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塞甫路斯为什么支持俄罗斯总统

塞甫路斯为什么支持俄罗斯总统

发布时间:2022-05-29 05:33:13

A. 塞浦路斯当前政治

地 理

塞浦路斯,希腊语意为“产铜之岛”,国名塞浦路斯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yprus),是位于地中海最东面的一个岛国,它与希腊、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是连结中东、非洲和欧洲的交通要道,现代人把它比喻为“东地中海不沉的航空母舰”。塞浦路斯东西长241公里,南北宽97公里,面积9251平方公里(1974年塞希腊、土耳其两族分裂后,希族和土族分别占据领土的60%和37%,另有3%属于英国的两个主权基地),为地中海第三大岛,是女神维纳斯的故乡。

塞浦路斯中部是美索利亚平原,南部为特鲁多斯山,最高点奥林匹斯峰海拔1951米,全国海岸线长782公里,国土的36-38%为森林覆盖。塞浦路斯属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严热,最高气温可达40度以上;冬季温暖湿润,为全年集中降雨期,最冷时可达零下,山区有雪。

塞浦路斯主要分为尼科西亚(Nicosia)、利马索尔(Limassol)、法马古斯塔(famagusta)、拉纳卡(Larnaca)、帕福斯(Pafos)、凯里尼亚(Kyrenia)六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分为市、乡、村三级,其中法马古斯塔和凯里尼亚是土族控制区的两大港口和游览地。

首都尼科西亚,人口约20万,为第一大城市,是全国政治、文化、金融中心。尼科西亚1974年后分裂成两部分,中间分界线驻有联合国维和部队,是自柏林墙推倒以后世界上唯一一个分裂的首都。利马索尔为第二大城市,人口约15万,是个贸易、商业和旅游城市,是全国最大的港口。拉纳卡和帕福斯分别为第三、四大城市,均有国际机场,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目前,塞浦路斯总人口约82万人,其中南塞希族人口约66万,占总人口的77%;北塞土族约16万,占总人口的20%;另有亚美利亚、马龙、拉丁族等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3%。在塞浦路斯,希族信奉东正教,土族信奉伊斯兰教。希腊族的一般用语为希腊语,土耳其族的一般用语为土耳其语,英语通用。8月16日为独立日,国歌歌名为《塞浦路斯共和国国歌》。

塞浦路斯有灿烂的阳光和碧蓝的大海,有设备齐全的宾馆和旅游设施,有9000年的历史,是世人喜爱的观光度假胜地。刚到3月,欧洲人就来到塞浦路斯旅游了。夏季乃至冬季,有不少俄罗斯人来到这里享受日光。冬季,山岳地带则成为滑雪者的天堂。

历 史

塞浦路斯历史悠久,早在9000年前岛上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公元前15世纪,希腊人移居塞岛,带来古希腊文明。在历史上,塞岛先后被亚述、埃及和波斯人征服,曾被古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近代一度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1960年独立,1961年加入英联邦。塞浦路斯独立后由两族组成联合政府,但因制宪以及两族在联合政府中的席位等涉及到两族根本利益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两族矛盾尖锐,1963年两族发生武装冲突,1964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塞岛,1967年两族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联合政府因土族退出而解体。1974年夏,希族军人集团发动政变,土耳其以“保证国”的名义出兵,占领塞北部约37%的领土,岛上土族集中居住到北部,希族则集中居住到南部,而联合国维和部队则驻扎在南北分界线控制区。从此,塞浦路斯分裂为南、北塞,南塞为塞浦路斯共和国,由希族控制,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北塞为土族控制,于1975年2月和1983年11月先后成立了“塞浦路斯土族邦”和“北塞浦路斯土耳其斯坦共和国”,只有土耳其一个国家承认。长期以来,联合国及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斡旋两族分歧,但塞浦路斯问题至今未果。

所谓绿线(Green Line)

绿线是指自1974年以来由联合国军队驻守的南北塞浦路斯的分界线,绿线南面是希腊族居民,绿线北侧是土耳其族居民,这里常有2000多人驻守,每年经费高达1亿美元以上。守卫在绿色线上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任务是维持社会治安,防止土耳其族居民和希腊族居民之间再发生冲突。这条绿线在希腊族居民眼中是分界线,再土耳其族居民心中是国境线,对联合国维和部队而言则是受监督的缓和地带。

