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贫困带有什么说法

俄罗斯贫困带有什么说法

发布时间:2022-05-28 11:32:12

⑴ 俄罗斯为什么要发动阿富汗战争其是导致其贫穷的原因吗有其自身的地理原因吗

自1919年阿富汗独立以来,虽然名义上一直是独立国家,但苏联却不断干预阿富汗的内政。1976年,达乌德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国。1977年,达乌德正式就任阿富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但达乌德企图摆脱苏联的束缚,这引起了苏联的不满。1978年4月,苏联支持以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府。阿富汗国名被改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总理。塔拉基政府继续执行亲苏政策,被苏联拉入了“社会主义大家庭”。1978年年底,塔拉基访问苏联,双方签订了《友好睦邻合作条约》,有效期20年。条约规定,双方在平等、相互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发展全面合作,为保证两国安全、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磋商,经双方同意后采取相应措施,继续发展两国间军事领域的合作。缔约双方各自宣布,不参加旨在反对缔约另一方的军事联盟或其他联盟,不参加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以及行动或措施。
塔拉基在执政期间,国内矛盾错综复杂,政府重组不断。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为政府总理,但他不受苏联所欢迎。苏联企图联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却捷足先登发动政变,处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总统。阿明政府执政时期,国内政局动荡,而且人民党内部也是互相倾轧。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除掉阿明。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其他大城市,处死了阿明。之后,苏联扶植卡尔迈勒组成了亲苏政权,卡尔迈勒担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等职。苏联入侵后,阿富汗人民奋起抵抗。十几支穆斯林爱国武装在喀布尔市郊、坎大哈、赫拉特和全国的山区要塞展开了抗苏斗争。1981年,其中的几个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

苏军入侵阿富汗,还遭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全国大会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苏军进入后,阿富汗遭到了极大破坏,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1986年2月,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苏联被迫表示,愿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5月,纳吉布拉代替卡尔迈勒,担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一职。12月,纳吉布拉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主席。第二年,又担任了总统。198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美国、阿富汗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四国外长在日内瓦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协议包括四项文件和一项关于联合国提供监督的备忘录,要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喀布尔政权互不干涉内政、阿富汗难民自愿返回家园,以及由美、苏提供国际保护。协议还规定,苏军从1988年5月15日起,9个月内全部撤出阿富汗。1989年2月15日,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1991年5月,联合国提出了阿富汗和平计划,建议成立多党政府。1992年4月16日,纳吉布拉政权瓦解。28日,穆贾迪迪在喀布尔成立了阿富汗伊斯兰国临时政府。

⑵ 为何俄罗斯的“兄弟”,都很穷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历史从来都是大国主导,由大国领导的国家集团控制,所以世界历史那是大国崛起和衰弱的历史,每个大国都是世界力量的一个中心。从现在来看,世界主要的大国还是美国和俄罗斯等,尤其是美国,那是强大了上百年。而且建立了庞大的盟友体系,大部分的盟友都比较发达,但是俄罗斯却恰恰相反。为此,很多人不明白了,为何俄罗斯的“兄弟”,都很穷呢?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三点是关键。



所以俄罗斯不但帮助不了兄弟,反而还会跟兄弟争利,薅羊毛,使得俄罗斯兄弟国家更加穷困。而俗话说穷则思变,这些兄弟国家正是因为太穷了,所以国内那是革命四起,动乱四起,最终凄惨无比啊。

⑶ 俄罗斯日渐衰落它的主要社会根源到底是什么

因为现在世界上的自然资源不再像以前那么的稀少之前了,并且俄罗斯的人口也开始走向越来越少的趋势,劳动力已经远远比不上当年强盛时期的苏联了,所以俄罗斯现在经济也是越来越差,不过军事底子还是很强的。



加上现在自然资源在世界上也是越来越廉价,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经济来源少了,国家能不衰落吗,不过俄罗斯凭借了老底子的军事实力,依然在世界上有着很强大的地位,哪怕现在,也是不惧怕美国的。

