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俄罗斯世界杯德国-瑞典谁赢的概率大点先谢了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将于6月14-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在比赛还没有开始之前,就断定德国死定了显然不科学。目前为止,德国队依然是本届世界杯的最大夺冠热门,作为卫冕冠军,他们在预选赛以全胜战绩夺冠,看起来他们的实力比四年前还要强。
2. 俄罗斯世界杯俄罗斯进四强了吗
俄罗斯世界杯俄罗斯没有进四强:俄罗斯在2018年世界杯1/4决赛中,经过点球大战,以总比分5比6负于克罗地亚,无缘四强。
北京时间2018年7月8日凌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1/4决赛,俄罗斯和克罗地亚在90分钟里战至1-1平。加时赛阶段,两队各进一球,根据比赛规则,进入点球大战。最终,俄罗斯以3-4(总比分5-6)不敌克罗地亚,无缘四强。
双方易边再战,第50分钟,莫德里奇于大禁区外右脚射门,球偏出了左侧立柱。第54分钟,俄罗斯队叶罗欣换下了萨梅多夫。第58分钟,接到斯特里尼奇传球后,雷比奇于大禁区外右脚射门,球高出球门右上角。第60分钟,接到斯特里尼奇边路传中球后,克拉马里奇于球门右侧小角度右脚射门,球偏出了左侧立柱。佩里西奇 于大禁区中央右脚射门,球打在了对方球门的左侧立柱上。
第61分钟,拉基蒂奇将球破坏出底线,俄罗斯赢得角球。第63分钟,克罗地亚队布罗佐维奇换下了佩里西奇 。第67分钟,俄罗斯队斯莫洛夫换下了切里舍夫。第72分钟,接到费尔南德斯边路传中球后,叶罗欣于大禁区中央头球攻门,球稍稍高出横梁。第74分钟,克罗地亚队皮瓦里奇换下了斯特里尼奇。
第77分钟,克罗地亚开出角球,接到莫德里奇边路传中球后,曼朱基奇于大禁区中央头球攻门,球高出球门左上角。第79分钟,俄罗斯队加津斯基换下了久巴。第88分钟,克罗地亚队科瓦契奇换下了克拉马里奇。第92分钟,库捷波夫将球破坏出底线,克罗地亚赢得角球。第94分钟,接到叶罗欣传球后,斯莫洛夫于右侧远离球门处小角度右脚射门,球偏出了左侧立柱。
第95分钟,拉基蒂奇为克罗地亚在对方半场赢得任意球。两队在90分钟里均难取胜,比赛进入加时赛阶段。
加时赛开始,第96分钟,伊格纳舍维奇为俄罗斯在己方半场赢得任意球。此后,克罗地亚队乔尔卢卡换下了弗尔萨利科。第100分钟,库捷波夫将球破坏出底线,克罗地亚赢得角球。此后,克罗地亚开出角球,莫德里奇通过边路传中球送出助攻,维达于大禁区中央头球攻门,球窜入对方球门右下角。俄罗斯 1:2 克罗地亚。第102分钟,克罗地亚维达因为过分庆祝,被裁判出示黄牌。
第102分钟,俄罗斯队扎戈耶夫换下了戈洛文。第104分钟,俄罗斯开出角球,接到扎戈耶夫边路传中球后,库捷波夫于大禁区中央头球攻门,球偏出了左侧立柱。随后,俄罗斯开出角球,接到扎戈耶夫边路传中球后,叶罗欣于大禁区中央头球攻门,球偏出了右侧立柱。第109分钟,俄罗斯加津斯基因为恶意犯规,被裁判出示黄牌。第114分钟,克罗地亚皮瓦里奇因为手球,被裁判出示黄牌。
第115分钟,俄罗斯开出间接任意球,扎戈耶夫通过边路传中球送出助攻,费尔南德斯于大禁区中央头球攻门,球窜入对方球门左下角。俄罗斯 2:2 克罗地亚。第117分钟,莫德里奇于大禁区外右脚射门,球高出球门右上角。加时赛战罢,根据比赛规则,双方均无法淘汰对手,比赛进入到残酷的点球大战。
经过多轮激烈的点球大战,克罗地亚最终以4-3艰难取胜,赢得本场比赛的胜利。
3. 俄罗斯保温杯,零下40度耐三天是真的吗
聚乙烯(PE)
聚乙烯是塑料工业中产量最高的品种。聚乙烯是不透明或半透明、质轻的结晶性塑料,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 ~ -100℃),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但不耐热。聚乙烯适宜采用注塑、吹塑、挤塑等方法加工。
耐低温系列PA6工程塑料
一种耐低温PC/PBT塑料合金,主要适合用于制造需要耐低温场合的割草机外壳,汽车前保险杠、仪表盘和需要耐低温的工业用滑轮等,其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PC60%~85%,PBT4%~30%,增韧改性剂3%~25%,相容剂1%~3%,抗氧剂0.2%~0.6%,加工助剂0.2%~1.0%。本发明材料具有高冲击强度,高的低温冲击强度、高模量、高刚性、高的表面光泽度和较低的密度,在-40℃低温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4. 俄罗斯杯视频会怎么样
看来楼主对杯子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相信对世界各地的各种杯子都有所了解,俄罗斯这个地方常年比较寒冷,所以他们当地人都爱喝烈酒,他们所用的杯子有铁罐子的,小巧拿起方便,想喝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喝。视频的话可以上网络搜索下。
5. 俄罗斯生活用品怎么样
比较贵,但是一般的日常生活用品我觉得中国的就可以了,俄罗斯的也就那样子
6. 俄罗斯人大多喜好喝酒,那有关俄罗斯的酒文化有哪些呢
酒,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饮料,酒的出现让人类体验到了一种没有约束,非自我的状态。而人类对酒的青睐,也自古至近未能割舍。从酿酒工艺,饮酒礼仪,到酒器,诗歌。人类无处不在的表达着自己对于酒的膜拜,宣泄着源自酒的感情。当今世界上的许多民族,或先进或落后,都拥有着自己悠久的酿酒历史。对酒,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在横跨欧亚大陆板块的俄罗斯,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北部风格”的,纯粹寻求酒精麻痹的酗酒文化。所谓“北部风格”,它是相对于“南部风格”的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来讲的,最先它是出现在北欧的瑞典,其特点就是一次性大量的饮用烈性酒。如白兰地,伏特加。俄罗斯虽然只有一少部分的国土囊括在欧洲版图之内,但是俄人对烈性酒精饮料的偏爱,却远远胜过了居住在瑞典,奥地利等北部风格起源地的人们。其实,早在基督教传入之前的古代罗斯,酒精饮料的酿造方法就已经非常普及。当时,除了在多神教徒们举办的宴会上可以见到大量的蜂蜜酒以外,寻常老百姓们的家里也都时常储备有充足的家酿啤酒或蜂蜜酒。目前,在俄罗斯,市场上酒精饮料的品种是相当丰富的。除了伏特加外,还有各种进口和国产的果酒,汽酒,白兰地和啤酒。但虽然酒类的品种繁多,但是绝大多数的俄罗斯人更钟情于俄产的伏特加和啤酒。因为它们的价格相对果酒和白兰地要便宜很多,更重要的是这两种酒喝下之后会更快的麻痹人的神经,达到忘我的境界。