希、土两族由于各自宗教教规的严格限制,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点,相互之间不能通婚融和。希族人说希腊语,遵守希腊正教生活规范;土族人讲土耳其语,保持着穆斯林的习俗。尽管如此,两族数百年来还是一直交错杂居,和睦共处,基督教堂和伊斯兰教清真寺毗邻相望,从未发生过严重的宗教冲突。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们还为共同反抗殖民主义而并肩战斗。但自五十年代后期起,在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挑拨、唆使下,两族为各自民族利益大打出手、反目成仇,以致形成今天实际上的南北分治局面和国际政治中的塞浦路斯问题。

B. 塞甫路斯总统为什么支持俄国

你好,乐意为你解答:
新华网尼科西亚2月6日电(记者张章)塞浦路斯总统阿纳斯塔夏季斯6日表示,塞浦路斯将在其领土上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设施。
阿纳斯塔夏季斯在接受塞浦路斯媒体采访时说,他本月25日将访问俄罗斯,届时两国将签署一系列旨在加强防务合作的协议。他表示,两国现有的防务协议将续签,此外塞浦路斯还将向俄罗斯提供额外的一些设施。
阿纳斯塔夏季斯说,塞浦路斯反对欧盟就乌克兰问题向俄罗斯进一步施加制裁措施。他表示,欧盟内部很多国家都有相同的看法,即应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进一步施加制裁。
目前,塞浦路斯向法国提供西南部港口城市帕福斯附近一处空军基地的部分军事设施,同时向在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的德国军舰和直升机提供军事服务设施。俄罗斯驻塞浦路斯大使奥萨奇1月21日表示,俄罗斯希望使用塞浦路斯的军事设施,双方正就这一问题进行磋商。

C. 塞浦路斯“洗劫”储户为何惹怒普京

塞浦路斯与俄罗斯正陷入一个微妙的博弈当中。地中海小国塞浦路斯日前做出一个震惊全球的决定:向银行储户一次性征收存款税。针对塞国此项决定,俄罗斯总统普京谴责称征收存款税这一做法若被采纳,将是“不公平、不专业、很危险”的行为。普京的“震怒”,引发了外界对于塞浦路斯和俄罗斯关系的再审视,以及对普京意欲何为的一番猜测。塞浦路斯与俄罗斯之间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债务关系与金融关系两方面。陷入困境的塞浦路斯正寻求向外界获得170亿欧元(相当于该国GDP)的金援,但欧盟所能提供的只是条件苛刻(向银行储户征收存款税)的100亿欧元资金,故塞浦路斯希望能够从俄罗斯方面获取援助。2011年,俄罗斯曾向塞浦路斯提供了为期4年半的25亿欧元贷款。2012年,塞浦路斯再向俄提出50亿欧元的贷款要求,但尚未获得普京政府的批准。俄罗斯的态度是,若欧洲稳定出现威胁俄将向塞浦路斯施以援手,不过若塞浦路斯债务问题不会对欧洲国家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构成威胁,那么俄将认为没有必要在国际援助框架内向塞浦路斯提供新一笔贷款援助。换言之,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俄罗斯不会轻易卷入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当中来。但与其说前提条件是俄罗斯所说的“若塞浦路斯债务问题不会对欧洲国家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构成威胁”,倒不如说是塞国危机威胁到俄罗斯切身利益。在塞浦路斯的银行系统中,存有俄罗斯寡头的巨款。据俄罗斯媒体估计,俄罗斯人在塞浦路斯的存款总额为183亿美元;倘若塞国通过征收存款税,可能给俄罗斯居民和机构造成约20亿美元的损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普京对塞浦路斯的行为予以了严厉批评,强调俄罗斯不容侵犯的大国尊严。另外,这位深谙政治的克里姆林宫主人应该明白,适当地借题发挥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次登顶权力巅峰的普京眼下正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挑战,资本外逃为其中一项。为解决此问题,普京归位以来即大力推进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的一系列措施。而作为俄罗斯资本外逃首要目的地的塞浦路斯,也成为俄罗斯“拉拢”的对象,以至于普京此前甚至主动与塞浦路斯总统通话,讨论援助事项。外媒甚至分析称,普京很可能是打算利用此次贷款换回在塞浦路斯银行内拥有存款的俄寡头名单。从塞浦路斯局势的发展情况来看,普京与塞国总统尚未就援助事宜达成共识。据悉,塞总统可能在周二与普京通电话,这意味着双方仍有意调整“要价”与“出价”,而那些利用资本转移来逃税的俄罗斯富豪们,恐怕要在战栗中等待最终结果了。