⑷ 俄罗斯到底有多贫困

俄罗斯近年来的经济状况

自1991年12月前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以来,俄罗斯的经济一直处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实行这一转变之初,俄罗斯政府的“处方”用的是“烈药”:从1991年1月起采取所谓“休克疗法”。其主要作法是:一、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或非国有化;二、放开价格,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市场决定;三、实行对外开放,放松对外贸和外汇的控制,使卢布成为可兑换货币;四、紧缩财政金融,减少或取消各种补贴,严格控制政府开支和货币供应。

这种“外科手术”式的激进改革的效果究竟如何?1993年12月举行的公民投票和大选,可以说是对两年的“休克疗法”作了一个总结:在全国1.03亿人有选举权的俄罗斯公民中,约有3300万人支持宪法和激进改革;2300多万人表示反对;近5000万人没有参加投票,形成一个对改革漠不关心或感到失望的“沉默的多数”。在全民选举中,主张“休克疗法”改革的“俄罗斯选择”集团比预计少得2/3~3/4的选票。

国内对改革的评价是不尽相同的。那些自称持公正的、不偏不倚立场的学者认为,改革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后果。可以被视为积极的是: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分解,形成了各种经营形式和类型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这就是说,除了国有成分之外,还有私人的、合伙的、股份制的企业;逐步形成着市场职能的物质基础和组织基础——这包括建立商业银行和交易系统、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的流通;尽管困难重重,供求结构终于开始运行,从而开辟了通往竞争的道路。另一方面,靠“休克疗法”铺设的通向市场的道路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它没有给经济带来根本上的结构改革,反而引起了空前的生产总滑坡。1993年底,生产比危机前水平下降了40%以上。就整个工业而言,同1990年相比,1991年下降了8%,1992年下降了19%,1993年下降了32%。经济情况的恶化自然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商店的商品虽然增加了,但大多数为进口货,普通劳动者却买不起。

据俄联邦劳动部的统计,从1992年1月至1993年9月这一期间,物价上涨了162倍,而居民的现金收入只增加56倍,这就意味着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了2/3。由于“休克疗法”,人民仅在1992年就损失了9000亿卢布以上。改革把大部分俄罗斯人抛向了贫困线,甚至赤贫。

1992年俄罗斯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000%。由于卢布急剧贬值,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别是在1993年实行货币改革的时候,俄中央银行只提前一天半宣布货币改革方案,老百姓兑换新币的时间只有两周,一次性兑换不得超过3.5万卢布的纸币,剩下的钱要作为定期6个月的存款存入银行。在当时恶性通货膨胀、卢布大大贬值的情况下,老百姓那些存入银行的大量不能兑换的剩钱,实际上都成了废纸。人们多年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准备日后派大用场或养老的存款,就这样一下子化为乌有了。据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1993年底有3300万人(占22%)的收入少于最低生活费。

政府的反对派人士把所有这些叫做“千年掠夺”。许多经济学家,首先是俄罗斯科学院的学者则风趣地说:“休克”是有了,“疗法”却未见到。政府人士指责院士们“不客观”和“天真”,强调一切都是“按计划”行事,惊慌是没有根据的。对于这一争论,“仲裁人”是千百万俄罗斯人民,他们在大选中不投“俄罗斯选择”的票。

叶利钦总统在公民投票和大选后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时说:“我们不得不对继续民主改革的战略作某些修正。我们必须重视选民们给我们发出的信号”。

于是,新的转变开始了。

俄罗斯政府新总理切尔诺梅尔金1994年1月上任伊始就说:改革需要修正。1994年2月24日叶利钦总统在向联邦议会提交的国情咨文的中心思想之一是:在经济领域,回到过去苏维埃计划体制时代和继续没有控制的“休克疗法”都是不能允许的。许多分析家们都认为这份国情咨文就是总统承认货币主义方针的破产和授权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制定新的国民经济战略。

1994年,政府选择了积极稳定的战略,其主要内容是: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用经济方法扼制通货膨胀,有选择地扶植国民经济中最有前途的部门。在操作上把降低生产下滑作为主要任务,同时特别注意加强改革的社会方向性。新的做法确定了,但要消除前两年改革的严重后果则任务艰难,政府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求速度,但求渐进。从1994年到1997年,国内形势基本稳定,经济上逐步走向恢复。

近年来俄罗斯的形势怎样,老百姓的生活情形怎样? 1996年秋末,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社会学者对全国各地的243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也许有一定的代表性。

问:日子过得怎样?