伏特加(Водка)是俄国罗斯的国酒,又称俄得克、俄斯克。日本、中国也有生产。它是极寒之地的产物。12 世纪,沙皇俄国酿制出一种以稞麦酿制的啤酒和蜂蜜酒蒸馏而成的“生命之水” 可以认为它是现今的伏特加酒的原型。之后不久,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引进俄国,成了伏特加酒新的原料。18世纪,确立了用白桦木炭炭层过滤伏特加原酒的方法。19世纪,随着连续式蒸馏机的应用,造就了今天的无臭无味、清澄透明的伏特加酒。正牌伏特加酒,没有其他蒸馏酒的风味和香气,因此作鸡尾酒的基酒最合适。冰镇后干饮也妙不可言,仿佛冰溶化于口中,进而转化为一股火焰般的清热。伏特加是俄罗斯的名酒,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气。有些西方人干脆把伏特加当成了俄罗斯的代名词。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俄罗斯男人则说,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了。有些俄罗斯人见面时也会问候一下喝了没有,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一样,只不过他们不是说出来,而是用形体语言表达: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然后食指弹出,弹到下巴。难怪常驻俄罗斯的外国人把伏特加比喻成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
严格地说,伏特加酒大体相当于中国所说的白酒,因为它并不是特指一个牌子的酒而是泛指一类酒。在俄罗斯几乎所有的白酒都叫伏特加,国产的伏特加酒有几十个牌子,由欧洲进口的也有十个牌子。伏特加酒的酿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酒精进行活性炭处理,除去不纯气味然后加水勾兑。市面上出售的伏特加酒大都是这样勾兑而成的,度数有38度、40度和42度三种。我个人觉得这种伏特加口感较差,味同假酒。一次,一位朋友从苏联带回伏特加酒请我们几位同学品尝。我们喝了第一杯后,觉得与我们想象中的味道相差甚远,便一致断定朋友带回的伏特加是假酒。这位朋友坚持说“老毛子”喝的就是这种口味的伏特加。之后,我发现朋友说的是对的。不过他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伏特加还有一种是用粮食酿制而成的。这种伏特加口味比用酒精勾兑的那种好多了,清冽净爽,余味悠长,基本属于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口味。只可惜这种伏特加酒在商店里卖的不多。
俄罗斯人宠爱的另一种酒精饮料是啤酒。在俄罗斯,啤酒是作为一种普通饮料出售的。也就是说,它不作为酒类饮料在政府控制下销售。因此,啤酒在任何一个出售软饮料的商店、商亭里你都可以方便地买到,但却未必能买到伏特加。由于其兼具软饮料和酒类饮品的特点,成为俄罗斯人每日生活的必选。无论是在酷暑还是在严冬,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在深夜,你都可以在大街小巷、车站地铁,看到数量不菲的俄罗斯男女公民或步履匆匆,或悠闲自得地手持啤酒瓶开怀畅饮的情景。这已经成为俄罗斯街头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景。在街头设置的保洁箱里,街边的牙石上,随时都可以看到被人丢弃的啤酒瓶。有时候 ,会无意间发现路边的街灯上有一只啤酒瓶,所以俄罗斯人饮酒之余也没忘了幽默一下。在俄罗斯,上年纪的人还是钟情于一种叫格瓦斯的饮料,但年轻人已经被可口可乐等西式饮品的特殊口感和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所俘虏。
葡萄酒在俄罗斯好像没有像在欧洲大陆那样占据崇高的地位,也许是伏特加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以至于再好的东西也难以取而代之。
俄罗斯人喝酒对酒杯比较讲究,普通老百姓家里都备有饮用啤酒、葡萄酒、白兰地、伏特加酒的各式专用酒杯。伏特加酒杯大多是200-300毫升的大杯子,饮伏特加之前需把它放进冰箱冷却一下,据说这样口感更好。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喜欢一口喝干,很是豪爽,当然一般情况下酒只倒到酒杯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一杯通常是一齐干下,以后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随意酌饮。不过,俄罗斯人喝酒从不耍滑,都极为诚实,一般不劝酒,有多少喝多少,直到喝倒。
俄罗斯人喝酒不太注重地点,只要想喝,不必在家,也不必到饭店,再说那样还用花钱。他们可以独自一人倚在城市的某处墙壁站着喝,也可提着酒瓶在大街上边走边喝。每天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大街上尽是可爱的酒民:姑娘们一只手牵着爱犬,一手提着啤酒瓶,她们坚信啤酒就是面包;男人们手里拿的一准儿是伏特加,边走边喝。冬天雪地上常有冻死的酒鬼,大街上随处可见踉踉跄跄找不着家门的醉汉。
俄罗斯人喝酒也不大讲究菜,喝口酒,吃口面包,再来一小口奶酪就成了。不少俄罗斯人人外出时,随身总带着伏特加,下酒菜不一定总备着。如果同车或同机上有哪位酒友早已打开了味道鲜美的熏制鲟鱼或者香肠、奶酪、腌黄瓜什么的,那他们的旅途就会更愉快了。据说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有的穷人喝酒买不起菜,就在酒店里干喝白酒,喝一口酒,就把油腻的袖口贴近鼻子闻一闻,权当吃菜。