D. 论述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

自从俄罗斯以大国身份介入欧洲事务以来,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是:每一次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的重大调整,几乎都导致了国际体系的重新构建。

19世纪初,俄与法、英、奥、普等国敌友关系的变换,导致拿破仑帝国垮台和维也纳体系的确立;19世纪晚期,俄德关系蜕变、俄转而接近英、法,在列强关系变幻的背景下,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战中苏联参加反法西斯联盟更是成为二战胜利和雅尔塔体系确立的关键因素;而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主动放弃与西方对抗,乃是国际社会进入后冷战历史阶段的决定性前提。

事过境迁,历史上由于俄欧关系变化所导致的国际格局更替不会再简单地重演。但是,俄欧关系中合作与抗拒两重性的交互作用,使得这对双边关系依然深刻作用于后冷战时期世界秩序的重塑。

西方文明处于总体衰落但远非终结的历史阶段,对民族国家和后民族国家的不同认同,地缘政治因素重上前台——这是影响当下俄欧关系的重要背景特征。

(4)塞甫路斯为什么支持俄罗斯总统扩展阅读:

从俄罗斯的视角来看,普京在总统大选中的高票当选,聚敛了人气,可以预料俄罗斯在未来内政外交中必有一番新的构想和作为。虽然俄国内经济状况还远待改进,但这恰恰是俄欧合作的理由而不是阻力。

最近俄罗斯高官苏尔科夫有关“百年孤独”的文章,透露出俄罗斯精英的深层心态,表达出多年与东西方交往而无法得到应有承认的悲凉之感。但是,这篇文章更多地还是展现出俄罗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争取与各方合作的态度走一条自己道路的信念。

