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罗斯芭蕾舞为什么这么有名
俄罗斯芭蕾舞有名气的原因:
俄罗斯特有的芭蕾舞风格可能也是它长期受热捧并且名气高的原因,俄罗斯芭蕾从萌芽、形成到鼎盛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俄派舞剧,并在世界芭蕾舞台上占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确实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欧洲芭蕾经过浪漫主义的黄金时代以后,很快在西欧和意大利衰落下来。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俄国逐渐成为欧洲芭蕾的中心,并在芭蕾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俄罗斯芭蕾舞的复兴
在柴科夫斯基逝世后由伊万诺夫重新排演的《天鹅湖》至今仍被奉为交响舞蹈的范例。20世纪初,俄国芭蕾已在世界芭蕾舞坛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己的保留剧目、表演风格和教学体系,也涌现出一批充满革新思想的编导和表演人才。
戈尔斯基和福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反对程式化舞台表演提倡从音乐出发编排舞蹈。在1913年成立的永久性剧团,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巡演欧美各地,影响巨大,把由俄国保存的古典传统剧目送回欧洲,促成欧洲芭蕾的复兴。
② 结合“三大古典芭蕾”,谈一下俄罗斯古典芭蕾都有哪些特点
注重戏剧性情节,舞蹈动作大气而刚毅
③ 古典芭蕾舞有哪些经典剧目还有现代芭蕾分类的
芭蕾舞于15、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后期芭蕾传入俄国,1673年外国演员带来了最早的节目。进入18世纪,皇室对芭蕾舞更感兴趣。1738年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一所舞蹈学校,重点就是教学芭蕾舞。1773年和1776年在莫斯科相继成立芭蕾舞班和芭蕾舞团。不久,不仅训练成功许多出色的芭蕾舞舞蹈家,还培养了杰出的编导。后来,当欧洲其他国家的芭蕾舞在经历了令人振奋的高潮后很快就衰落下去时,俄国芭蕾舞却继续欣欣向荣。 19世纪中叶40年代,外国舞蹈家们频繁访俄,塔利奥妮父女、佩罗、圣一列翁等人的表演和编导活动,特别是布农维尔的学生约翰逊(在圣彼得堡)和布拉西斯(在莫斯科)的教学活动,他们向俄国舞蹈界传授了法兰西、意大利两大舞派的精华,为俄国芭蕾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俄罗斯舞派"的形成和发展中,法国芭蕾编导珀蒂帕、意大利的切凯蒂为俄国芭蕾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培养芭蕾人才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芭蕾的中心逐渐移到俄国了,这一时期,在俄罗斯的舞台上创作和演出了《堂吉诃德》、《舞姬》、《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一大批优秀剧目,浪漫主义芭蕾达到了新高峰。从此俄国在世界芭蕾史上开始占有重要位置。切凯蒂的学生,包括着名的舞蹈家巴甫洛娃、瓦加诺娃和福金。 瓦加诺娃是苏联古典芭蕾教育体系的奠基人,她所着的《古典舞蹈基础》系统地阐明了其教学思想和方法,她培养了包括乌兰诺娃在内的整整一代苏联优秀芭蕾演员。而福金被誉为芭蕾艺术的革新家。福金主张继承古典芭蕾传统,同时又要有所创新。他主张,每部作品中"创造出符合于情节、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性格,最有表现力的新形式"。他在编导手法上吸收了交响音乐的主题、变奏、复调、对位等技法,加强舞蹈的表现力和哑剧的动态感。福金对芭蕾的革新,对20世纪苏联和欧美,乃至全世界的芭蕾艺术的发展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佳吉列夫是一位杰出的俄罗斯芭蕾舞界的组织者。1913年他成立了"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遍访欧洲各地,对欧洲芭蕾的复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佳吉列夫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善于发挥人的才能和发现新的人才,对俄国芭蕾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功劳。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苏联教育人民委员卢纳察尔斯基领导舞蹈界为建设新的苏维埃舞剧进行了努力。在实际发展中,苏联芭蕾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芭蕾的优秀传统,并进行创新,逐步形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崭新艺术。苏联芭蕾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强调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乌兰诺娃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芭蕾演员之一,曾先后在基洛夫剧院和莫斯科大剧院任芭蕾舞团主要演员。