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男人们大都谈锋很健,极富幽默感,喝起酒来会把这一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几杯伏特加下肚,遂雅兴大发,或翩翩起舞或尽展歌喉。接下来便是各色故事、笑话、绕口令脱口而出,妙趣横生。朋友间聚会喝酒一般要持续三四个小时,每隔1小时休息10分钟,烟民们可出去过会儿烟瘾。俄罗斯人的祝酒词也很有意思,第一杯为相聚,第二杯祝愿健康,第三杯为爱,对祖国的爱,对家庭的爱,对妻子的爱,总而言之,为所有的爱干杯。接下来便是祝愿和平、祝愿友谊等等。如果是在朋友家聚会或做客,最后一杯要献给女主人,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盛情款待的感谢。
据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并不是伏特加爱好者,这在俄罗斯政坛实属罕见。他喜爱喝啤酒,只是在正式场合或在朋友执意劝说下才喝伏特加。前总统叶利钦可以说是伏特加酒最忠实的捍卫者。他不仅喜欢喝伏特加,而且常喝,并且海量,一次可喝一升。上议院议长斯特罗耶夫很少喝酒,而且只认准一种牌子得伏特加。他喝酒很讲究,酒具必须精致,下酒菜必须可口,因而被封以“酒仙”得雅号。下议院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则刚好相反,他善饮,但只要是国产伏特加就行,下酒菜也不挑剔,生嚼圆白菜足矣。
俄罗斯的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发展轨迹,漫长的历史让伏特加酒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伏特加酒造就了俄罗斯人崇尚酒文化的性格。这种酒文化更多地体现在俄罗斯民族对伏特加酒的喜爱上。俄罗斯人天生好酒,国酒伏特加浓烈,与其豪爽大方、爱憎分明的性格如出一辙,同时使他们有极强的群聚性,性格勇猛强悍、灵魂躁动不安。其次,伏特加酒作为一种社会催化物使得一些民族性格特征更加突出。酒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酒可以催化一些情感,使得更具感情色彩。在中国早就存在“借酒助兴”之说;酒可以使得一些好的性格继续发展,也使得一些性格缺点沉沦下去。伏特加酒作为俄罗斯主要的酒种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催化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俄罗斯向来以勇猛、豪放着称。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民族的历史,并非只在战场和谈判桌上写就,在政治、饮食和卧具上更能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就拿酒来说吧,清酒酿造了日本人的含蓄,葡萄酒酿造了法国人的浪漫,而伏特加酒则酿造了俄罗斯人的豪放、勇猛。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国防部规定每名战士每天在前线可以得到100克的伏特加酒,提高了军队的士气,使战士们作战更加勇猛。反过来,对伏特加酒无节制的狂饮也加剧了一些不好的民族性格的恶化。如俄罗斯民族的发泄性、矛盾性等。可以看出,俄罗斯民族性格在伏特加酒的影响下渐渐地改变着自己的发展轨迹。
酗酒,更贴切的说是酒精体质已成为俄罗斯社会的一大弊病。一个俄罗斯的酒鬼,只要他有能力,他可以整月的喝,整年的喝。对于他来说,工作,家庭,都变的不再重要了。由酗酒带来的社会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家庭不合,夫妻离异,青少年犯罪,生育水平低下,全民体质下降。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加上社会形态的失恒,俄罗斯人对酒精的需求近乎病态。在俄罗斯,您可以在非节假日的一天连续见到多个酒鬼,而且是在不同的时段。最早的可能是在早上八,九点中。走在俄罗斯的大街小巷,常会看到喝的烂醉的倒在路边的酒鬼。他们大多衣衫褴褛,浑身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气。刚来到俄罗斯的外国人见到这种景象,多半会认为躺在面前的是具死尸。酗酒的严重性,在现代俄语中也可见一斑。在俄罗斯,醉汗和酒鬼这两个词在理解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单词“醉汉--пьяница”是由单词 “喝--пьть”变形而来的,是表示一个刚饮完酒的人。而单词 “酒鬼---алкоголик”是由单词“酒精饮料--алкоголь”变形而来,意指一个依附于酒精生存的个体。俄罗斯男性中酒鬼的比例大概在70%左右,女性中酒鬼的比例大概在40%左右。俄罗斯的酒鬼很容易识别,他们的身上都呈现出一种典型的酒精气质。行动迟缓,平衡性差,目光呆滞,言语吞吐不清等。这种气质在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身上就有一定的表现。而且就象吸毒的人群一样,酒鬼们为了弄到酒精饮料也是可以不要廉耻,不择手段的。他们多半会去街上行乞。俄罗斯大街上的乞丐,除了被黑帮控制的残疾军人和世代游走乞讨的吉仆塞人外,大概就数行乞的酒鬼多了。有时候,酒鬼也会在街上行骗,讨得几个卢布便马上跑去酒馆喝酒了。这对于天性淳朴的俄罗斯人来说的确是一件非常丢人现眼的事情。在俄罗斯,一个酒鬼可以将一瓶0.5升,40%酒精浓度的伏特加空腹喝下去,不吃任何东西。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俄罗斯的酒鬼们在找不到,或没有经济能力买酒时。他们会想方设法的寻找替代品。从医用酒精到廉价的花露水,从油漆到装修材料。只要是含有酒精的东西,他们都不会放过。很多俄罗斯街头的街头酒鬼都已经被这些毒性及高的替代品折磨的没有人样子了。浮肿,溃烂,感官系统严重失灵。特别是在冬天,警察们几乎天天要去街上搜寻喝醉后被冻死的酒鬼。
