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约若与俄罗斯开战,哪些国家会成为俄罗斯首要报复对象
俄罗斯周边的8个邻居都会被俄罗斯摧毁。
美国离俄罗斯很远,无论俄罗斯和北约爆发还是与美国发生冲突,首先要受到打击的必然是距离俄罗斯更近的几个国家。俄罗斯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现在已经退出了。如果俄罗斯发动罢工,这些国家将永远无法逃脱。实际上,甚至美国也完全害怕与俄罗斯对抗。近几十年来,美国对俄罗斯采取了经济压力或武力警告。它实际上从未与俄罗斯发动过战争。因为美国知道一旦与俄罗斯交战,它将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
Ⅱ 德国哪个皇帝向苏联开战
二战时德国没有皇帝,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几乎零失业,并且在短时间内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1941年,纳粹德国对苏联宣战,发动苏德战争,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1945年初,西方盟国自西向东,而苏联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军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宣告正式灭亡。
Ⅲ 面对俄罗斯200万大军,当年格鲁吉亚为何还敢主动开战呢
面对俄罗斯200万大军,格鲁吉亚还敢主动开战,是因为两国之间有矛盾。
Ⅳ 乌克兰威胁要对俄罗斯开战,乌克兰这是当真的吗
乌克兰说的不是真的,乌克兰不可能开战。事实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纠纷一直都存在,乌克兰虽然说是威胁俄罗斯开战,但是开战绝对是不可能的,俄罗斯作为世界上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国家有着世界上十分先进的武器,乌克兰对俄罗斯开战是不可能打赢过俄罗斯的。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军事实力相差很大,不仅仅如此俄罗斯作为战斗民族战斗能力十分的强大,乌克兰像俄罗宣战不太可能但是乌克兰受到西方国家的蛊惑。西方过家也是为此压制住俄罗斯。
Ⅳ 当年的格鲁吉亚究竟怎么想的,为何他敢向俄罗斯200万大军开战
它们两个国家之间本来就有矛盾,还有美国在后面暗中支持格鲁基亚。
Ⅵ 第一次世界大战
开始是可索沃事件
结束是德国投降
Ⅶ 克里米亚战争主要是哪个国家发动的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1853 年11月27日,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在黑海地区爆发了海战。
不久,英、法等国与奥斯曼结成同盟,对俄宣战,演变为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大战,史称“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它失去了欧洲大国地位。由于西线扩张的道路被封锁,俄国转向东方,开始侵占中国的领土和海港;英法则进一步提了高自己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将奥斯曼变成自己的附庸。
克里米亚战争还被称为现代战争的开端,电报、铁路、战地护理等在战争中被广泛应用。所以,俄国的失败实质上也是一场落后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失败,战后刺激了俄国的现代化改革。对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通常认为是俄国过度扩张而主动挑起的,但这种说法比较片面。真正的原因都有哪些?
首先,俄国确实有意瓜分奥斯曼帝国。俄国唯一的不冻港在波罗的海,一个极易被西欧国家封锁的海域。为了增加贸易通道和海军力量,奥斯曼境内温暖的黑海成了俄国的侵占目标。
第二,战争也有法国在背后蓄意挑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拿破仑三世当时迫切需要一场战争的胜利来为自己正名,
第三,“欧洲搅屎棍”英国在其中的所作所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战前俄国一直大力拉拢英国,不惜许下了很多好处给英国,而英国的沉默观望也让俄国误会了是一种默许的态度。从而放心大胆开打,然而在黑海海战俄罗斯大胜奥斯曼帝国之后,英国国内的舆论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英国而言,长期的国策就是“欧洲均势”,不允许欧洲出现一个霸主,而俄国一旦得到了黑海出海口,吞并了奥斯曼的话,必然将称霸欧洲,这是英国所不能接受的,于是议会很快就决定对俄宣战,形成了了几大强国集体围殴俄国熊的局面,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俄国惨败,并从此对欧洲产生了难以愈合的隔阂。