51%的被询问者答:“日子过得不容易,但还可以忍受。”12%的人说;“一切都还不错,可以过得去。”但有1/3的被询问者认为:已经无法忍受。

问:物质供应怎样?

——84%的被询问者说,他们所在的城市和农村差不多什么食品都有;76%的人说,在自由市场上衣服、鞋子都不缺货;78%的人说,只要有钱,各种耐用商品和家庭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都可以买到。

问:对生活感到满意吗?

——很少人完全满意(只占3%);对生活多半满意的占9%;部分满意、部分不满意的占1/3;大部不满意的占31%;对现在的生活完全不满意的占23%。

问:最令人忧虑的是什么?

——据调查的结果,人们最忧虑的五大问题是:拖欠工资、退休金和补贴;刑事犯罪增加;经济危机,工农业生产的滑坡;物价上涨;失业者增加。

1997年的情况表明:国内政治形势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经济停止滑波并开始了微弱的增长,社会相对安宁,治安状况趋于好转。

1997年,叶利钦总统提出了实现全国和睦与和解的任务,为此,他倡导建立各派力量的对话和协商机制。总统、政府与反对派领袖们缓和关系,讨论问题,解决矛盾。10月,由总统、总理和议会上下两院主席参加的协商机制开始启动,几次成功地化解了政府与反对派的争执和两次政府危机。

经济方面,1997年的重要成果是经济停止下滑,并出现了90年代以来的首次回升。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工业增长额为2%,粮食产量达9000多万吨。据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1998年1月8月宣布,1997年12月与1996年12月的经济指标相比,国内总产值的增长率为1.2%。工业产值增长率为3.2%,商业零售额增长3.9%。全年通货膨胀率为11%,比1996年下降了50%。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在进入1998年的时候,偿还了拖欠预算拨款部门职工的工资。

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一方面认为,1997年所取得的许多成果还是低于预期指标,经济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另一方面对1998年充满信心。他说,1998年国内总产值增长率将在2%以上,年通货膨胀率将保持在5%~8%的范围内。

1998年2月17日,叶利钦总统在向议会发表的讲话中,提出了一项包括五方面内容的俄罗斯“振兴战略”:(1)重要的应当是各权力机关齐心协力,俄罗斯不应当是争论不休的场所;(2)新战略还要求稳定的经济发展。俄罗斯需要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大规模的投资,需要更新生产基地、推广新技术以及降低费用;(3)要根本改变权力机关的工作,权力机关应该是现代化的和高效率的;(4)要无一例外的在所有地区推进改革;(5)权力机关和社会要相互信任。

经济由下滑、负增长到停止下滑并开始增长,这是重要的、可喜的转变。不过,一些分析家认为,还不容过分乐观,许多困难不是很快可以克服的,因为现在的微弱的增长主要是靠小企业和合资企业扩大生产取得的,而支撑国内经济的基础工业仍未摆脱生产下滑的趋势;投资不可能有较大的增长,而对于基本上属粗放型的俄经济来说,要摆脱危机、要回升就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要改变不合理的、畸形的经济结构,加速农业、食品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而且还要改变工业内部结构以适应市场需要。但结构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⑸ 俄罗斯成功获得最多的领土,为什么却一直贫穷落后

1、俄罗斯的领土,无法产生效益。就类似南极,如果中国占了南极,那么中国面积立马升为2300万平方,但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微乎其微。
2、俄罗斯长期游离于全球分工体系之外,也就是无法从全球化收益,只能出口能源。有人把俄罗斯成为大号的沙特,这绝不是笑话!
3、俄罗斯是工业化国家,一直饱受人口下降之苦。没有了人口,一切都是白费。(说句实在话,中国东北也是一样的)

