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波罗的海三国对俄罗斯很强硬倒是法国德国希腊等国不会。还有英国也是。
目前最直接的原因是三国都有数量不小的俄罗斯族,三国都担心俄罗斯重操在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的“故伎”,策动三国国内的俄罗斯族发动“分离主义叛乱”。举个例子,在拉脱维亚,俄罗斯族的人口比例占到40%左右,在首都里加甚至有50%,爱沙尼亚的部分地区甚至超过95%。
㈡ 波罗的海沿岸的三国的主体民族是斯拉夫人吗
立陶宛人肯定是斯拉夫人,历史上立陶宛大公国曾经盛极一时。西方史学界一般认为立陶宛曾经有机会继承基辅罗斯(在蒙古入侵之前东斯拉夫最主要的国家)从而成为东斯拉夫人的核心,但是最后他们与波兰的合并标志莫斯科大公国在争夺基辅罗斯留下的遗产的长期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俄罗斯人,或者讲是东北罗斯人取得了东斯拉夫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立陶宛人则随着波兰的衰弱而失去了曾经的地位。
爱沙尼亚人和拉脱维亚人主要是斯拉夫族,但是城市里有许多日耳曼人的遗迹。那是因为中世纪时当地人主要是农民,而城市里居住的主要是日耳曼商人。当时日耳曼商人统治了波罗的海的商业(比如着名的汉萨同盟)。当然由于这些国家长期处于日耳曼人,波兰人(属于西斯拉夫人,信天主教),瑞典人(信新教路德宗)的统治下,所以和信东正教的俄罗斯人有很大区别,所以感觉上不像斯拉夫人而已。比如捷克人也是西斯拉夫人,但是文化上更像日耳曼人。
㈢ 波罗的海三国的人口与民族
立陶宛人口298.8万(2012年),主体民族为立陶宛人,占总人口的84%,俄罗斯人占5.8%,其他民族占11%,为38万。
拉脱维亚人口220万,主体民族为拉脱维亚人,占总人口的62%,俄罗斯人占27%,为94万,其他民族占13%,为35万。
爱沙尼亚人口125万,主体民族为爱沙尼亚人,占总人口的68%,俄罗斯人占25%,为48万,其他民族占8.2%,为12.8万。
㈣ 乌克兰共有130个民族,主力人群都是什么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如今的乌克兰,血雨腥风,灾难如阴云一般笼罩在上空,其政府危如累卵,其人民离流失所,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鄙人一介书生,三尺微命,见识短浅,知识有限,不懂政治,不谈是非,今天谈一谈乌克兰的130个民族。
③
乌克兰是乌克兰族人的祖国,人口遍布乌克兰各地。另外,大约有500万乌克兰人居住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等国。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波罗的海三国等,也有500多万乌克兰族人。俄罗斯族大多数居住在克里米亚,达到其总数的58.3%,目前已并入俄罗斯。另外,乌克兰东部第聂伯河左岸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也有大量俄罗斯族人,分别占比当地总人口39%和38.2%,这两个地方独立也是本次俄乌冲突的导火索。
㈤ 波罗的海三国为何对俄罗斯有很强的戒心
所谓的波罗地海三国,就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都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系列大事件中,获得了独立。说这三个国家对俄罗斯有很强的戒心,这是一种婉转的说法,如果我们实事求是地说,应该是这三个国家对俄罗斯有着刻骨仇恨。
正是因为曾经遭受过那么多次俄罗斯和苏联的伤害,波罗的海三国对于俄罗斯是极度的仇恨,所以在苏联解体之后,这三个国家压根就没有加入由俄罗斯主导创立的独联体。甚至在2004年的时候,波罗的海三国加入了北约和欧盟,这意味着这三个国家正式被西方世界接纳,同时他们也成为了西方世界唯独昔日苏联国内老大,俄罗斯的桥头堡。
正是因为有着这一份仇恨的存在,波罗的海三国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对俄罗斯强烈的戒心,对于这件事情,我觉得俄罗斯人不冤,正所谓天道好回还上天放过谁?昔日你们霸凌波罗地海三国以大欺小,如今人家只是问你收一些利息而已,这应该不算过分吧?