由卡拉加诺夫提出,被普京所接受的“大欧亚伙伴关系”理念虽然主要侧重于面向周边和亚洲,但也对发展与欧洲关系寄予厚望。

在这样的总体背景下,有理由期待俄欧关系能够在未来的某一时刻逐渐走出困境,或许三四年之后才能达到合作强于纷争的状态,但这毫无疑问将是一个相当艰难而充满变数的过程。

E. 科索沃独立事件是怎么回事为何各国意见不一

公元前4—5世纪生活在科索沃的是40多个伊科里.特拉切好战的游牧部落,他们就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过多瑙河到达巴尔干并定居下来。公元9世纪,南斯拉夫人中的塞尔维亚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1389年6月28日被土耳其人占领,整个巴尔干地区逐渐被奥斯曼化。在科索沃,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实施一种改变当地居民宗教信仰的政策,以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在此之前,当地塞尔维亚人信仰东正教,阿尔巴尼亚人则贩依天主教。奥斯曼帝国虽然没有采取强制性措施来改变当地居民的信仰,这些教徒没有规定非信伊斯兰教不可,他们允许东正教、天主教的存在,但教徒必须向当地政府缴纳人头税,而这种税款相当高,几乎使一般东正教、天主教教徒无力承担得起。而如果有谁皈依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就可以免交此项税款。故而许多阿尔巴尼亚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塞尔维亚人纷纷迁徙到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这种长途跋涉在17世纪达到高潮。历史资料表明,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约有三、四万塞尔维亚人移居到哈布斯堡帝国的匈牙利地区或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地区。土耳其统治者将流亡者留下来的土地与房屋分给了改变了宗教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并把居住在相邻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迁入科索沃。到18世纪,科索沃已成为阿尔巴尼亚人占多数的地区。据土耳其1910年人口普查,当时科索沃省的阿尔巴尼亚人已占当地人口的60%以上,其余为塞尔维亚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亚人。
从18世纪末起,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塞尔维亚经过两次起义,于1815年成立了公国,1852年黑山公国建立。1876一1878年塞土战争后,阿尔巴尼亚的民族复兴运动不断高涨。日益没落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由于担心塞尔维亚的强大而开始支持阿尔巴尼亚人了。在1880—1889年间,有6万科索沃塞尔维亚人移居北方。1912年,巴尔干国家联盟向土耳其宣战,推翻了土耳其的统治,处于奥斯曼帝国奴役下达5个世纪之久的科索沃重新并入塞尔维亚,而它的大部分居民已经是阿尔巴尼亚人了。为了恢复多种族的平衡,1918年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国没收了土耳其大地主的庄园,将土地优先分给有战功的塞尔维亚士兵,大批在庄园种地的阿尔巴尼亚人和土耳其人一起移居土耳其,这样,定居在这里的阿尔巴尼亚族人急剧减少。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约50万,占科索沃总入口的39%左右。
1941年,南斯拉夫被轴心国瓜分,科索沃被墨索里尼拼凑的“大阿尔巴尼亚”并吞,有近10万塞尔维亚人被迫逃离家园。
当时并肩抗击法西斯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两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对科索沃的归属各执己见。1943年底1944年初,在阿尔巴尼亚举行的科索沃人民解放委员会会议上,决定将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但该决定随即被南共中央反对。1944年 l1月,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科索沃。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阿尔巴尼亚族起义者在科索沃成立了军政府。3月16日,军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原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称他们是大塞尔维亚专制政权的拥护者。4万名南斯拉夫军人同1万名阿族军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结果是塞尔维亚重新控制了科索沃,成千上万名阿族穆斯林被流放到土耳其。
1945年7月,科索沃人民议会决定将科索沃并入塞尔维亚共和国。这样,战后科索沃又回到了当时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版图。不过,虽然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阿族聚居的科索沃并没有像塞尔维亚、黑山等一样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46年南斯拉夫宪法将科索沃规定为科索沃——梅托希亚自治省,隶属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人对阿尔巴尼亚人中的亲法西斯分子进行了清洗,但这又激起了阿尔巴尼亚人的反抗,使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正因为上述如此长期复杂的历史变迁,使得塞尔维亚族人与阿尔巴亚族人都认为自己是科索沃地区的主人,没能成为南斯拉夫第七自治共和国更使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认为自己在南斯拉夫受到了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曾多次举行要求独立的游行示威活动。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后,强调“独立、平等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自决权”,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内建立了一个科索沃——梅托希亚自治省。在60年代,大约有7-30万阿尔巴尼亚人逃到科索沃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倾向逐渐抬头,发达地区要求取消国家控制,而塞尔维亚则坚持中央集权和联邦掌握投资基金。由于历史的原因,科索沃是南斯拉夫最贫穷的地区,1953年科索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南平均水平的53%,文盲占总人口的40.4%,而前哈布斯堡统治的发达地区的文盲率只有 19.1%。占科索沃人口大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塞尔维亚人,但出生率却大大高于塞族人,人口过多又反过来加剧了贫困状况。到1957年科索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降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42%。1966年,科索沃的人口增长率为3.79%,阿尔巴尼亚族的人数增加到 100万,而南斯拉夫全国的人口增长率仅为1%。1968年,科索沃的学生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活动,首次要求自治,并喊出了成立科索沃共和国的要求。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同意让科索沃实行某种程度的自治。到1971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占了总人口的73.7%,阿族人的民族自决要求日益强烈。 1974年南斯拉夫的新宪法赋予科索沃广泛的自治权,它享有同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国差不多的权利,阿族人有了用自己母语教学的学校,这些学校培养了大量的阿族知识分子。由于科索沃地区经济文化的落后,许多塞尔维亚族人纷纷离开科索沃到其它地区寻找好的出路,而留在科索沃的阿族知识分子因无法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心怀不满,成为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核心。
1980年5月,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失去了具有个人权威的领袖,各共和国的分离倾向不断加强。1981年3月至4月,由阿尔巴尼亚交流教授在普里什蒂纳大学培养出来的阿族大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示威群众首先同警察发生冲突,许多学生被捕,塞尔维亚当局派军队对科索沃临时实行军事管制。这样导致科索沃的塞族同阿族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常常酝酿成流血冲突。塞尔维亚人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圣地,是塞族文明的摇篮,出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的感情,塞尔维亚不能放弃科索沃。而从种族的角度来看,科索沃已越来越阿尔巴尼亚化了。到1991年,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只占总人口的11%,而1961年时塞尔维亚人的比例尚占27.4%。1987年米洛舍维奇访问科索沃时,呼吁当地塞族居民不要因为生活困难而离开这块土地。
占人口少数的塞族人日益感到孤立和受排斥,阿族人则努力争取政治上的支配地位,民族矛盾不断加剧。
1988年,6000多名居住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指责阿族人对他们进行骚扰,并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求废除宪法,取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80年代末的南斯拉夫由于民族矛盾和经济危机而走向四分五裂,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利用民族主义情结来争取群众,提高自己的威望。塞尔维亚无力阻止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从南斯拉夫联邦分离出去,但它决心不借一切代价阻止科索沃的独立。之所以如此,从民族感情上说:“科索沃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塞尔维亚王国的诞生地,谁放弃了它,谁就会在塞尔维亚人心目中成为千古罪人”。米洛舍维奇正是利用了塞尔维亚人的这种民族感情,支持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提出了“大塞尔维亚”的口号。1989年2月27日,米洛舍维奇不顾阿族人的示威和抗议活动,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派军队平息阿族矿工的罢工和学生示威,修改了1974年的宪法,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阿族人的学校被取消,阿族人的组织机构,包括新闻机构都被取缔。阿族人同警方发生了暴力冲突和枪战,20多人死亡,许多人被捕。1990年1月,塞尔维亚警察用催泪弹、警棍和高压水龙头镇压阿族示威者。面临着塞族的“大塞尔维亚主义”,阿族人在南斯拉夫联邦内部建立科索沃共和国的希望破灭了,塞、阿两族之间的对抗情绪越来越激烈,骚乱越来越严重。南斯拉夫向科索沃派驻军队、警察、坦克和飞机,并在科索沃实行宵禁。但此举并未消灭阿族的民族主义情绪,塞、阿之间的冲突日益升级,矛盾日益恶化了。
1998年10月13日,科索沃危机爆发。西方国家认为,如果科索沃局势失去控制,将在巴尔干地区引发一场比波黑战争更可怕的战争,从而甚至威胁到整个欧洲的安全,因此,介入了科索沃危机。 7月5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与科索沃阿族政治领导人鲁戈瓦会谈,表明美国政府坚持科索沃在不独立的前提下恢复自治权的主张,然而,南联盟在北约军事威胁面前并未罢手,反而加强了武装打击和围剿。到了8月,科索沃难民已达20多万,西方国家担心会引发难民潮。安理会再次要求科索沃冲突双方立即停火,北约甚至威胁要对南联盟动武。10月11日,迫于北约的军事压力,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宣布全面履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南联盟将从科索沃撤军,由国际社会派员监督,并尽早与科索沃阿族人就自治问题开展谈判。10月27日,北约宣布暂缓对南斯拉夫发动空中攻击。
1999年3月,在向南斯拉夫提出警告并在科索沃塞尔维亚人进行进攻的情况下,北约对南斯拉夫实行空袭轰炸。南斯拉夫对科索沃解放军进行大规模攻击并开始大量驱逐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造成了史无前例的85万难民。
在六月,南斯拉夫接受了由八国集团提出的一个和平计划(八国集团包含七个西方工业国和俄罗斯)。安全理事会支持这一计划,授权南斯拉夫各加盟成员国建立安全存在以制止敌意、解除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促进难民的回返。计划还请求了秘书长建立暂时的国际平民行政局,使人们可以享受实质上的自治,拥有自治政府。在南斯拉夫军队从科索沃省撤退之后,北约中止了它的爆炸行动,有50万驻科索沃国际安全部队进入了该省保障安全。
一个联合临时行政结构成立,成员包括各民族团体的代表。在整个区域,布置了3000来名特派团警官,建立了一个包括所有科索沃少数民族代表的科索沃警察服务局。科索沃解放军于1999年9月全部解散,人员编入民间社会。停火后的几个月中,约有21万非阿尔巴尼亚族的科索沃人离开了科索沃去塞尔维亚和黑山(现已独立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两个国家),一个联合委员会确保他们的安全返回。

