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世纪中期俄国文学的总体特征
19世纪中期俄国文学的总体特征
第一·俄国出现的一批重要理论家,如别林斯基 赫尔岑等,使得俄国现实主义一开始1.具有理论指导。
第二 反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第三 具有人民性 即文学反应人民疾苦,小人物主题贯穿始终
第四 为人民解放 这一时期的作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 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也称问题的文学
第五 塑造了多余人和新人的形象
1.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是“问题”的文学,诸多俄罗斯文学的大家针对俄罗斯社会问题,在自己的作品中提问,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赫尔岑的《谁之罪》,涅克拉索夫的《谁在俄罗斯能在过上好日子》,
2.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总体上是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从普希金的《驿站长》中的第一个小人物形象开始,现实主义成为俄国十九世纪文学最重要的流派,大多数作家的作品都重视反映现实和塑造典型人物,
3.诗歌和小说相继繁荣,以普希金为代表的黄金时代的十九世纪前期和中期是俄罗斯诗歌繁荣的时代,果戈里,托尔斯泰等人的崛起则标志小说逐渐取代诗歌的主导地位,等到十几世纪末,随着西方现代主义传入和寻神造神的神秘主义运动的出现,诗歌再次繁荣起来,同时出现了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
4.道德关怀和宗教博爱
㈡ 白银时代的介绍
白银时代,是指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时间区间的界定不同学者的观点也略有不同,比较公认的时间段是1890年--1921年。白银时代是相对于以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等为代表的俄罗斯19世纪文学而言的,18、19世纪随着俄罗斯国力的强盛以及社会文化领域的觉醒,俄罗斯文学产生了空前绝后的繁荣景象,在世界文学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时期被学界称作”黄金时代“。
㈢ 俄罗斯白银时代着名作家及作品的简介
着名作家有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等。
一、屠格涅夫
1、作家介绍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
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2、作品介绍
①、《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最初发表时,有21个短篇小故事;
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1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3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结局》《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父与子》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发表于1862年。
贵族子弟基尔沙诺夫大学毕业后,带着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到父亲的田庄作客。
巴扎罗夫的民主主义观点,同基尔沙诺夫一家、特别是同阿尔卡狄的伯父巴威尔的贵族自由主义观点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巴扎罗夫占了上风。
有一次,巴扎罗夫和阿尔卡狄到省城去参加舞会,遇见贵族寡妇奥津佐娃,巴扎罗夫对她产生了爱情,但是遭到拒绝。最后巴扎罗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尸体的时候感染病菌而死。
小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之间的尖锐的思想斗争。巴扎罗夫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具有坚强的性格和埋头工作的习惯。
在政治上,他反对农奴制度,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的生活准则;在哲学上,他是个唯物主义者,重视实践,提倡实用科学;但是他也表现出某些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例如否定艺术的作用,等等。
二、莱蒙托夫
1、作家介绍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 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罕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 外祖母将其安葬在塔尔罕内。
代表作品有《鲍罗金诺》,《祖国》,《当代英雄》等。
2、作品介绍
①、《当代英雄》
《当代英雄》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创作的长篇小说。1839年至1840年莱蒙托夫在《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小说《贝拉》、《塔曼》和《宿命论者》。
1840年5月莱蒙托夫将这几篇小说同未曾发表的《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梅丽公爵小姐》合在一起发表,这便是长篇小说《当代英雄》。
该作讲述主人公毕巧林是青年贵族军官,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然而他内心深处似乎埋藏着有所作为的渴望。
这是一个冷酷自私的利己主义者。 莱蒙托夫选取了毕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断,从不同角度予以再现。
②、《两兄弟》