⑹ 俄罗斯农村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地广人稀,这是我们对于俄罗斯的第一印象。我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而俄罗斯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8.6人。

尤其突出的是,俄罗斯的大部分人口都分布在东欧地区,在俄罗斯东北地区,每平方公里也就一个人。因此,俄罗斯有太多地方没开发出来,这也是中国农民喜欢去俄罗斯租地当农场主的原因。

除了传统的粮食作物,在俄罗斯很多地方还有着狩猎的习惯。他们主要分布在较为偏远的西伯利亚等地区。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用木头建设的房屋,大部分为独门独户,欧洲风情浓郁。这些房屋可以用外墙的颜色来区分主人的富裕程度,颜色越鲜亮,说明越有钱。

当然,俄罗斯偏远农村,也存在贫困户,日子过得比低保户还不如。

⑺ 谁在摧残俄罗斯昔日不可一世的大国为何会走上衰落的不归路呢

今天的俄罗斯,虽然早已不复苏联时期的荣光,综合国力大不如前,且经济长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在世界各国争先发展经济时,俄罗斯缓慢的经济增长,无疑将俄罗斯带入不断衰落的深渊。

但拥有核武器的俄罗斯,军事实力仍然碾压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以,说俄罗斯“衰弱”是不严谨的。

但众所周知,军事实力的强大最终还需归结为经济实力的雄厚,没有强大经济支撑的俄罗斯,即使将核大棒耍出一套少林棍法都无济于事。

那么俄罗斯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不善经营的民族特性

俄罗斯人是不善于发展经济的,这一点无论是沙俄、苏联还是今天的俄罗斯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⑻ 关于俄罗斯的