在2000年6月底,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逐渐被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所替代,尽管该组织在当地起了积极的作用。2001年5月,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建立了一个新的机构用以强化他的警察和司法能力——原先从属于民事管理部门。新的“警察和司法”机构直接受联合国的领导。
在2001年4月,针对前南斯拉夫的国际刑事法庭控告前南斯拉夫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和其他4人在“对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平民进行一系列攻击”中犯有反人道罪,并在6月被送上了法庭。9月,安理会取消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武器制裁。11月,举行了全科索沃选举,选出了120名立法大会成员。2002年3月,大会选举了该省的首任总统和首相。
近2003年底,高级官员为联合国协管的科索沃制定了一套标准,包括自由、公平、正常的选举活动;自由新闻媒体报道;公正高效的司法系统。12月30日,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把一些特别责权转交给地方临时政府,保留了一些权力,包括安全、外交、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和能源等。
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布独立。
塞尔维亚、俄罗斯、罗马尼亚、格鲁吉亚坚决反对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国际奥委会支持科索沃独立,欧盟各国在科索沃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包括英国和德国在内的一些欧盟国家支持科索沃独立。但塞浦路斯则坚持科索沃地位问题应由联合国通过决议来决定,表示将不会承认一个单方面宣布独立的科索沃国家。意大利则主张,欧盟通过加快与塞尔维亚入盟谈判的方式使其不再反对科索沃独立,中国的意见则不知道,应该是中立吧,毕竟关系不大