《两兄弟》是俄罗斯作家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创作于1836年的同名五幕剧本。
全剧以梁兄的争风吃醋为冲突的中心。尤里从彼得堡回莫斯科省亲,巧遇从前的恋人薇拉,于是便欲重温旧梦,不料此时薇拉已嫁给一位富有的公爵。
其兄亚历山大也与薇拉有过一段爱情纠葛,这时也对薇拉纠缠不休,且用尽心机,百般阻挠尤里与薇拉叙旧。薇拉虽对尤里旧情未泯,却碍于妻子的义务,狠心斩断情丝,随丈夫去了乡下。
作者通过这场爱情纠纷,批判了当时俄国社会中自私、守旧的思想对真正爱情的蚀害和扼杀。
三、普希金
1、作家介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罗斯着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他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俄罗斯帝国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
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
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决斗中遇害。他的创作对俄罗斯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刻。
2、作品介绍
①、《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也译作《欧根·奥涅金》)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长篇诗体小说,写于1823~1831年,发表于1831年。
该作写的是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他厌倦了上流礼会生活,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俄国的乡村。在那里他结识了地主拉林家的长女达吉雅娜。达吉雅娜对奥涅金一见钟情。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给奥涅金写了一封深表爱慕之情的信。而奥涅金却根本不能理解达吉雅娜的真挚情意,竟轻浮地当面表示拒绝,说什么自己不宜享受家庭幸福等等。
后来,奥涅金在决斗中杀死了自己的好友连斯基,便离开了乡村。几年之后,奥涅金在彼得堡上流社会的一次交际活动上又遇见达吉雅娜。此时的达吉雅娜已从一个纯朴的农家少女出落成上流社会“女神”般的贵妇人。
奥涅金为虚荣心所驱使,为她神魂颠倒,拼命追求达吉雅娜。而达吉雅娜则真诚地告诉他:此刻她仍然爱他,却不能属于他,因为她要忠于自己的丈夫。
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②、《黑桃皇后》
《黑桃皇后》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的彼得堡。出身贫寒的青年军官格尔曼爱上了上流社会的丽莎小姐,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不同。他无法娶贵族小姐为妻。
格尔曼偶然了解到丽莎小姐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赌博致胜的三张王牌,他妄想探出其中的奥妙,以求赌博发财。
其实,这三张王牌不过是一种谣传,格尔曼致富心切,千方百计,费尽心机,不仅杀死了丽莎的祖母——伯爵夫人,还使得知真相后的丽莎小姐也深感爱情的破灭而自杀,格尔曼本人也因在赌场上输了个精光,在绝望和悔恨中拔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说的主人公格尔曼开创了俄国文学中追求个人财富的早期资产者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白银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㈣ 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三大流派是哪三个
时间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
三大流派:象征主义、阿克梅派和未来主义
象征主义:别雷,勃洛克
阿克梅派:古米廖夫,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
未来主义:马雅可夫斯基
㈤ 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白银时代”在俄罗斯文学史有什么作用、意义
我个人认为,像这类的历史题目,回答的套路基本一样。如“白银时代'无非就是夸其承上启下的作用,意义就是对俄罗斯的文学史以后的发展的重大作用。这点类似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对以后中国文学的影响一样。
以下是俄罗斯文学的简史(无苏联文学史)
俄罗斯文学简史:
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坛上最伟大的文学遗产之一,她的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俄罗斯充满悲壮的、喜剧的和光荣的历史。在俄罗斯的文坛上,曾经有五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伊万布宁、米哈伊尔肖洛霍夫、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迫于苏联政府的压力而拒绝接受)、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和约瑟夫布洛兹基。
基辅罗斯时期
俄罗斯国家形成于9世纪末。公元882年,诺夫戈洛德公国的奥列格大公征服基辅公国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辅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公元 998 年,当时的弗拉基 米尔大公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对俄罗斯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是基辅罗斯的极盛时期,就在这时俄罗斯文学开始了它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历史故事、编年史、英雄史诗、传记、旅行记等。最着名的作品是《俄罗斯编年序史》和《伊戈尔远征记》。
蒙古人统治逼?br>