在现在的俄罗斯,酗酒在俄罗斯人看来已经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祖辈们喝,父辈们喝,年轻一辈们更是当仁不让。目前,酗酒现象的低龄化,是一件让俄罗斯政府非常头疼的事。如果说二十一世纪引领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是Internet(互联网),是Free style(自由式,指由自由说唱引领的发型,服装,言谈举止等的时尚文化)。那么对于很多俄罗斯的年轻人来说,它们的诱惑力都远远不如一瓶啤酒。啤酒几乎是所有年轻人的首选饮料,就连大街上缠绵度步的情侣们,在交流感情时也忘不了领上瓶啤酒。一个20岁左右的俄罗斯女孩,可以轻松的喝下两升左右的高度啤酒。其实,对年轻人产生错误引导的不光是他们的父辈,传媒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功不可默。在俄罗斯的各个电视台,最频繁播出的食品和饮料广告除了奶制品就数啤酒了。另外,众所周知,俄罗斯人是善于幽默的。在俄罗斯,幽默节目是所有的艺术表演形式里是最受欢迎的。各种晚会上的主打节目一般来说一定是幽默表演。而在幽默表演中醉酒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每年的新年晚会上,关于醉酒的幽默小品是一定要有的。也是人们最喜欢,最期待的。这样,醉酒成了家常话题,人们自然也就不把它当成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了。所有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非常负面的引导,让他们消除了对于酒的恐惧,也让他们默认了酗酒这种及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近日在有关采取降低酒类消费措施的会议上称,酗酒已成为俄罗斯的“民族灾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系统治理,特别是要预防年轻人的酗酒问题。据统计,目前在20岁到39岁的俄罗斯人中,38%有酗酒的毛病;在40岁到59岁的俄罗斯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55%。虽然朋友间偶尔小酌并非什么坏事,但若不加节制地喝酒,不仅有损健康,而且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据《俄罗斯报》报道,俄罗斯人年均消费纯酒精达18升。梅德韦杰夫对此非常震惊,他认为当今俄罗斯人口下降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关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治理酗酒问题,例如禁止向18岁以下的青少年出售酒精饮料,严格限制酒类生产和流通,严格限制酒类广告,严惩酒后驾车等。但用梅德韦杰夫的话来说,“情况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这一次,俄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年轻人身上。梅德韦杰夫开出的“药方”包括:遏制年轻人酒类产品消费上升的势头;规范啤酒等低度酒精饮料生产行业,严格禁止在学校周边销售酒精饮料;积极开展预防年轻人酗酒的活动,帮助年轻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酒”作为一种饮品,既造就了俄罗斯人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也给俄罗斯人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但愿这个伟大的民族能正确认识对待这一问题,重新找回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7. 有谁可以告诉我关于俄罗斯的饮食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
一般而论,俄罗斯以面食为主,他们很爱吃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Хлеб)黑面包是用面粉、荞麦、燕麦等原料烤制而成的,颜色很深,是俄罗斯人的主食,就像我国北方人的面食和南方人的米饭一样。初尝黑列巴有一点酸酸的味道,还有点刺嗓子,但越嚼越能品出淳淳的麦香。黑列巴的形状象一个小枕头,外壳烤得很是坚硬。如果放了两天不吃,它就会硬得根本嚼不动,这倒保证了它不会变质。黑列巴在俄罗斯很便宜,是政府能控制价格的不多商品之一。除黑面包之外,俄罗斯人大名远扬的特色食品还有鱼子酱、酸黄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时,他们多不削皮。
俄式大菜脍炙人口,口味浓郁,用油较重,酸甜咸辣俱全,是享誉世界的美食。而红菜汤和薯仔是俄式大菜中的两款特色。俄罗斯菜是十分丰富的,在北部、中部和西伯利亚地区,最普遍的第一道菜是用牛肉或别的肉类、新鲜的或经酸渍的白菜和别的蔬菜所做成的菜汤。新西伯利亚市面上、伊尔库芡克州的居民喜欢吃红菜汤。红菜汤在俄罗斯久负盛名。做法是先用甜菜、戈瓦斯放在罐中焖煮,煮开后放入白菜、甜萝卜,煮烂后放入葱、蒜、油、盐、肉,这是最基本的程序。真正的俄式红菜汤做法程序严格。煮汤时用文火并适当加柠檬、西红柿酱和香菜,放置要合理。也有的用酸模(一种野生草本植物,叶酸辣,嫩叶可用作制色拉)做成的、放置一夜后的冷青菜汤。菜汤中往往加入一种称为"香料"的树叶,增强汤香味、鲜味。在众多的汤品中,鱼汤也是很受欢迎的一种。还有用鸭块、母鸡块或者腰花和腌黄瓜熬煮的肉汤,味道很鲜美。
在夏季,人们喜欢制备冷杂拌汤。这是用格瓦斯和切成碎块的肉、新鲜蔬菜或加煮鸡蛋做成。吃时浇上一层酸奶油,有清暑除烦、提神醒胃的作用。以中国的腐竹、香菇、粉丝和俄式的鸡块煮汤,味道也十分鲜美。在餐厅,较为普遍的菜汤是牛肉块、薯仔块或薯仔丝、胡萝卜块、红甜菜等一起熬成的大杂烩汤。或者是加入鸡块,一般肉块都切得较大。一餐多半一大盘汤,加面包、奶油就足够了。除了黑面包外,面粉烤制的食品也多种多样,如大馅饼、油炸饼、牛肉煎包、奶渣饼、软圆面包等。
第二道菜中最普通的还是炖牛肉,或是与薯仔或其他配菜一块炒的牛肉,有时吃薯仔泥、色拉、大红肠、鱼块。但当地居民一般不吃鲫鱼,很便宜的大鲫鱼大多是华侨买了吃。而俄罗斯人都喜欢吃生鱼块、腌成红肉色的,味道挺好。
薯仔是俄罗斯人喜欢的食品。做法很多,煎薯仔条配餐是俄罗斯烹饪的一大特点。薯仔烧牛肉做法是将薯仔块与青椒、牛肉煮,然后放些黑胡椒、葱、蒜、醋等,起锅时撒点香菜。此菜有肉有菜,营养丰富,是最普及的一道菜。
一般地说,根据工作时间决定进餐的早迟,但大多数情况是这样,8点10点间吃早餐,有蒸蛋、煎蛋、红肠,喝红茶或咖啡、牛奶,吃面包。下午1点到4点进午餐,有菜汤、牛肉、鸡块、薯仔或薯仔泥、甜点心、薄饼、水果。到下午5点到6点间喝红茶、吃点面包。傍晚7点晚饭,有色拉、肉块等,就是不喝汤。