F. 近几年塞浦路斯和谈重要进程

塞浦路斯分裂近30年来,联合国及国际社会一直在调解斡旋,促使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举行和谈。1997年,时断时续的希、土两族领导人直接会谈因塞浦路斯政府提出加入欧盟的申请再次中断。 1999年12月,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建议下,塞浦路斯总统、希腊族领导人克莱里季斯和土耳其族领导人登克塔什在纽约举行了首轮“近距离间接谈判”。 2000年1月,土耳其族领导人登克塔什发表声明,重申在塞浦路斯建立由“两个主权国家”组成的邦联的立场。1998年8月,登克塔什曾建议建立邦联,作为永久解决塞问题的途径,但遭到希族的拒绝。 2000年2月,克莱里季斯和登克塔什在日内瓦再次进行“近距离间接谈判”。此后,双方又举行过三轮间接谈判,就塞浦路斯的权力分配、安全局势、领土和财产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同年11月,间接谈判因登克塔什退出而中断。登克塔什坚持认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2002年1月,在联合国斡旋下,两族领导人开始直接谈判。至8月27日,双方共举行了6轮直接会谈。希族方面希望塞岛建立拥有单一主权的统一国家;土族方面坚持两族各自建立主权平等的国家。由于双方分歧严重,谈判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同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各有关方面提出全面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新方案。安南建议塞浦路斯仿照瑞士联邦的模式,建立由“希族州”和“土族州”平等组成的“共同国家”政府。土族方面对此表示拒绝。 2003年3月,应安南的邀请,塞浦路斯总统、希腊族领导人帕帕佐普洛斯和土耳其族领导人登克塔什在海牙举行三方会谈,但由于希土两族在土地和移民问题上分歧太大,会谈以失败告终。 2004年2月,在安南的调解下,帕帕佐普洛斯与登克塔什以安南的方案为基础在尼科西亚开始新一轮统一谈判,但谈判没有取得预期结果。同年3月24日,塞浦路斯统一问题第二阶段会谈举行。3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瑞士比根斯托克向正举行塞浦路斯统一会谈的四方正式提交了紧急修改后的塞岛统一新方案。这是安南自2002年底首次提出关于塞岛统一方案以来的第4个版本。31日夜安南宣布,联合国塞浦路斯统一方案的最终版本将于4月24日付诸塞岛两族全民公决。 方案要点 2004年4月24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就安南关于塞岛统一方案同时举行全民公决。虽然土族支持安南的方案,但希族以绝对多数反对该方案,因而使安南的方案无效。>> 2006年7月,塞浦路斯希土两族领导人在尼科西亚举行会谈,同意成立技术委员会和工作小组,前者负责处理两族间的日常问题,后者则为解决塞岛统一问题进行实质性铺垫,但这种机制至今没有取得重大的进展。 2007年9月5日,塞浦路斯总统、希腊族领导人帕帕佐普洛斯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塔拉特举行一年多来的首次直接会谈。会谈未能取得任何突破,双方在会晤后都指责对方应对塞岛统一进程停滞不前负责 。 2008年3月21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两族领导人同意重启塞岛统一谈判进程。 2008年7月1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在首都尼科西亚的联合国缓冲区内举行会谈,双方就未来南北重新统一后的国家主权和国籍这两个关键问题达成原则共识, 2008年7月25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在首都尼科西亚举行会谈。这是双方2008年3月以来举行的第4次会晤。双方同意在9月3日就未来南北重新统一开启全面和平谈判。 2008年9月3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在尼科西亚就塞浦路斯未来南北重新统一问题举行和平谈判,双方表示希望尽快解决这一问题。9月11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在首都尼科西亚的联合国缓冲区内举行实质性的统一谈判。 2008年10月10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在首都尼科西亚的联合国缓冲区内继续举行统一谈判。双方同意加快和谈进度,今后每周会面一次。 2009年4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塞浦路斯问题发表主席声明,对塞浦路斯统一谈判迄今取得的进展以及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的联合声明表示欢迎,呼吁双方领导人抓住机遇全面解决统一问题。 2009年8月6日,塞浦路斯总统、希腊族领导人赫里斯托菲亚斯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塔拉特在联合国缓冲区进行了首轮和谈的最后一次谈判。联合国秘书长塞浦路斯问题特使唐纳认为,双方经过总共40次会晤,谈判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从9月3日起,双方将进入第二轮谈判,就关键议题进行深入的谈判。 2009年9月10日,塞浦路斯总统、希腊族领导人赫里斯托菲亚斯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塔拉特在联合国缓冲区开始第二轮和谈的首次谈判,重点就未来联邦政体下总统和副总统的产生进行了磋商。 2009年11月10日,联合国驻塞机构发言人发表声明说,英国提出愿意放弃在塞“主权军事基地”的近半领土,以促使塞岛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双方尽快达成统一协议。但条件是两族领导人通过谈判找到全面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方案,并得到两族大多数民众的同意和双方的正式批准。 塞岛两族领导人从2008年9月重启和谈进程,虽然在未来统一国家的大致架构等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但在两族房地产处置、是否继续保留土耳其、希腊和英国的“保护国”地位和北