㈥ 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怎么样
这是我的资料
希望可以帮到您
在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和苏联解体后,虽然波罗的海三国拒不参加独联体,虽然俄与它们
之间过去那种地缘政治上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已发生转折性的重大变化,但鉴于历史上从沙
俄彼得大帝于1721年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以来长期沿袭下来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俄从维护
本国传统的根本利益出发,俄仍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看作俄“有特殊利益”的地区。
1.认为波罗的海沿岸三国虽已独立,但仍是对俄有“切身利益”和“至关重要”的地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4年1月5日立陶宛正式申请加入北约时明确指出:波罗的海地区 “关系俄罗斯民族的切身利益”。①俄外长科济列夫1994年1月18日也强调说;波罗的海沿岸 地区“从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俄罗斯的利益范围”,是“对俄罗斯至关重要”的地区,俄不 能容忍在这一地区出现“对俄罗斯利益构成重大威胁”的现象。②这就清楚地表明,俄在战略上仍将波罗的海三国视为与其切身利益有关的传统势力范围。
2.认为波罗的海三国虽然独立,但经济上“资源缺乏”,在能源、原料供应和外贸方面,
主要依赖于俄(如独立时爱沙尼亚与俄贸易额占其外贸总额的95%,波罗的梅三国靠俄供应
的能源和原料生产的工业产值占其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并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难以从棍
本上摆脱这种局面。这是对俄确立与波罗的海三国新关系时可加以利用的一个有利条件。
3.认为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后军事上基本无军力可言,政治上和防务上均十分弱小,它们
虽想通过加入欧共体和北约来寻求西方的帮助,但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而且俄在此地区政
治和军事等方面历来存在的强大影响,也决非在短时期内所能轻易消除,更何况在这一地区
尚有177万之多的俄罗斯族人(约占波罗的海三国总人口的22.1%)。因此,波罗的海三国当
局都不愿冒然搞坏对俄关系。俄可对此加以利用,施加各种影响。
4.认为波罗的海三国虽把俄看作是对其独立和安全的主要威胁,但它们主要是执行“依
靠西方时付俄罗斯”的政策,所以它们对俄态度的软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形势,特别
是俄美关系、俄与西方关系的变化。因此,总起来看,俄认为波罗的海三国在对俄关系上有
极大的软弱性和摇摆性。
正是基于以上这种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基本分析和看法,俄罗斯针对波罗的海三国的特
点,制定了一套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基本政策和目标。这就是:抓住波罗的海三国能源,原料
和外贸上对俄的依赖等弱点,主要利用经济手段,兼以军事上保持适当的压力,政治上以
“睦邻友好”、“保护三国境内俄族人的权益”和“维护俄罗斯切身利益”为旗号,对波罗的
海三国软硬兼施,恩威并济,并对它们进行区别对待和分化,力图达到保持对该地区的强大
影响和某种程度上的控制,以确保自己切身利益不受严重损害的目标。
独立后波罗的海三国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政治上寻求西方
维护其独立,经济上谋求援助求取繁荣,军事上希望依靠西方确保其安全。为此,独立以来
三国大力开展西方外交,与美欧国家频频往来。迄今不但同美,德、北欧等西方国家签订了
各种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合作条约,而且还参加了欧安会、欧洲委员会,欧洲复兴和开发
银行、波罗的海10国理事会等多种欧洲政治和经济组织,并在军事上于1994年2月参加了北
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经济上于1995年6月12日同欧盟签署了“欧洲协议”,率先成为
欧盟的联系国。根据协议,三国可在1999年底以前正式加入欧盟③。可以说波罗的海三国独
立至今在外交上已取得了不少重大的成就。
㈦ 在波兰北面为什么还有俄罗斯的领土
那部分土地原属“东普鲁士”。二战结束后,苏联将东普鲁士北部划入苏联(设立加里宁格勒州),但后来随着苏联的解体,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先后宣布独立,加里宁格勒州于是成了一片与俄罗斯本土不相连的海外“飞地”了。
(7)波罗的海三国有多少俄罗斯族扩展阅读:
二战后
二战后,波兰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这三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前苏联庆祝吞并了这些领土,这些领土的吞并在现在独立的白俄罗斯被誉为是“白俄罗斯的统一”。
1939年对波兰的进攻被苏联称作是“对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解放”。 在苏联解体后,这些领土是现在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他们保留了共和国这一行政区划,也保留了1945年与波兰的边界线。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波兰前东部领土
㈧ 波罗的海3国是指那些国家
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系前苏联最小的三个加盟共和国,1990和1991年相继宣布独立。
三国总面积17.40万平方公里,其中立陶宛6.52万平方公里,拉脱维亚6.37万平方公里,爱沙尼亚4.51万平方公里。