13世纪初,基辅罗斯解体。1237年,由成吉斯汗之孙拔都管辖的金帐汗国征服梁赞等地,后又征服基辅,由 此开始了蒙古人统治时期。14世纪末,莫斯科公国逐渐强大,德米特里大公率军在顿河平原击败蒙古军。15世纪末,伊凡三世迎战蒙古军队,蒙古军因严寒不战而退,从此结束了长达二百四十年的异族统治。这时期,俄罗斯的文化发展受到严重摧残,留下的文学作品不多。值得一提的多为记录着名战役的历史故事,如《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顿河彼岸之战》等。
莫斯科公国时期
16世纪初,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形成。为加强中央集权,伊凡四世采取严厉措施镇压主张分权的大贵族。这种集权与反集权之间的斗争在16世纪文化生活中得到了反映。当代政论文占了重要地位。较着名的有《伊凡雷帝与库尔布斯基通信集》。17世纪,沙俄征服西伯利亚,并使农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这时,文学开始突破中世纪格局,出现了一些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世俗故事。阿瓦库姆的《行传》生动地描写了他与大主教尼康的冲突,体现了宗教文学的新的特色。
十八世纪上半期
18世纪前期,彼得一世在位。他对内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对外发展与西欧的关系,加强俄国的实力,从而使古老的俄国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封闭落后的状态。前二十五年,俄国社会新旧斗争激烈,文学发展却相对缓慢。除了政论文外,没有突出的文学成就。30年代以后,古典主义兴起。俄国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西欧相似,但因同时到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因此它又带有启蒙主义的特色。康捷米尔(1708-1744)是俄国古典主义文学形成时期的第一个讽刺作家。罗蒙诺索夫(1711—1765)是俄国第一个着名学者和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古典主义作家还有以剧本创作为主的苏玛罗科夫(1717—1777)。
十八世纪下半期
18世纪下半期的俄国主要是在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统治之下。女皇继承了彼得一世的国内外政策,这时期俄国经 济有较大发展,但社会矛盾也相当尖锐,以致1773年爆发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普加乔夫起义。这一时期,社会思想相对活跃,出现了不少讽刺杂志,其中最优秀的是诺维科夫主办的《雄蜂》等刊物。90年代,感伤主义文学在俄国出现,代表作家是卡拉姆津。杰尔查文是俄国文学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的诗人。冯维辛是18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戏剧家。拉季谢夫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贵族革命家和启蒙作家。
十九世纪前期
进入19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自身的进步,俄国文学也开始出现新的气象。危机四伏。1801年上台的亚历山大一世的小改小革,未能触及这一制度的基础。1812年,拿破仑率军入侵俄国,激起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拿破仑兵败后,俄国军队远征西欧。一些青年贵族军官回国后,成立了以推翻专制政体为宗旨的秘密团体。1825年12月,他们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遭到沙皇政府的镇压,但是它揭开了俄国贵族革命的阶段,唤醒了一代年轻人。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国内采取了高压政策,但是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如当时莫斯科大学就出现过赫尔岑—奥加廖夫小组和别林斯基十一号文学社等进步组织的活动。四十年代俄国思想界还发生过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之争。19世纪初期,俄国开始出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早期的代表作家是茹可夫斯基(1783—1852)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人,稍后出现的是思想上更为激进的以雷列耶夫为代表的“十二月党诗人 ”和成就卓着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当时较有影响的作家克雷洛夫(1768—1844)和格利鲍耶陀夫(1795—1829)分别以他们的寓言和剧本推动了俄罗斯文学向现实主义方向的发展。30年代前后,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开始形成。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思潮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杰出的批评家别林斯基以自己的理论着作为其推波助澜。当时着名的作家还有赫尔岑(1812—1870)、柯里佐夫(1809—1842)和格利戈洛维奇(1822—1899)等。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逐步走向繁荣。进入50年代,平民阶级开始代替贵族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1855年,俄国在历时二年的俄土战争中失败,导致了农奴制度危机的加剧。1861年2月,沙皇政府被迫颁布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这种自上而下的法令是不彻底的,但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50—60年代,围绕着对农奴制度的改革问题,革命民主主义者与贵族自由主义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当时有影响的进步刊物主要有涅克拉索夫主持的《现代人》杂志,以及《俄国言论》、《北极星》和《钟声》等,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洛留波夫、皮萨列夫和赫尔岑等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自由派的刊物主要是《读者文库》和《俄国导报》。