夏季日照长时一日四餐,冬季夜长,一日三餐已足够了。尽管俄罗斯人与欧美居民一样,以奶油,肉类等高脂、高热量荤食为主体的饮食内容。但是,他们同时饮用大量牛奶及其制品,并且每天均要喝茶,这对降低血脂、减肥、防止心脑血管硬化是十分有利的。
说到俄罗斯的饮食,就不能不提到俄式的传统面食之一—— 馅饼(пирог),小些的叫пирожок。它在俄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每逢重要节日、新年、洗礼、生日、命名日、婚礼以及葬礼,馅饼作为一道重要的菜肴,都是必不可少的。
俄式馅饼有着"太阳"、" 伟大节日"、"丰收"、"孩子健康"和"婚姻幸福"等多种涵义,俄国古谚语中有"俄国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馅饼"的说法。
在俄罗斯,馅饼不仅制作方法多样,更有在馅饼用料、形状等多方面的差异。 俄式馅饼属于酵母发酵类馅饼,并依据使用原料的不同,将馅饼分为:黄米类、荞麦米类和面类馅饼。俄式馅饼的形状也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圆形馅饼外还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比萨式露馅形、半露馅形、封闭形等等。馅饼的命名也很有趣,如:以人名命名的有"古里耶夫斯基饼";以用途命名的有"婚礼馅饼";还有以馅心命名的"卷心菜大馅饼"、"果酱大馅饼"、"奶渣饼"......在饮用Водка或馈赠亲友时,馅饼都是理想的佐餐食品或礼物。当家中的小孩吵架时,妈妈就要做一个大馅饼让大家分吃,这意味着"和好如初"。俄罗斯还有一种馅饼名为" 婚礼馅饼",它有着非常有趣的制作方法,并代表了一个特殊的俄罗斯风俗。当一对俄罗斯青年准备结婚时,在婚礼当天除了要制作各种佳肴宴请宾客外,男女双方还要做一种传统的馅饼——由薄煎饼加几种馅层层垒叠而成。在制作馅饼盖时,夫妻两家制作的花纹会有所不同:丈夫家的馅饼花纹要制成小人形,表示"人丁兴旺",而妻子一方的花纹要以鲜花为主,象征美丽、忠诚。看似简单的馅饼却饱含了深深的祝福和对新生活的无限希望与憧憬!
俄式的馅饼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显示着俄罗斯的文化,由此不仅看出俄式面点历史发展渊远的一面,还会使人联想到粗犷豪放的俄罗斯人民细腻深情的一面。
二、俄罗斯的酒文化
伏特加(Водка)是俄国罗斯的国酒,又称俄得克、俄斯克。日本、中国也有生产。它是极寒之地的产物。12世纪,沙皇俄国酿制出一种以稞麦酿制的啤酒和蜂蜜酒蒸馏而成的"生命之水" 可以认为它是现今的伏特加酒的原型。之后不久,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引进俄国,成了伏特加酒新的原料。18世纪,确立了用白桦木炭炭层过滤伏特加原酒的方法。19世纪,随着连续式蒸馏机的应用,造就了今天的无臭无味、清澄透明的伏特加酒。正牌伏特加酒,没有其他蒸馏酒的风味和香气,因此作鸡尾酒的基酒最合适。冰镇后干饮也妙不可言,仿佛冰溶化于口中,进而转化为一股火焰般的清热。伏特加是俄罗斯的名酒,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气。有些西方人干脆把伏特加当成了俄罗斯的代名词。
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俄罗斯男人则说,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了。有些俄罗斯人见面时也会问候一下喝了没有,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一样,只不过他们不是说出来,而是用形体语言表达: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然后食指弹出,弹到下巴。难怪常驻俄罗斯的外国人把伏特加比喻成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
严格地说,伏特加酒大体相当于中国所说的白酒,因为它并不是特指一个牌子的酒而是泛指一类酒。在俄罗斯几乎所有的白酒都叫伏特加,国产的伏特加酒有几十个牌子,由欧洲进口的也有十个牌子。伏特加酒的酿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酒精进行活性炭处理,除去不纯气味然后加水勾兑。市面上出售的伏特加酒大都是这样勾兑而成的,度数有38度、40度和42度三种。我个人觉得这种伏特加口感较差,味同假酒。在国内时,一位朋友从苏联带回伏特加酒请我们几位同学品尝。我们喝了第一杯后,觉得与我们想象中的味道相差甚远,便一致断定朋友带回的伏特加是假酒。这位朋友坚持说"老毛子"喝的就是这种口味的伏特加。到了俄罗斯之后,我发现朋友说的是对的。不过他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伏特加还有一种是用粮食酿制而成的。这种伏特加口味比用酒精勾兑的那种好多了,清冽净爽,余味悠长,基本属于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口味。只可惜这种伏特加酒在商店里卖的不多。
俄罗斯人喝酒对酒杯比较讲究,普通老百姓家里都备有饮用啤酒、葡萄酒、白兰地、伏特加酒的各式专用酒杯。伏特加酒杯大多是200-300毫升的大杯子,饮伏特加之前需把它放进冰箱冷却一下,据说这样口感更好。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喜欢一口喝干,很是豪爽,当然一般情况下酒只倒到酒杯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一杯通常是一齐干下,以后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随意酌饮。不过,俄罗斯人喝酒从不耍滑,都极为诚实,一般不劝酒,有多少喝多少,直到喝倒。
俄罗斯人喝酒不太注重地点,只要想喝,不必在家,也不必到饭店,再说那样还用花钱。每天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大街上尽是可爱的酒民:姑娘们一只手牵着爱犬,一手提着啤酒瓶,她们坚信啤酒就是面包;男人们手里拿的一准儿是伏特加,边走边喝。冬天雪地上常有冻死的酒鬼,大街上随处可见踉踉跄跄找不着家门的醉汉。