乌兰诺娃的舞蹈艺术富于抒情诗意,刻画人物细腻,善于表现复杂的人物性格。她的代表剧目有《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天鹅湖》、《吉赛尔》等。乌兰诺娃在世界芭蕾舞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芭蕾艺术把戏剧化作为发展的主流,促进了芭蕾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由于苏联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故芭蕾也注意思想意义,强调社会功能;注意通过戏剧冲突,塑造典型形象;注意吸收民间舞蹈养料,丰富芭蕾表现语言;舞蹈作为表情手段,注意与音乐和谐统一,独舞与群舞结合,两者相互配合等等。这是一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式芭蕾。代表艺术家和代表作品有扎哈罗夫的《灰姑娘》(1945)、雅各布松的《舒拉列》(1950)等。 1957年基洛夫芭蕾舞团上演格里戈罗维奇的《宝石花》是个转折点,预示苏联的交响芭蕾获得了重视。苏联交响芭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音乐的内涵出发,安排舞蹈,追求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既表达时代精神,又尽量揭示原作的哲理和诗意,为苏联交响芭蕾的复兴和繁荣,做出了贡献。苏联直到70年代以后,都是交响芭蕾的兴盛阶段。 在交响芭蕾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戏剧芭蕾仍继续发展,并有名作《哈姆雷特》等问世。在探索的过程中,象格里戈罗维奇,既写交响芭蕾,也写戏剧芭蕾,同时更把两者结合起来,他的《伊凡雷帝》(1975)等就是属于两结合的作品,并且大都获得成功。 在苏联,也有人不满粉饰现实、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而采用抽象、象征等手法创作芭蕾,但因朦胧晦涩,既不符合艺术领导机构的口味,也脱离群众,业已形成的欣赏习惯,加上其本身艺术上的粗糙,尝试遭到失败。苏联解体后,这类作品再次引起艺术家的青睐,目前正在探索之中,难于作准确的介绍。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对艺术创造不再有现实主义要求的限制,在芭蕾舞创作方面更加自由。特别是90年代初,俄罗斯境内出现了大量的独立芭蕾舞团体,不从属于国立剧院,多由一些有建树的着名的芭蕾舞演员或编导领导,通过国内国外巡回演出、拍摄芭蕾舞电影和电视获得发展资金,而不是靠国家财政拨款。(近几年来我国进行商业演出的多为此类芭蕾舞团)。在这些独立的芭蕾舞体里,芭蕾舞艺术更加个人化,出现了很多新创作,更多地使用了现代舞、自由舞和其他舞蹈语言。由于社会动荡,死亡和恐惧成了新创作的重要表现主题,这些新作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古典芭蕾舞依然是当今俄罗斯的主流。 此外,1991年之后,重新认识和评价十月革命时期流亡国外和苏联时期叛逃的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和编导在欧美取得的艺术成就,认可这些成绩也是俄罗斯芭蕾舞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写入《俄罗斯芭蕾舞网络全书》。俄罗斯与其它国家在芭蕾舞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俄罗斯各类芭蕾舞团体频繁在国外巡回演出。
④ 结合实例谈谈19世纪俄罗斯芭蕾舞与西欧芭蕾舞的不同
芭蕾舞原是西欧文明的产物,在十八世纪俄国对外开放之后,西欧的文学艺术才得以向东流通。法国和意大利的舞者与教学工作者首先来到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为芭蕾传统奠下根基,形成了两大学院:一是皇家芭蕾学院及其所属的马林斯基剧院(Imperial Ballet School & Maryinsky Theatre),现在改称基若夫剧院(Kirov Theatre);一是保朔依学院及剧院(Bolshoi Ballet School & Theatre)。这两大学院是后来许多俄国着名芭蕾舞星的摇篮。此外,在俄国各地民间,芭蕾也成为一种余兴的表演节目。十八世纪的大地主们都拥有仆佣无数,其中许多富豪便也顺带养了由侍者组成的私人芭蕾舞团,用来娱乐宾主,作为消遣。国家经营的皇家芭蕾在早期便常由此来源得到民间较好的舞者,或向地主购买,或由地主自动赠与。直到1861年,奴仆得到解放后,才结束了这种不文明的交易。
顺带一提的是,男性舞者虽在西欧逐渐由女性取代,但在俄国却继续存在,与女性舞者受到同等的训练培养。因此尼金斯基等男舞者在西欧演出时,所带来的震憾特别之大。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最伟大的芭蕾舞曲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出现。在他之前,平庸的作曲家又受限于编舞者的诸多要求,许久未曾有好的作品出现。1890年“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在保朔依剧院演出时,遂留下了许多重大而长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对一些年轻艺术家的启发:例如后来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舞台设计家的巴克斯特(Bakst)及班诺瓦(Benois