这一时期,俄国文艺界空前活跃,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重要的作家主要有:屠格涅夫(1818—1883)、冈察洛夫(1812—1891)、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奥斯特罗夫斯基(1823—1886)和涅克拉索夫(1821—1878),以及波缅洛夫斯基(1835—1863)、费特 1820—1892)、丘特切夫(1803—1873)和阿·康·托尔斯泰(1817—1875)等。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也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一些优秀作品。
十九世纪后期
19世纪后期,俄国文学在6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70年代以后,俄国的资本主义也了较快的发展,但农奴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社会矛盾相当尖锐。1874—1875年间曾出现民粹运动高涨的局面。这一运动遭镇压以后,由部分激进分子组成的“民意党”人曾组织暗杀活动。80年代,俄国民主运动处于低潮,“小事情理论”开始流行。90年代,俄国工人运动出现并逐步走向成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俄国继续繁荣,小说、诗歌和戏剧等领域中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品。上一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老作家大部分仍在进行创作,新的优秀作家又走上了文坛。当时最有影响的刊物是由涅克拉索夫和萨尔蒂柯夫—谢德林主持的杂志《祖国纪事》。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主要有: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萨尔蒂柯夫—谢德林(1826—1889)和契诃夫(1860—1904),以及柯罗连科(1853—1921)、列斯科夫(1831—1895)、迦尔洵(1855—1888)、乌斯宾斯基(1843—1902)、马明—西比利亚克(1852—1912)、蒲宁(1870—1953)和库普林(1870—1938)等。
㈥ 白银时代的文学指向
白银时代是指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时间区间的界定不同学者的观点也略有不同,比较公认的时间段是1890年--1921年。白银时代是相对于以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等为代表的俄罗斯19世纪文学而言的,18、19世纪随着俄罗斯国力的强盛以及社会文化领域的觉醒,俄罗斯文学产生了空前绝后的繁荣景象,在世界文学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时期被学界称作”黄金时代“。19世纪后期,随着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巨匠逝世,托尔斯泰、契诃夫创作式微,以及各种实证主义、本土派、西欧派、民粹派文学流派的纷繁芜杂,俄罗斯文坛呈现混乱与衰落的趋势。19世纪末,随着西欧现代主义的传入,俄国文坛尤其是诗坛重新兴盛,以有别于以往文学风格的姿态再次将俄国文学推向新的高潮。这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有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和未来主义,其中以象征主义影响最为重大,代表诗人有布洛克、别雷、伊万诺夫、勃留索夫、巴尔蒙特、阿赫玛托娃、吉皮乌斯、曼德尔施塔姆、马雅可夫斯基等。
㈦ 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白银时代"是怎么回事
白银时代(17年-130年)
屋大维死后的一百年间,史称罗马文学的“白银时代”。这一时期罗马在政治上不断衰弱,内部矛盾日趋激烈,其文学发展的特点是宫廷趣味日趋浓厚,崇尚文风的花哨和滥用修辞,使得文体显得逼挤、臃肿。这一特点在2世纪前半叶达到高潮。贵族青年以公开朗诵空洞无物的诗歌为时髦,文学更成为少数人的消遣。白银时代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是反映奴隶主下层思想的讽刺文学和反映旧共和派不满情绪的作品。
诗歌
卢肯(39年-65年)是白银时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创作了继《埃涅阿斯纪》之后最优秀的史诗《法萨利亚》。马提阿利(40-104)则是这一时代最优秀的碑铭体诗人,主要诗作是《碑铭体诗集》(一译《警句诗集》)12卷,1500余首。其风格短小精悍,含蓄突兀,富于机智和幽默。朱文纳尔(60-127)则以讽刺诗着称。他长于借古喻今,诗风严峻而尖锐,其诗句“即使没有天才,愤怒出诗句”已经成为名言。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涨的年代,朱文纳尔的作品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席勒、雨果和别林斯基都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在抒情诗方面,斯泰提乌斯(45-95)几乎是唯一有成就的诗人,擅长描写有闲阶层生活情趣。
戏剧
塞内卡(4年-65年)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受斯多葛哲学影响,精于修辞和哲学,并曾担任过着名暴君尼禄的老师。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宣传同情、仁爱。他一生共写过9部悲剧和1部讽刺剧,多半取材自希腊悲剧。其作品风格崇高严肃,夹杂大量的道德说教,使得其笔下的对话和人物都缺乏真实感。其代表作是悲剧《特洛伊妇女》。塞内卡晚年因参加元老院贵族反对尼禄暴政而被尼禄赐死。
散文
这里的“散文”并非现代文学上所讲的狭义上的散文,而是泛指拉丁语文学中的“散文体”,和诗体相对,包括散文、小说、传记文学和编年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