G. 谁能解释一下塞浦路斯问题

塞浦路斯问题
塞浦路斯 位于地中海东部,是一个面积仅有9251平方公里的岛国。它是地中海内第三大岛,扼欧、亚、非三洲要冲,战略地位重要。塞浦路斯现有人口约76.7万,其中希腊族约占85.2%,土耳其族约占11.6%。

塞浦路斯民族矛盾由来已久。塞岛的希、土两族因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同,历史上积怨甚深。希、土两族分别把希腊和土耳其看作各自的“母国”。1878年,英国占领塞岛,并开始长达82年的统治。

1959年2月,英国、希腊、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的希、土两族签订《苏黎世-伦敦协定》,协定规定,希、土、英3国保证塞浦路斯独立,但塞要允许英国在塞岛设置军事基地,允许希、土两国在塞岛驻军。

1960年8月,塞浦路斯宣布独立并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希、土两族组成联合政府。塞浦路斯宪法规定,总统由希族人担任、副总统由土族人担任,总统、副总统均享有否决权,希、土两族在军队中的人数比例为6∶4等。塞浦路斯虽然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希、土两族矛盾并未化解。

1963年底,希、土两族因制宪问题发生严重的流血冲突。冲突中,希腊和土耳其两国分别支持塞岛的希族和土族。1974年7月,希腊军人政权在塞浦路斯策动政变,推翻马卡里奥斯政权。随后,土耳其以保护岛上土族居民为由,以“保证国”身份出兵塞岛。塞浦路斯的希、土两族联合政府解体。北方希族人南迁,南部土族人北移。从此,希族人聚居南方,拥有全国领土的62%,土族人控制北方,拥有全国领土的38%,双方在岛屿中部由东向西划出一条狭窄的无人地带,被称为“绿线”,由希、土两族和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分段设卡,塞岛从此南北分裂。“绿线”东起法马古斯塔,西至莫尔富,横贯全岛,并穿越首都尼科西亚,全长200多公里,地域面积约占全岛总面积的3%,由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控制.

1975年2月,土族宣布建立“塞浦路斯土族邦”。1983年又宣布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由此塞浦路斯形成南部是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塞浦路斯共和国,北部是只得到土耳其一国承认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从那时以来,土耳其在塞岛北部一直驻扎着一支约3. 5万人的军队。塞浦路斯和希腊于1993年签署一项共同防务协议,希腊将在塞浦路斯遭受土耳其进攻时向塞提供海陆空军事支援。

为结束塞浦路斯的分裂状态,近30年来,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不断斡旋,促使希、土两族领导人谈判。1998年8月,土族领导人建议在塞浦路斯建立由“两个主权国家”组成的邦联,作为永久解决塞问题的途径。但这一建议遭到希族方面的拒绝。2002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塞浦路斯建立由“希族州”和“土族州”平等组成的“共同国家”政府的建议。塞政府对此表示同意。

