯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因素。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后,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开拓移民,俄罗斯的“液态因素”更多地具有了进攻性和扩张性。俄罗斯人越来越深入到亚洲腹地,俄罗斯国家越来越逼近东方,历经几个世纪,俄罗斯这个内陆国家终于成为拥有多个出海口、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
移民拓张是贯穿俄国历史始终的一条线索,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历史是不断运动、不断移民、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断变换的历史。俄罗斯的拓张包括领土的拓展、移民以及俄罗斯经济文化在新土地上的推行。其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17世纪之前。这一阶段的开拓伴随着俄罗斯民族的形成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出现,它部分地决定了俄罗斯的历史发展和民族性具有移民开拓色彩的特点。其范围基本是在自然疆界内。2)17世纪后的整个帝俄时期。这一阶段俄罗斯拓张的内容可以归结为实现俄国作为横跨欧亚大帝国的目的,是具有扩张性质的。3)苏联时期。毋庸讳言,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国家依然具有扩张主义倾向,同时,苏联的拓张带有某种意识形态色彩(世界革命的理想)。
俄罗斯拓张的直接结果是国家版图的急剧扩大,它占居了1/2欧洲和1/3亚洲的面积,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拓张的间接结果是对国家内部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是早期居民的拓荒迁移,还是后来国家有意识的扩张,都需要军事力量。于是,对于军事力量的倚重,使军事守卫者贵族、大公在国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俄国有一句话:农民种地,贵族打仗,这是天经地义的。而国家对贵族的报偿是帮助其对农民不断地加重奴役,15世纪后,正是在俄罗斯国家移民拓张的背景下,农奴制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国家确立。俄罗斯拓张的方向和性质在俄国历史进程中起到极大作用,它不仅对俄国历史的基本现象农奴制、专制制度的形成产生影响,同时直接促成俄国历史的另一特征俄罗斯国家发展的东西方属性,即所谓“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
二、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
“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最直观的理解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即俄罗斯这片土地处于东西方之间。我们知道,俄国通过拓张成为横跨欧亚的国家,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独特桥梁。地理位置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欧亚主义者认为,在古老的欧洲和亚洲陆基中间,还可以分出一个洲“欧亚洲”,俄罗斯处于它的主要地域。这样,俄罗斯构成了既不同于欧洲、亚洲,又与欧洲和亚洲密切相连的“某种第三块独立的大陆”。这使得俄罗斯人经常自问,我们是深入亚洲的欧洲人,还是居住在欧洲的亚洲人?
对“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的进一步理解是历史文化角度的。关于它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不同时代的西方派都强调俄国的欧洲属性,认为俄国并不“例外于西方”,俄罗斯的历史与西方国家的历史没有本质的区别;斯拉夫派则着重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定东正教和村社土地占有制是俄罗斯历史的“独特遗产”,是俄国和西方的根本差异。然而,无论是激烈的西方派、还是极端的斯拉夫派,都必须承认俄国历史与西方历史截然不同的绝对例外性是不存在的,而它的相对例外性又是确实存在的。俄罗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长于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公元862年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奠基了俄罗斯历史文化中的北欧文化因素。988年“罗斯受洗”,俄罗斯人在皈依拜占庭的基督教东正教的同时,也接受了拜占庭文化,10_12世纪的俄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结合了近东文化因素和西方法律传统的拜占庭文化对整个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13_15世纪鞑靼蒙古的统治给俄国人留下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国家范式,莫斯科集权国家的形成就是其影响的直接产物。整个16世纪,随着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形成,俄罗斯人跨过乌拉尔山挺进亚洲,俄国的东方色彩越来越浓厚。从17世纪开始,俄罗斯逐步与西方接近,到18世纪,彼得大帝进行了改革,在东西方之间犹疑的俄罗斯,被彼得大帝有力地推向西方。但是,俄罗斯文化具有东西方综合色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俄国向何处去、俄国走西方式的道路还是东方式的道路问题始终困扰着俄国思想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