俄罗斯人喝酒也不大讲究菜,喝口酒,吃口面包,再来一小口奶酪就成了。不少俄罗斯人人外出时,随身总带着伏特加,下酒菜不一定总备着。如果同车或同机上有哪位酒友早已打开了味道鲜美的熏制鲟鱼或者香肠、奶酪、腌黄瓜什么的,那他们的旅途就会更愉快了。据说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有的穷人喝酒买不起菜,就在酒店里干喝白酒,喝一口酒,就把油腻的袖口贴近鼻子闻一闻,权当吃菜。
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男人们大都谈锋很健,极富幽默感,喝起酒来会把这一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几杯伏特加下肚,遂雅兴大发,或翩翩起舞或尽展歌喉。接下来便是各色故事、笑话、绕口令脱口而出,妙趣横生。朋友间聚会喝酒一般要持续三四个小时,每隔1小时休息10分钟,烟民们可出去过会儿烟瘾。俄罗斯人的祝酒词也很有意思,第一杯为相聚,第二杯祝愿健康,第三杯为爱,对祖国的爱,对家庭的爱,对妻子的爱,总而言之,为所有的爱干杯。接下来便是祝愿和平、祝愿友谊等等。如果是在朋友家聚会或做客,最后一杯要献给女主人,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的感谢。
据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并不是伏特加爱好者,这在俄罗斯政坛实属罕见。他喜爱喝啤酒,只是在正式场合或在朋友执意劝说下才喝伏特加。前总统叶利钦可以说是伏特加酒最忠实的捍卫者。他不仅喜欢喝伏特加,而且常喝,并且海量,一次可喝一升。上议院议长斯特罗耶夫很少喝酒,而且只认准一种牌子得伏特加。他喝酒很讲究,酒具必须精致,下酒菜必须可口,因而被封以"酒仙"得雅号。下议院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则刚好相反,他善饮,但只要是国产伏特加就行,下酒菜也不挑剔,生嚼圆白菜足矣。
俄罗斯人宠爱的另一种酒精饮料是啤酒。在俄罗斯,啤酒是作为一种普通饮料出售的。也就是说,它不作为酒类饮料在政府控制下销售。因此,啤酒在任何一个出售软饮料的商店、商亭里你都可以方便地买到,但却未必能买到伏特加。由于其兼具软饮料和酒类饮品的特点,成为俄罗斯人每日生活的必选。无论是在酷暑还是在严冬,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在深夜,你都可以在大街小巷、车站地铁,看到数量不菲的俄罗斯男女公民或步履匆匆,或悠闲自得地手持啤酒瓶开怀畅饮的情景。这已经成为俄罗斯街头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景。在街头设置的保洁箱里,街边的牙石上,随时都可以看到被人丢弃的啤酒瓶。有一次笔者在路边候车,无意间发现路边的街灯上竟有一只啤酒瓶,看来俄罗斯人饮酒之余也没忘了幽默一下。
在俄罗斯,上年纪的人还是钟情于一种叫格瓦斯的饮料,但年轻人已经被可口可乐等西式饮品的特殊口感和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所俘虏。
葡萄酒在俄罗斯好像没有像在欧洲大陆那样占据崇高的地位,也许是伏特加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以至于再好的东西也难以取而代之。
三、俄罗斯的茶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俄国人饮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俄国人不但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历史上,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1616年,俄国人出使中国,使他们得到了认识茶叶的机会。在招待宴会上,俄国特使彼得罗夫十分惊异地看到,端上来的热牛奶里放着一种不知叫什么的叶子,这种彼得罗夫从未见过的叶子就是茶叶。这是俄国人了解茶叶的开端。二年后,明朝政府派人携带茶叶数箱前往俄国,赠送沙皇,企图打开华茶在俄国的销售市场,未果。1638——1640年,瓦西里·斯塔尔科夫出使阿勒坦汗庭,受到达音诺彦的宴请,席间他们喝的是茶。临别前,阿勒坦汗赠给沙皇许多礼品,有皮货、绸缎以及按蒙古人估价相当于一百张貂皮价格的茶叶二百包。斯塔尔科夫对茶叶一项提出了异议,说在俄国,这是一种不知名的、没有人想要的东西,因此,莫斯科宫廷宁愿请汗赠以相等价值的貂皮。但是结果仍按原来方案处理。此项茶叶约248公斤多一点,价值约合旧卢布30个,这是华茶输俄的开端。比华茶输入荷兰晚了30多年。可见在17世纪中叶之前,茶叶对俄罗斯人来说还是新奇的东西。在品尝之后,沙皇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登上皇宫宝殿,随后进入贵族家庭。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
然而,事实上,有关史料证明,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的时间还要早些,是在1567年。当年到过中国的两位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雷舍夫曾经描述过一种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国饮品,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及中亚地区已经比较普及。但可能因为哥萨克首领的描述没有引起沙皇贵族的注意,因此,这段历史也就鲜为人知了。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俄国人喝茶,则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从功能上看,中国人饮茶多为解渴、提神亦或消遣、待客;俄国人喝茶则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当然,喝茶之际谈天说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人把饮茶当成一种交际方式,饮茶之际达到一种最好的沟通效果,而独自饮茶则可以给自己一个沉思默想的机会,进行一种"我"与"我"的交流。