直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以及演出形式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辉煌的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舞蹈理论家,如维甘诺,卡洛·布拉西斯和泰奥菲勒·戈蒂埃。还有一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如玛丽·塔利奥妮,范妮·爱尔思莱,奥古斯特·布农维尔。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主要有:《仙女》,《吉赛尔》,《葛姵莉亚》。
俄罗斯芭蕾舞 这一时期的芭蕾舞特点可以概括为:1,内容和题材的变化。超凡脱俗的仙女,幽灵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故事中的人物,反映一种对现实不满和失望的情绪,一种追求超越尘世的情趣,或以死亡摆脱对现实的失望,或以一种不切实际的追求代替对生活得愿望。题材多选自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传说和但丁,莎士比亚,海涅等文学家的作品。2,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脚尖舞技巧成为女舞蹈家抒情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男子舞蹈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3,演出形式上,采用了瓦斯灯的照明和大幕,改革了芭蕾服装和舞鞋,产生出一种诗意浓浓的意境。4,形成了浪漫主义芭蕾舞艺术风格:轻盈飘逸,热情奔放,表演细腻技巧高深,情感真挚,充满朝气。
然而,浪漫主义芭蕾的黄金时代极其短暂,从19世纪30-40年代,仅仅十多年久出现停滞枯萎的局面。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芭蕾的中心逐渐到了俄国,并在俄国民主革命运动和现实主义革命胜利,俄国沙皇的大力提倡以及法国芭蕾大师的协助下,将俄国芭蕾推想世界顶峰,闻名于世的代表剧作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⑤ 为何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如此着名
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声名远扬始于1909年5月的一个晚上。那天,这个由谢尔盖♦达基列夫(Sergey Diaghiley,1872—1929)创建的俄罗斯剧团上演了由 米哈伊•福金(Michel Fokine, 1880—1942)编排的创新的色蕾舞剧。这场色 蕾舞剧受到了那些由巴黎的各界精英所组成的观众的热烈欢呼。这次表演无论是编舞、设计、还是音乐都广受好评。受到热烈欢呼的还有那些天才的舞蹈 演员,他们包括: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泰玛拉•卡尔萨温娜 (Tamara Karsavina)、安娜•巴甫洛娃(Anna Pavlova)和艾达.鲁宾斯坦(Ida Rubinstein )。至此,芭蕾舞开始从传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复 苏了。他们对芭蕾舞的改革是全方位的:编舞、舞台设计、服装和构思。剧团的首席舞台设计是莱昂•巴克斯特(Leon Bakst,1866—1924 )。他对色彩的独特表 现不仅影响了舞台设计,甚至对女性的服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很快,达基列夫 和他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就成为艺术世界的中心:许多20世纪重要的画家都曾经 为俄罗斯芭蕾舞团做过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他们包括:罗伯特•埃德蒙•琼斯(Robert Edmond Jones )、帕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安德鲁.德兰 (AndreDerain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和若安.米罗(Joan Miro )。为 了配合剧团的舞蹈设计和舞台装饰,达基列夫委托了当时着名的作曲家为舞 剧作曲。这些作曲家包括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 )、克劳德•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理乍得•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 夫(Sergei Prokofiev )和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Stravinsky )。在达基列夫 的带领下,剧团创造了一种新的舞剧,将它从戏剧的阴影下释放了出来,并在它上面添加了新的艺术形式。现在的芭蕾舞团是俄罗斯芭蕾舞团传奇的继续。达基列夫证明了合作是能够创造出传统以外的新的优秀艺术的。俄罗斯芭蕾舞团为20世纪的芭蕾舞提供了表演模式。
⑥ 俄罗斯的芭蕾舞为什么特别好看
你好!