截至1990年1月,三国总人口799.30万人,其中俄罗斯族人为177万左右。1
立陶宛人口372.32万,主体民族为立陶宛人,占整个人口的79.6%,俄罗斯人占9.4%,为35万,其他民族占11%,为38万。
拉脱维亚人口268.70万,主体民族为拉脱维亚人,占整个人口的52%,俄罗斯人占35%,为94万,其他民族占13%,为35万。
爱沙尼亚人口158.28万,主体民族为爱沙尼亚人,占整个人口的61.5%,俄罗斯人占30.3%,为48万,其他民族占8.2%,为12.8万。
波罗的海三国虽然均地处波罗的海东岸,但就资源力而言,各有其特点。
立陶宛位于前苏联最西部。西临波罗的海,北邻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
地形受冰川作用显着,大部分为冰川夷平的低平原,其上有冰碛岗丘。波罗的海沿岸有绵长的沙丘,中部为低地,东南端地势最高,海拔958英尺。
土壤从沙土到重粘土皆有。西北部有壤土、灰化土、沙土;中部以灰化土和泥炭土为主,土地肥沃;东南部多沙土。
波罗的海沿岸狭窄地带属海洋性气候,内地为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4.8℃,7月为17.2℃。大部分地区8月份降雨量最多,沿海地带10-12月降水量最多。
立陶宛境内河流均流入波罗的海,水流一般平缓,河道蜿蜒曲折。其中涅曼河最长,其主要支流有梅尔基斯河、内里斯河、涅维茨斯河、杜比萨河、朱拉河以及米尼亚河等。湖泊约有3000个,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
沼泽区有大量的泥炭。森林和草地均占土地面积的1/4。有3个天然植被区:滨海沙丘区以松树居多;东部岗丘区多云杉;中部有大气橡树林。沼泽地区和湿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
野生动物品种多,有60种哺乳动物,300多种鸟类和50多种鱼类。
矿物资源匮乏,主要有硫酸监、石膏、泥炭、少量铁矿石和磷灰石,沿海地区还有少量的石油。
拉脱维亚西临波罗的海,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南接立陶宛。拉境内主要是波状起伏的平原,有低地和低丘。东部地势略高,滨海多沙滩。拉河流均属波罗的海水系,主要河流有西德维纳河(亦称道格瓦河)、加高亚河、文塔河、利耶卢佩河。丘陵之间有许多小湖泊。
土壤以灰化土为主,东拉脱维亚低地有沼泽土。水土流失严重。
气候受大西洋气候影响,湿度大,天空多云,每年只有30-40天的晴天,阴天多达150-180天。盛刮西北风和南风。无霜期在125-155天。夏季凉爽,6月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为34℃,1月沿海平均气温为-2℃,东部-7℃,最低可达-40℃。
森林,草场、牧场、沼泽和荒地约占土地面积的67%,森林覆盖率为38%,森林主要分布于西部和东北部。多针叶林(松树和云杉)和落叶林(白桦和白扬等)。
矿产资源缺乏,主要有金砂矿和泥炭等,泥炭储量为9亿吨。西部库尔兰半岛有石油。
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沿岸三国面积最小的国家。北面和西面临波罗的海,南与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联邦为邻。就资源力而言,爱沙尼亚有着不同于上述两国的特点。
爱沙尼亚是个多岛屿之国,大小岛屿800个,占土地面积的9%。最大的两个岛屿是萨列马岛(1647平方公里)和希乌马岛(600平方公里)。地表受过冰川作用,南部有冰碛丘,中部有平缓的长丘,大部为东北-西南走向。
河流多而短小,最长河流皮亚尔努河仅为142公里。湖泊占土地面积的5%,楚德湖最大,面积3548平方公里。
气候受北大西洋气团的影响,冬季温和,夏季凉爽,2月平均气温-5℃至6℃,7月为16-17℃。年降水量610-711毫米,蒸发量少,有涝灾。
植被为混交林,约有90种树木和灌木,林地面积13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6%,重要树种有松、冷杉、白桦和白扬。草地辽阔。约有60种哺乳动物,295种鸟类。
矿产资源主要有油页岩,储量150亿吨,年产3500万吨,占原苏联油页岩总产量的80%。泥炭的储量和产量也很可观,并有大型磷灰石矿床,磷灰石储量达60多亿吨。
㈨ 世界上恨俄罗斯的国家有哪些
世界上最恨俄罗斯的,有三个国家,就是波罗的海三国。从北往南分别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尤其是拉脱维亚,如果你在拉脱维亚任何一个角落,高喊一句:俄罗斯万岁!
希望你在喊之前戴上头盔,并自求多福。
所以,经常有人说,拉脱维亚的男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绝对不愁美女。
资料拓展:中国对俄罗斯又爱又恨 (俄罗斯是即今为止占中国国土最多的国家)美国不用说了意识形态问题
㈩ 波罗的海三国的人种和俄罗斯人有什么区别吗
一、面貌特征不同:
波罗的海三国人种依据地域及面貌特征被称为欧罗巴人种波罗的海类型。
俄罗斯民族在语族上被称为东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是发源于今波兰东南部维斯杜拉河上游一带(欧洲的北部),于西元一世纪时开始向外迁徙到欧洲东部某些地区,至六世纪时期居地已经遍布东欧以及俄罗斯地区。
二、来源不同:
现代俄罗斯民族是从过去东斯拉夫人中不同部落所组成的南北两个民族混合组成的。
其又融合了部分东北欧人也就是波罗的海三国人以及芬兰瑞典等人,同时其被蒙古等游牧民族所征服过,所以又包含了蒙古、突厥、鞑靼等民族。爱沙尼亚地区的史前先民是属于芬兰-乌戈尔人的爱沙尼亚族人,起源于东斯堪的纳维亚。
三、细致分类不同:
俄罗斯人具有欧罗巴人种的基本特征:浅色皮肢,柔软的波状发,男子胡须和体毛发达,鼻窄且高高隆起,唇薄,直颌,面部轮廓清晰,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但俄罗斯人还有自己的特点:
①北部俄罗斯人属欧罗巴人种中的白海-波罗的海类型,身材中等,头型较长,鼻子高突,鼻梁呈直形或凹形,头发和眼珠色浅。
②波罗的海三国的人种人种中的中欧类型(或称阿尓卑斯类型),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头型宽短,脸宽,鼻高且大,发色淡黄并呈波状。
波罗的海三国的人种和俄罗斯人由于民族间的互相交流和融合,但又保持了其各自的民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