2004年4月24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塞岛统一方案同时举行了全民公决。两族的表决结果截然相反:土族以64.91%的高支持率通过了该方案,而希族却以75.83%的压倒多数予以否决。根据规定,希土两族中只要有一方反对,安南方案就无效。

H.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会和俄罗斯和塞浦路斯这样的国家成为盟友,而不是美国

因为需要互相制衡

I. 塞浦路斯的军事

国民警卫队为塞政府的武装力量,建于1964年。司令和一些高级军官由希腊军官担任。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为25个月。
总兵力约10000人,有机械化侦察营3个,步兵营18个,突击队2个,炮兵连6个,辅助分队8个。另有警察部队3700人。希腊在塞驻军1150人;土耳其驻军3.6万人;英国在塞有两个主权军事基地,驻军3275人;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和部队868人。土族常规部队“保安旅”有5000人,编为7个步兵营和1个装甲连,另外还有武装警察部队1853人。
2015年2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到访莫斯科的塞浦路斯总统尼克斯·阿纳斯塔夏季斯举行会谈并续签协议。塞浦路斯同意允许俄罗斯海军船只停泊当地港口,并商讨允许俄罗斯空军使用基地。

J. 塞浦路斯的外交

同中国的关系
1971年12月14日,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当前中塞关系发展良好。2011年12月,双方共同庆祝建交40周年,胡锦涛主席与赫里斯托菲亚斯总统互致贺电。2010年以来重要来访:2007年议长赫里斯托菲亚斯访华,2008年外长基普里亚努访华,2008年总统赫里斯托菲亚斯两次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2010年外长基普里亚努访华,2011年议长卡洛扬访华。2010年以来重要往访:2007年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访塞,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访塞,200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访塞,2010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访塞,2012年国务委员刘延东访塞,2012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访塞。
同美国的关系
美国每年向塞提供15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美国支持联合国秘书长为解决塞问题所作的努力,曾多次提出塞问题解决方案,寻求解决塞问题的途径,并同塞保证国希腊、土耳其、英国等保持着密切接触。2011年12月,塞外长玛尔古丽访问美国,会见美国务卿克林顿。
同欧盟的关系
塞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根系欧洲,加入欧盟是塞基本国策。1971年开始与欧共体(欧盟前身)谈判,1972年签署“联系国协定”,1987年与欧共体签定关税同盟条约。1990年7月,正式申请加入欧共体。1997年,欧盟接纳塞为首批入盟候选国。1998年11月,与欧盟开始入盟谈判。1999年,欧盟赫尔辛基会议正式确认“解决塞问题不是塞入盟的前提条件”。2003年3月,欧洲议会外事委员会通过塞入盟决议,同意塞入盟申请。7月,与欧盟警察部队签署共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协议。9月,签署加入欧盟经济区协议。2004年5月,正式加入欧盟并表示,希望欧盟在塞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2008年7月,议会批准《里斯本条约》。
同英国的关系
英联邦成员国。英国是塞安全保证国之一,在塞有两个主权军事基地。投资、贸易和旅游人数在塞均居首位。英国支持联合国秘书长为解决塞问题所作的斡旋努力。2011年2月,塞议长卡洛扬访问英国,会见英国欧洲事务国务大臣丁顿。2011年11月,塞外长玛尔古丽访问英国,会见英外交大臣黑格。
同希腊的关系
两国关系密切。希族一直保持着希腊的语言、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希腊是塞的安全保证国,塞始终将发展和加强同希腊关系置于其对外关系的首位。希腊一贯支持塞在加入欧盟及解决塞问题上的立场,每年向塞提供2000万美元的财政援助。
同土耳其关系
与土无外交关系,且矛盾复杂尖锐。1974年,土耳其出兵塞岛。1983年11月“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宣布成立后,土即予以承认,成为国际上唯一承认“北塞”的国家。每年土族近一半的财政支出由土耳其援助。2011年7月,土总理埃尔多安访问塞土区。
同俄罗斯关系
同俄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2010年以来两国在军事、旅游等方面关系明显加强。俄支持联合国有关解决塞问题的努力,主张塞岛非军事化及以联合国有关决议为基础通过政治对话解决塞问题。2011年12月,俄罗斯与塞浦路斯签署双边政府贷款协议,俄将分批向塞提供总额25亿欧元贷款,年收益率4.5%,贷款期限4.5年。

阅读全文

与塞甫路斯为什么支持俄罗斯总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