从饮茶的品种来看,中国人喜喝绿茶,俄罗斯人则酷爱红茶。有趣的是红茶在俄语是"чёрный чай",直译为"黑茶"。之所以称之为"黑茶",似乎有合乎逻辑的道理:一来红茶在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从饮茶的味道看,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有时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们用Спасибо за чай-сахар (直译谢谢糖茶)来表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谢意。从饮茶的具体方式看,俄罗斯人喝甜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用勺搅拌后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搁到茶水里,也不含在嘴里,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第一种方式最为普遍,第二种方式多为老年人和农民接受,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喝茶人意念当中想着糖,一边品着茶,结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里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人还喜欢喝一种不是加糖而是加蜜的甜茶—— чай с мёдом。在俄国的乡村,人们喜欢把茶水倒进小茶碟,而不是倒人茶碗或茶杯,手掌平放,托着茶碟,用茶勺送进嘴里一口蜜后含着,接着将嘴贴着茶碟边,带着响声一口一口地吮茶。喝茶人的脸被茶的热气烘得红扑扑的,透着无比的幸福与满足。这种喝茶的方式俄语中叫"用茶碟喝茶"。有时代替蜜的是自制果酱,喝法与伴蜜茶一样。在18、19世纪的俄国乡村这是人们比较推崇的一种饮茶方式。
俄罗斯人重视饮茶,也就常常赋予饮茶以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俄语里的"茶"(чай)一词有了更多的意义。俄罗斯人中常以пригласить (звать) на чай(на чашку чая)(请来喝杯茶)向友人发出作客的邀请,同时也是向对方表示友好诚意的一种最佳方式。另外,旧时俄国人有喝茶给小费的习惯,俄语里称之为"давать на чай",后来俄语这一表达方式转义表示指在任何场合的"付小费"。
中国的茶文化讲究茶具,谈到俄罗斯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到有名的俄罗斯茶炊(самовар)。俄国有"Какой же чай без самовара"(无茶炊便不能算饮茶)的说法。在民间,人们还把"самавар"(音译"萨马瓦尔")亲切地称作"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Самовар"(伊万·伊万诺维奇·萨马瓦尔),或是"Золотой 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金子般的伊万·伊万诺维奇),以表示对茶炊的钟爱和尊崇。在古代俄罗斯,从皇室贵族到一介草民,茶炊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同时常常也是人们外出旅行郊游携带之物。俄罗斯人喜爱摆上茶炊喝茶,这样的场合很多:当亲人朋友欢聚一堂时,当熟人或路人突然造访时;清晨早餐时,傍晚蒸浴后;炎炎夏日农忙季节的田头,大雪纷飞人马攒动的驿站;在幸福快乐欲与人分享时,在失落悲伤需要慰藉时;在平平常常的日子,在全民喜庆的佳节......在不少俄国人家中有两个茶炊,一个在平常日子里用,另一个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启用。后者一般放在客厅一角处专门用来搁置茶炊的小桌上,还有些人家专门辟出一间"茶室",茶室中的主角非茶炊莫属。茶炊通常为铜制的,为了保持铜制品的光泽,在用完后主人会给茶炊罩上专门用丝绒布缝制的套或蒙上罩布。
俄罗斯茶炊出现于18世纪,是随着茶落户俄罗斯并逐渐盛行而出现的。茶炊的制作与金属的打造工艺不断完善密切相关。何时打造出的第一把茶炊已无从查考,但据记载,早在1730年在乌拉尔地区出产的铜制器皿中就有外形类似于茶炊的葡萄酒煮壶。直到18世纪中下期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茶炊。在当时,有两种不同用途的茶炊:茶壶型茶炊和炉灶型茶炊。茶壶型茶炊的主要功能在于煮茶,也经常被卖热蜜水的小商贩用来装热蜜水,以便于走街串巷叫卖且能保温。原理在于茶炊中部竖一空心直筒,盛热木炭,茶水或蜜水则环绕在直筒周围,从而达到保温的功效。炉灶型茶炊的内部除了竖直筒外还被隔成几个小的部分,用途更加广泛:烧水煮茶可同时进行。这种"微型厨房"式的功能使它的使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且深受旅游、旅行者青睐。无论在森林还是草场,在能找到作燃料的松果或木片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就地摆上炉灶型茶炊,做一顿野外午餐并享受午后茶饮的惬意。到19世纪中期,茶炊基本定型为三种:茶壶型(或也称咖啡壶型)茶炊、炉灶型茶炊,烧水型茶炊(只用来烧开水的茶炊)。
茶炊的外形也多样化。有球形、桶形、花瓶状、小酒杯形、罐形,以及一些呈不规则形状的茶炊。
谈到茶炊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产地。19世纪初,莫斯科州的彼得·西林先生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年产量约3000个。到19世纪20年代,离莫斯科不远的图拉市则一跃成为生产茶炊的基地,仅在图拉及图拉州就有几百家加工铜制品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和茶壶。到1912、1913年,俄罗斯的茶炊生产达到了顶峰阶段,当时图拉的茶炊年产量已达66万只,可见茶炊市场的需求量之大。