俄罗斯芭蕾舞的艺术美的特点与古典舞刚好相反。俄罗斯古典芭蕾柔美,流畅,富有情感。
动作特点是:开,蹦,直,立,轻,准,稳,百美。
而古典芭蕾舞属于王室或者宫廷舞蹈,民间舞、现代舞:属于大众化、平民化、民族化舞蹈。
上述度对比,我们会觉得:
俄罗斯的芭蕾舞特别好看。
⑦ 简单的介绍一下俄罗斯的芭蕾舞
俄罗斯芭蕾
19世纪下半叶欧洲浪漫主义芭蕾走向衰落,复兴芭蕾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俄国肩上。从40年代起,外国舞蹈家们频繁访俄。塔利奥尼父女、佩罗、圣·莱昂等人的表演和编导活动,特别是布农维尔的学生约翰逊(在圣彼德堡)和布拉斯(在莫斯科)的教学活动,向俄国舞蹈界传授了法兰西、意大利两大舞派的精华,并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俄罗斯舞派。在剧目建设上,玛蒂帕和伊凡诺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柴可夫斯基通过《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实现了舞剧音乐的革新,使音乐成为舞剧中塑造形象、叙述事件的基础,启发和丰富了舞剧编导的舞蹈交响化的思想。《天鹅湖》第二幕达到了舞蹈诗的高峰,被奉为交响化舞蹈的范例。以后又有格拉祖诺夫写出的《雷蒙达》(1898)、《四季》(1900),这些作品在继承浪漫主义芭蕾传统的同时体现了俄国现实主义传统。
20世纪初,俄国芭蕾已在世界芭蕾舞坛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己的保留剧目,表演风格和教学体系,也涌现了一批编导和表演人才。此后,一批俄国芭蕾舞界的年轻人要求革新、探索新的表演手段和发展道路。戈尔斯基和福金就是他们的带头人。福金的革新思想不可能在帝国剧院内实现,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国外为佳吉列夫芭蕾团排练上演的。佳吉列夫从1909年起连续3年组织俄罗斯演出季,并于1913年成立以蒙特卡罗为基地的永久性剧团——“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团”,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影响巨大,把由俄国保存的古典传统剧目送回欧洲,促成欧洲芭蕾的复兴。该团解散后,它的成员流散欧美各国,利法尔在法国,德瓦卢娃在英国,巴兰钦和福金在美国,对各国芭蕾复兴或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⑧ 为什么芭蕾舞会成为俄罗斯的国粹
在俄国一位非常着名的沙皇,他大力的提倡社交活动,鼓励举办戏剧演出和舞会的举行,将舞蹈作为打破保守习俗的一个手段。在他的倡导之下,俄国贵族纷纷从国外应聘舞蹈教师学习西欧的舞蹈。到了彼得大帝执政的末年,俄国贵族社会已经完全掌握了欧洲的舞会舞蹈。随着俄国工业化的发展,俄国迫切的需要培养一批通晓西欧文化政治和军事的人才。“西欧化”或者“法国化”成为俄国多年的改良国策。在这样的环境下“芭蕾”作为一种先进文明的象征,受到了自上而下的尊崇。
⑨ 俄罗斯古典芭蕾都有哪些特点
芭蕾舞的特点是开、蹦、直 ,
而古典舞刚好与它相反。
俄罗斯古典芭蕾柔美 富有情感 流畅
芭蕾舞的8大基本要素;开,蹦,直,立,轻,准,稳,美
古典舞、芭蕾舞:属于王室或者宫廷舞蹈
民间舞、现代舞:属于大众化、平民化、民族化舞蹈。
⑩ 用几句话概括俄罗斯芭蕾舞的特点
欧洲芭蕾经过浪漫主义的黄金时代以后,很快在西欧和意大利衰落下来。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俄国逐渐成为欧洲芭蕾的中心,并在芭蕾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萌芽时期