20世纪最后一天,俄罗斯联邦的缔造者及苏联掘墓人叶利钦宣布自己辞去联邦总统一职,并由总理普京代行总统职务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这个克勒勃出身的年轻政治家身上,人们纷纷猜测普京究竟能带给这个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的俄罗斯些什么。
叶利钦的“休克”疗法让俄罗斯的经济基本上陷入了瘫痪,GDP大幅下滑,居民生活水平陷入贫困,失业率、犯罪率激增,贪污腐化、官僚特权横行;而政治上取媚于西方的做法已经让俄国际政治空间极度被挤压,而科索沃战争直接粉碎了俄罗斯人以资本主义拥抱欧洲大家庭的幻想,随之而来的北约东扩、导弹防御计划让俄罗斯人则是直接给了俄罗斯人当头一棒;国内车臣问题则让联邦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普京的出现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面对经济危机,普京放弃了叶利钦的经济全盘自由化的西方模式和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走相对稳定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严厉打击个人财阀垄断的国家经济命脉行业(这也是对叶利钦是期俄罗斯寡头资本主义的纠正),趁着能源及原材料的大幅上涨的机遇,大力推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经济,推动俄罗斯经济复苏发展;在国际舞台上一改叶利钦为取悦西方而不作为的做法,采取对西方强硬的政治态度,利用能源优势谋求地缘战略优势,适当范围内同美欧展开争夺维护国家利益,这一做法也极大的唤醒了俄人民心中难掩的大国情节,为普京的第二次当选争取了大量选票;面对车臣问题普京果断采取军事打击策略毫不手软,兵出高加索,收复车臣。这一系列举措让俄罗斯在一定层面上恢复了元气,让俄罗斯人民的从未远去的帝国梦想得到了暂时的重温,也让普京的政治生涯达到了巅峰。
8年后,普京如同8年前的叶利钦那样将政治权杖传承到了继任者手里,不同的只是叶利钦从此真正淡出了危机四伏的俄政坛,而普京并没有离开他的克里姆林宫。谁都知道作为政府总理的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拥有怎样的话语权,作为俄第一大党统一党的领袖的身份,仍然身处核心领导层且总行耿耿的圣彼得堡帮以及出任总理前的一切铺垫(俄罗斯的很多属于总统的重要权利已经转移到了总理的手里,比如说对于各联邦区和地方的的行政长官的任命权利等等;普京为国家制定好了未来三年的预算,也就是说梅德韦杰夫四年任期里面能够参与的计划只有最后的一年;从俄罗斯宪法的规定上面,由于一些权利的重新分配,本身在理论上来说,普京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权利最大的总理)都昭示着,他还不打算离去,四年后的“卷土重来”还真未可知。
作为一个政治家追求的可以不是国泰民安,也可以不是盛世太平,但绝对不可以没有权利。普京就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从踏进圣彼得堡市政府开始其政治生涯开始那一刻,他没有走错一步棋。当然也没有哪个人愿意永远作为政治傀儡生存下去,哪怕是懦弱不堪的光绪帝也会做出适时的反抗,更何况梅德韦杰夫这样一位出产自极具革命性学府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政治家。
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俄罗斯那用石油天然气催生出来的繁荣显得是那样的羸弱和不堪一击。以能源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终究无法阻挡金融寒潮的来袭,尽管俄一再宣称自己将会是金融危机的“避风港”、“安全岛”,但随着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国际市场石油需求锐减,油价大幅回落,俄罗斯经济已陷入十年来的首次衰退。油价下跌带来的资金离散、外债居高不下、货币大幅贬值,以及失业率趋升,已酿成政治、经济及社会局势动荡的严峻局面,财困情况若持续恶化,恐将成为十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翻版”,甚至令国家步入破产危机。危机不仅仅打破了十年来的增长期,阻断了俄罗斯人复苏中的大国梦,也动摇了普京作为英明领袖的地位,人们终于开始反思,除了石油经济带来的利益,俄罗斯这些年获得了些什么?
经济的复苏是伴随着油价的不断走高,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原材料为国家换回了大把的外汇储备,依靠这些俄罗斯完善国内社会保障,推进社会福利,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并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投资高科技领域,这些为俄罗斯带来了表面的繁荣。而事实上,政府并没有完全利用好国际原料市场行情有利变化带来的好处,经济多元化和向高科技领域投资也不算成功,经济未能真正有多少转型,对能源依赖过高,且通货膨胀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国际舞台,俄罗斯的强硬又给俄罗斯带来了多少实质性的利益呢?强硬的外交不能阻挡北约东扩的步伐,不能阻止颜色革命的一步步逼近,不能带给俄罗斯人地缘上多少安全感,不能减轻美欧对俄罗斯国际空间的挤压,不合作也导致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步步孤立,既远离了政治舞台,也远离了国际金融市场,以至西方国家扬言要将俄罗斯驱逐出“八国集团”,让俄罗斯永远也加入不了世贸组织。在车臣问题上虽然让车臣形式上回到了俄罗斯的怀抱,却无法阻止极端恐怖分子对俄罗斯无休止的袭击,别斯兰人质劫持事件、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让俄罗斯人开始生活在惊恐之中。当然问题远远不止这些,经济发展的不平很,腐败滋生,体制缺陷等等让俄罗斯问题的种种开始在危机中被放大。
作为一名领袖他需要给予这个国家足够的前进动力,但普京带给这个国家的其实同样很有限。同时他也让这个国家更进一步远离了民主,靠进了专制,他可以任意强化总统的权利,他可以利用掌握的党权否认和批准任何一个决议。俄罗斯的境况说明普京的领袖角色并不成功,但你可以指责他的独裁,可以指责他对待资本家们的苛刻,但你不能否认他是一名成功的政治家,因为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一名政治家是幼稚可笑的,你说呢?

⑼ 俄罗斯人到底算富还是算穷

1991年苏联解体时候,俄罗斯成为了前苏联的主体继承者,除了继承其广大的土地面积之外,它还继承了苏联的主要的工业和商业机构,因此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凭借着苏联留下来的这些遗产迅速的发展,摆脱了苏联时期的贫困,一跃成为了一个相对高收入的国家。

俄罗斯目前也实现了全民免费教育,如果成绩优异的话,从上学到大学毕业都不用交学费,若是表现好的话,甚至还可以拿到奖学金。

综合以上几点来说,在俄罗斯的生存指数可能要比中国高一点,所以综合的来说,俄罗斯人应该算是相对比较富裕的吧。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贫困带有什么说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