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飞地是怎么产生的
德国战败后加里宁格勒归了苏联,当时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是在一起的,但是后来分了。
‘贰’ 俄罗斯在欧洲的“飞地”是怎么来得
原本是德国的东普鲁士,二战战败割让给波兰和苏联,苏联解体之后立陶宛独立,所以柯尼斯堡和俄罗斯本体隔离开来
‘叁’ 俄罗斯唯一的一块飞地加里宁格勒是怎么来的
这地方原先叫东普鲁士,中世纪时是条顿骑士团的属地,居民大多是日耳曼人。
神圣罗马帝国分裂后东普鲁士向波兰效忠。俾斯麦时期东普鲁士重归德意志。
二战后东普鲁士被苏联占领,此之前大部分东普鲁士居民已经撤回德国本土,他们再也没有能回去,于是东普鲁士就彻底成为苏联领土,而且从二战结束后,大部分新迁入的居民都是俄罗斯人,苏联政府将地名改为加里宁格勒。
苏联解体后,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但加里宁格勒没有独立,于是把加里宁格勒就成了飞地。
‘肆’ 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这块飞地,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作为解体苏联的主要继承国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领土第一大国。这大家都是知道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中欧腹地还有俄罗斯一块陆地飞地——加里宁格勒。那么,远离俄罗斯本土的中欧,为何会有俄罗斯的一块飞地呢?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前文提到,在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时,俄罗斯自然成为了继承苏联绝大部分领土的国家,当然这当中就包括加里宁格勒州。
时间到了1991年,世界发生了重大事件,就是庞大的苏联安然解体,就此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彻底获得独立,这样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本土就被三国隔开了,从此,加里宁格勒成了俄罗斯在中欧的一块飞地。
‘伍’ 俄罗斯在欧洲的“飞地”是怎么来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并吞了德国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与其周边的地区,1946年时苏联总理加里宁(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Калинин)逝世,为了纪念他,苏联将哥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并将其与周边区域命名为加里宁格勒州。90年代苏联瓦解,原本的加盟共和国立陶宛、拉脱维亚与白俄罗斯纷纷独立,使得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之间失去了实体的领土相连,而变成今日的孤立状态。形成"飞地"。
‘陆’ 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那块飞地是怎么来的
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在二战前是德国领土,名叫柯尼斯堡。苏联在二战胜利后为了惩罚德国,将这块德国领土划归苏联,由俄罗斯管辖。91年苏联解体,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本土分开成为了飞地。
‘柒’ 俄罗斯领土的加里宁格勒地区为何远离俄罗斯是怎么形成的
加里宁格勒州被成为“飞地”,以下是其形成的原因:
加里宁格勒州游离于俄联邦本土之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其原来是德国东普鲁士的一部分,它的中心城市是哥尼斯堡,即现加里宁格勒。1945年4月二战结束前夕,苏军攻占哥尼斯堡。根据同年8月苏、美、英签署的波茨坦协定,哥尼斯堡连同东普鲁士北部地区划归苏联版图。1946年,苏联在这里设州,并以刚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加里宁的名字命名,哥尼斯堡也改名加里宁格勒,定为该州首府。从此,加里宁格勒成了苏联的重要海军基地、贸易港和渔港,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就设在这里。
苏联解体后,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独立,夹在波兰、立陶宛之间的加里宁格勒州与俄罗斯本土的陆上联系被切断,加里宁格勒州变成俄罗斯的飞地,与俄罗斯其余部分隔离。成为一块远离俄罗斯本土几百公里的土地。加里宁格勒与圣彼得堡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仅有的两个不冻港。
(7)俄罗斯飞地是怎么产生的扩展阅读:
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的联邦主体之一,是俄罗斯联邦最小的州,属西北联邦管区。它位于俄罗斯的最西边,有着与其它地区相比独特的地理状况。加里宁格勒州南邻波兰,东北部和东部与立陶宛接壤,与俄罗斯本土不相邻,是一块飞地。从加里宁格勒到华沙距离为400公里,到柏林、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的距离均在600公里左右。
加里宁格勒州大部分地区是平原。位于东南部的波罗的海垄岗海拔230米。海拔最高的地方是维什特涅茨高地(242米)。
气候是海洋性向温带大陆性转变的气候。年均温度零上8度。1月份平均气温零下3度至零下5度。7月份平均气温零上15度至零上17度。年均降水量大约700毫米。
波罗的海角和库尔什角将两大淡水湾——加里宁格勒湾和库尔什湾与大海隔开。两大河流:涅曼河——115公里,普列戈利亚河——123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维什特涅茨湖——18平方公里。
加里宁格勒州位于混合林区域。阔叶和深色针叶树木(橡树、云杉、松树、桦树、椴树)占地面积15%。
州境内有灰兔、松鼠、林貂、狐狸、狍子、野猪等其他野生动物。禽类众多。水中有捕捞价值的鱼类非常丰富:在淡水海湾——欧鳊、梭鲈、胡瓜鱼、鳗鱼;在海中——波罗的海鲱、棱鲱、胡瓜鱼、鲑鳟鱼。州境内有一个库尔什角国家公园。
‘捌’ 俄罗斯在东欧的飞地加里宁格勒是怎么来的,有怎样的历史
加里宁格勒州游离于俄联邦本土之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这片土地原来是德国东普鲁士的一部分,它的中心城市是哥尼斯堡,即现在的加里宁格勒。1945年4月二战结束前夕,苏军攻占哥尼斯堡。根据同年8月苏、美、英签署的波茨坦协定,哥尼斯堡连同东普鲁士北部地区划归苏联版图。1946年,苏联在这里设州,并以刚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加里宁的名字命名,哥尼斯堡也改名加里宁格勒,定为该州首府。从此,加里宁格勒成了苏联的重要海军基地、贸易港和渔港,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就设在这里。苏联解体后,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3国独立,夹在波兰、立陶宛之间的加里宁格勒州与俄罗斯本土的陆上联系被切断,成为一块远离俄罗斯本土几百公里的土地
‘玖’ 苏联解体时,为何俄罗斯在千里外留下一块飞地
近几年来,加里宁格勒的存在感极强,每当北约声称要东扩,或者在捷克、波兰等国部署反导系统时,或者在靠近俄罗斯的北约国家进行军事演习时,俄罗斯都会把加里宁格勒搬出来,给予北约国家回击,警告称“要以军事手段应对”。
(驻扎在加里宁格勒的海军)
后来,苏联人将居住于此地的德国人、波兰人和立陶宛人或驱逐或流放,从国内迁来众多的俄罗斯人,建起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修建了大量的军工业和重工业,矗立起了高耸的胜利纪念碑和红军英雄雕像,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方位改造加里宁格勒的进程就此拉开了帷幕。
1991年,随着苏联的轰然解体,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立陶宛宣布独立,加里宁格勒和俄罗斯本土也就被立陶宛隔开了,成为俄罗斯唯一的一块飞地。
虽然加里宁格勒孤悬在俄罗斯本土之外,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被俄罗斯悉心经营和呵护着,成为了俄罗斯插入东欧地区的一块“楔子”,让北约国家如鲠在喉。
近年来,加里宁格勒更是成为俄罗斯对抗北约的最前哨。俄罗斯人不但将战力强劲、装备精良的波罗的海舰队驻守在这里,还在此地部署了10套“伊斯坎德尔-M”陆基弹道导弹。
该导弹射程虽仅为480千米,但以俄罗斯人出色的改造能力,可以轻易地将它的射程提升到2000公里以上,这对捷克、波兰等对抗俄罗斯的北约前线国家来说,无疑是噩梦般的存在。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在俄罗斯多年的苦心经营下,加里宁格勒已成为俄罗斯反击北约的重要战略基地,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飞地了。
‘拾’ 俄罗斯的神秘“飞地”,棵棵树都像是在“跳舞”,这是咋回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出国旅游,去欣赏不同的美景。在众多景色中,难免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景色,比如俄罗斯的神秘“飞地”,那里的树木都像是在“跳舞”。试想,一大片森林里的树都在朝你翩翩起舞,这是多么奇特又好玩的景象啊!但为什么俄罗斯神秘“飞地”里的树木会“跳舞”呢?原因有一下几点。
这些“翩翩起舞”的树木像是被赋予了人的能力一般,它们是森林中最美妙的舞者,为俄罗斯的神秘“飞地”创造了一派奇特的景观。这样会“跳舞”的树木有没有吸引到你呢?有机会的可以去欣赏欣赏它们的“舞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