俄罗斯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里也多有对俄罗斯茶炊的描述。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有这样的诗句:
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
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
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
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
这时已经从奥尔加的手下
斟出了一杯又一杯的香茶,
浓酽的茶叶在不停地流淌
诗人笔下的茶炊既烘托出时空的意境,又体现着俄罗斯茶文化所特有的氛围。
俄罗斯着名的画家巴·库斯托季耶夫以饮茶为题材作有油画《商妇品茗》,画面左侧靠边就是一把高高立在餐桌上的铜制茶炊。通过人的视觉,传递俄罗斯茶文化的信息。
在现代俄罗斯人的家庭生活中仍离不开茶炊,只是人们更习惯于使用电茶炊。电茶炊的中心部分已没有了盛木炭的直筒,也没有其它隔片,茶炊的主要用途变得单一烧开水。人们用瓷茶壶泡茶叶,茶叶量根据喝茶人数而定,一般一人一茶勺。茶被泡3一5分钟之后,给每人杯中倒入适量泡好的浓茶叶,再从茶炊里接煮开的水入杯。在现代俄罗斯的城市家庭中流行趋势是,用茶壶代替了茶炊,茶炊更多时候只起装饰品、工艺品的作用。但每逢隆重的节日,现代俄罗斯人一定会把茶炊摆上餐桌,家人、亲朋好友则围坐在茶炊旁饮茶,只有这样,节日的气氛、人间的亲情才得以尽情喧染。而传统意义上的пить чай за самоваром(围着茶炊饮茶)在俄罗斯乡村的木屋里一直流传至今。
8. 俄罗斯世界杯会亏本吗
只赚不亏。据俄旅游署统计显示,世界杯期间,俄罗斯11座赛事承办城市目前共接待外国游客290万人,其中赴圣彼得堡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赴加里宁格勒和叶卡捷琳堡的游客数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俄罗斯联邦旅游署署长萨福诺夫本月5日表示,世界杯期间,11座赛事承办城市的酒店入住率是去年同期的2至3倍。在此期间,萨兰斯克的酒店入住率达到100%,莫斯科的酒店入住率为98%,在加里宁格勒和叶卡捷琳堡该数据也达到了97%。世界杯期间百货商店把足球元素装点到极致。平日在这里,外国游客的购买力只占到15%,(世界杯期间)至少有50%的营业额是由外国人带来的,其中有一半是来自中国游客。过去5年时间里,世界杯的赛事筹备工作已经给俄罗斯经济带来140亿美元的贡献,约占该国G D P的1%。这已经超过俄罗斯世界杯的总预算108亿美元。有分析师称,世界杯期间,球迷还将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约30亿美元的收入,给俄罗斯G D P带来0 .2%的增长,其中,酒店、餐馆和纪念品商店将是最大受益者。据目前数据统计,世界杯期间在俄罗斯消费能力最强的外国游客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和墨西哥。外国信用卡每单平均消费3575卢布,刷卡最多的地方分别是酒店、服装店、餐馆和咖啡馆。由于世界杯经济的强力拉动,据俄媒报道,2018年俄罗斯第一季度G D P增速达1 .3%,相比之下,第二季度的G D P增速有望翻一番,可达2.5%。
9. 俄罗斯世界杯是成功的吗
随着俄罗斯世界杯大赛拉下帷幕,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对本届世界杯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本届世界杯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届。’成为了最成功的一届。为了申办这届世界杯,俄罗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花费140亿美元的费用。借助着这次大赛的机会,俄罗斯建了许多新场馆,道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也有极大提升。使得俄罗斯世界杯的准备工作非常好,比赛设施和训练场地都很不错,为球员充分发挥竞技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自从俄罗斯世界杯开战以来,却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有关威胁球迷与球队安全的事件的发生。
俄罗斯人通过此次世界杯的举行改变全世界民众对俄的看法,仅从这一层面上说,俄罗斯的目标已经达到。不仅如此,在经济收入上,俄罗斯也是收入颇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分别在11个城市举办,直接带动的旅游收入,也是宣传俄罗斯丰富的旅游资源,将为俄罗斯未来的旅游带来增长。广告收入及品牌赞助也让俄罗斯赚得盆满钵满,据报道,仅中国企业赞助广告牌就达到9亿美元,中国将为俄罗斯世界杯贡献超过150亿人民币。还有门票费、赛事转播权等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世界杯也为俄罗斯带来几十万的就业岗位,这也使得国内失业压力减缓一些。同时在未来,就业岗位还会持续增加。各国游客的消费,俄罗斯为世界杯对球迷们开通不少签证和入境的便利条件,球迷们在俄罗斯一般都要逗留半个月左右,几十万球迷在这半个月里的消费可不是个小数目。从竞技的角度看,这届世界杯也是一届成功的赛事。首先,本届大赛的64场比赛中几乎没有0-0的赛事,这也保证了比赛的观赏性的提高。其次,这64场比赛中,出现了多个绝杀球,这也让球迷大呼过瘾,毕竟这样的绝杀球增加了比赛的悬念。第三,由于VAR的使用,这届大赛几乎没有判罚争议。第四,在这届大赛中,出现了众多实力不俗的年轻球员,以姆巴佩为首的这些年轻才俊展示了实力,这个足球年代不再是梅西与C罗的两人对决,而是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场景。
10. 去年俄罗斯世界杯,韩国赢德国 俄罗斯赢西班牙 比利时赢巴西,哪个更让你感到意外
去年世界杯冷门太多了,德国新老交接,年龄偏大,核心球员尤其前锋状态不佳,所以德国进攻能力大不如前,战术制定又有问题,太注重传控,进攻缺乏效率,教练选人也有问题。失败也是很正常的。