17世纪末,芭蕾传入俄国,最早是由外国演员演出的《奥尔甫斯》,到18世纪中叶,女皇聘用法国人朗代为贵族传授西欧礼节和舞蹈,4年后令朗代筹建并主持了俄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圣彼得堡戏剧学校。1773年,在莫斯科教养院内设立了芭蕾舞班。1736和1776年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相继建立了固定的芭蕾舞团,为以后俄国两大芭蕾中心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俄罗斯芭蕾从形式到内容都明显是西欧芭蕾的翻版。
形成时期
俄罗斯芭蕾的民族风格,是从19世纪30年代初逐渐形成的。瓦尔贝尔赫是俄国第一个本民族的芭蕾编导,他的出现打破了外国编导垄断舞坛的局面。在1795年他编排了处女作舞剧《幸福的忏悔》,以伤感主义情调处理神话题材。他的代表作《新维特》表现了当时的真人真事。男女主角身穿燕尾服和连衣裙等时装,是一次大胆的革新,也是俄国芭蕾在反映民族题材和当代生活方面第一次成功的尝试,18、19世纪以前,在俄国启蒙主义者的影响下,开始形成伤感主义芭蕾这种新体裁。
浪漫主义时期
1825年12月党人起义失败后,俄国出现了一个反动时期。沙皇宫廷不允许芭蕾表现本国现实生活,而从国外聘请编导排演了一批形式富丽堂皇但内容空虚贫乏的消遣性舞剧。之后,西欧浪漫主义芭蕾传入俄国。当时明显存在两派:消极浪漫主义,以塔利奥尼父女为代表作品有《仙女》等;积极浪漫主义以佩罗、艾尔斯勒、休连索尔为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海侠》、《吉赛尔》和《菲涅拉》。
危机时期
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自由派知识分子竭力抹杀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而革命民主派则公开抨击政府政策的不彻底性,要求进一步改革。在这场激烈的思想斗争中,批判的现实主义成为19世纪下半叶俄国文学艺术的一个鲜明特点。然而,作为宫廷艺术的芭蕾却落后于这个总的形势,仍然是供人消遣的"玩艺儿"。
鼎盛时期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芭蕾走向衰落,复兴芭蕾的历史使命落在俄国的肩上。从40年代起,外国舞蹈家们频繁访俄。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俄罗斯舞派。俄舞剧崇尚现实主义传统,很多早期的作品至今仍成为俄国芭蕾保留剧目的核心:比如珀蒂帕的《堂吉诃德》、《舞姬》,珀蒂帕将舞蹈交响化在其作品中吸纳并发展。柴可夫斯基则是将交响音乐带入舞剧的创始者。在柴科夫斯基逝世后由伊万诺夫重新排演的《天鹅湖》至今仍被奉为交响舞蹈的范例。20世纪初,俄国芭蕾已在世界芭蕾舞坛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己的保留剧目、表演风格和教学体系,也涌现出一批充满革新思想的编导和表演人才。戈尔斯基和福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反对程式化舞台表演提倡从音乐出发编排舞蹈。在1913年成立的永久性剧团--"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巡演欧美各地,影响巨大,把由俄国保存的古典传统剧目送回欧洲,促成欧洲芭蕾的复兴。
俄罗斯芭蕾从萌芽、形成到鼎盛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俄派舞剧,并在世界芭蕾舞台上占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确实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几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几个世纪的沉积与深化。历经了这数百年文化与音乐的洗礼,成就了今天的俄罗斯芭蕾舞剧。人们不再拘泥于它具体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