Ⅷ 一战德国首先对哪个国家宣战书上写的是 8月1号对俄宣战和8月3号对法宣战。到底是哪个有的人说法国
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因为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的青年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派兵帮助塞尔维亚,德国为了帮助奥匈帝国就直接向俄国宣战了。
Ⅸ 苏俄内战时有多少国家向俄罗斯宣战
/view/848890.htm苏俄国内战争的网络以下是在铁血网摘到的《苏俄国内战争和抗击外国武装干涉》的相关内容,请参考: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策划、组织俄国境内反革命武装,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俄国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初,盘踞西伯利亚的原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调集40万白卫军,在长达2000公里的东方战线向苏俄红军发动进攻,白军很快越过乌拉尔,占领乌法,逼近喀山,侵入伏尔加河流域。为配合高尔察克,南方的邓尼金和波罗地海沿岸的尤登尼奇白卫军也开始向红军进攻。与此同时,英国舰队入侵波罗地海,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法国海军陆战队在敖德萨登陆,英国干涉军占领巴库。在这危急时刻,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出“一切为了东线”和“必须全力粉碎高尔察克”的号召,得到人民积极响应,大批党团员带头奔赴前线。4月底,伏龙芝率领红军在东方战线转入反攻,夏伯阳率领红军第25师冲锋陷阵。6月初,红军解放乌法,8月,解放乌拉尔,击败捷克叛军。11月14日,攻占高尔察克老巢鄂木斯克,高尔察克率残部东逃,年底在伊尔库茨克被活捉(次年2月被处决)。正当东线战事激烈时,盘踞高加索的邓尼金白军开始北犯,为支持邓尼金,美国向其提供了10万人的武器装备,英国向邓尼金部派遣200名军事顾问。1919年6月底,邓尼金进占察里津。7月3日,邓尼金下达进攻莫斯科的命令,邓部兵分三路向北进犯。这时,列宁又发出“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在很短时间内,13万人报名参加红军,奔赴前线御敌。10月中旬,邓尼金军队占领了顿巴斯地区和包括基辅在内的乌克兰广大地区并逼近图拉,距莫斯科只有200公里,形势十分危急。斯大林奉命到南方战线加强领导,红军主力也由敌人后方调至奥寥尔、沃罗涅日前线,准备发动反攻。反攻中,布琼尼指挥第一骑兵集团军冲锋陷阵,锐不可挡。红军在南线连战连捷,收复大片失地。1920年2月初,红军已将邓尼金白军主力全部歼灭,邓尼金逃往国外,残部在弗兰格尔率领下,溃逃克里木半岛,帝国主义组织的第二次武装进攻被粉碎。在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发动进攻时,尤登尼奇白军也于1919年5月中旬,向彼得格勒发动进攻。在英国舰队支援下,5月12日夜,白军突破纳尔瓦防线,逼近彼得格勒。为制止尤登尼奇进攻,俄共(布)中央迅速调集兵力,先平息内部叛乱,接着于6月下旬转入反攻。波罗地海舰队击退试图攻占喀琅施塔得的英国舰队。同年11月,尤登尼奇白军被彻底击溃,退往爱沙尼亚。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帝国主义把颠覆苏维埃俄国的希望,放在了以华苏斯基为首的波兰地主政府身上,帮助它武装了74万人的军队,组织发动了第四次大规模武装干涉。1920年4月,波兰军队入侵乌克兰,5月初,攻克基辅。6月,龟缩在克里木半岛的弗兰格尔残部回窜乌克兰南部。图哈切夫斯基率领西方战线红军反击波兰入侵军,解放了白俄罗斯。7月底,图部红军逼近华沙。叶戈罗夫率领西南战线红军解放乌克兰,攻至利沃夫。此时,英国外交大臣寇松照会苏俄政府,要求俄方停止进攻举行和谈。8月,波军在协约国支持下发起反攻,红军受挫被迫后撤。10月,双方签订停战协议。南方战线,由伏龙芝指挥的红军对弗兰格尔军队发动反击。10月底,红军在克里木半岛别列科普地峡北部围歼白军10万人。11月,红军突破白军防线,攻占刻赤,控制整个克里木半岛,帝国主义第五次武装干涉彻底失败。到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1922年10月,占据远东部分地区的日本干涉军也被驱逐出苏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